在被立案調查四個多月後,A股「插座茅」公牛集團(603195.SH)壟斷案終於有了結果。
9月27日,公牛集團發佈公告稱,公司於2021年9月27日收到浙江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行政處罰決定書》,因違反反壟斷法被處2020年度中國境内銷售額(98.27 億元)3%的罰款,約2.95億元。
「靴子」落地之後,市場似乎波瀾不驚。9月27日,公牛集團股價小幅震蕩,下跌0.85%,目前市值977億元。不過從年初1月13日高點至今,公司股價跌幅已超35%,市值蒸發約500億元。
競爭性行業,為何會壟斷?
公牛集團約2.95億元的處罰金,對比公司2021年上半年歸母淨利潤的14.21億元,金額已然不小。
不過國金證券認為,由於公司8月收到慈溪市億元企業培育方案的一次性補助款2.59億元,將對衝本次處罰款影響,合計預計將減少三季度利潤約0.36億元,整體對利潤影響有限,公司現已正式開始全面自查和整改,整改落地後有望在渠道管理層面取得進一步優化,從而與競爭對手再次拉開差距。整體來看,公司強大的渠道壁壘是經過市場競爭的結果,並不會因此受到衝擊,並且公司「安全」品牌形象已佔據消費者心智,此次處罰也並不會對此形象造成衝擊,公司核心優勢依然穩固。
令人不解的是,公牛集團所處的家用消費電器領域,本是高度競爭性的行業,為何會出現壟斷?
據公司的處罰書顯示,一是固定向第三人轉手商品的價格;二是限定向第三人轉售商品的最低價格的規定,構成與交易相對人達成並實施壟斷協議的行為。
公牛集團在全國採用的是區域代理制度,以地級市為單位,代理商負責給全區所有的終端(含五金店、超市等)鋪貨,代理不能給區域外供貨,而且批發給終端的價格是公牛全國統一規定。
對於渠道商來說,如果你賣公牛的,那你就不能選擇其他家的,要麽你放棄公牛。對於終端的零售商來說,如果你沒按照價格標準來執行的話,也將面臨罰款、或者取消資格等。
限制銷售區域,限制銷售最低價格,這其實就是利用了公司的行業地位來搞壟斷。
上半年,公牛對經銷商違約的收入為10.46萬元,供應商的違約收入為92.45萬元,雖然金額不大,但是足以證明公牛在上下遊產業鏈的強勢。
公眾一般認為壟斷是一些頭部廠家為了攫取超額利益,在排斥異己之後,定下一個高昂價格,或者幾個廠家聯合起來避免競爭。實際上壟斷的概念非常豐富,有壟斷地位的廠家不一定壟斷,關鍵看是否有排斥競爭的行為。
截至發稿,公牛集團已回應3億元罰單:「不復議 儘快交罰款」。
高瓴資本入局,隱形的獨角獸
公牛集團成立於1995年,2020年2月6日,公牛集團登陸上海主板市場,上市十天之後市值就突破了1000億元大關,成為國内照明電工應用產品領域第一家市值過千億的公司。
公司是國内名副其實的「插座大王」。據情報通數據顯示,2020年公牛集團轉換器、牆壁開關插座兩個品類天貓市場佔有率繼續保持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公牛集團還是正宗的高瓴資本概念股,早在2017年,高瓴資本就以8億元的價格買入公牛集團2.235%的股份。隨著限售股解禁,高瓴減持了276.90萬股,持股數量降低至929.80萬股。2021年半年報顯示,高瓴仍為公司第四大股東,佔比1.55%。
業績方面,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 58.20億元,同比增長41.65%,歸母淨利潤14.21 億元,同比增長76.85%,增速較高。
其實單看營收、利潤,也許未必反映公牛集團的特别之處,但是公司的高毛利率,以及強大的銷售渠道網絡,才彰顯出其獨特的市場競爭力。
數據顯示,公司的轉換器毛利率39%,盈利能力相當強勁。39%的毛利率是什麽概念呢?蘋果手機的毛利率才35%,小米手機的毛利率才不到13%。
如此高的毛利率,是有特别的技術嗎?並不是,公司每年的研發投入佔比不高。根據中報披露,58.20億元營業收入,研發費用投入1.92億元,研發佔比不到4%。
高毛利率的本質源自其強大的產品力。插線板這種產品,跟家電不一樣,需要長時間24小時通電,用戶普遍對產品質量比較敏感,容易形成對大品牌和老品牌的依賴感。而且用戶對價格不敏感,插線板單價平均在十幾塊左右,不是什麽貴東西,但如果出現故障,造成的損失遠高於買插線板的錢。這些特點,導致插線板成為優質賽道,公牛憑借產品的安全性以及品牌形象,快速佔領用戶心智,形成強者恒強的競爭態勢,所以其高毛利率能夠長期維持。
另一方面,插線板屬於家電中的「快消品」。購買頻次顯著高於平均更新週期十年的大家電,以及平均更新週期五年的小家電。消費者希望能夠方便地買到插線板,有強烈的「就近購買」需求。
而這就正好就說到公牛集團的另一大競爭優勢——渠道優勢。
2021年中報披露,公牛在全國已經覆蓋110多萬家終端網點的線下零售網絡,75萬多家五金渠道銷售,12萬多家專業建材及燈飾渠道,以及25萬多家數碼配件渠道售點。公牛解決的是,你能在1公里以内的區域買到插板、燈飾以及公牛的3C配件。
現在跑到任意一家五金店,或者小超市門店,只要是插板,就一定能買到公牛的,但是不保證能買到小米和松下的。就算其他品牌有創新技術,也沒用,距離消費者太遠了,消費者根本發現不了你的創新。
更高明的是,公牛免費給這些終端店做裝修,順便也就給自己打了廣告。於是,大江南北無數五金店,建材店,燈飾店都被公牛佔據,店頭有招牌,店内有產品,從一線城市到縣鄉市場,無處不在。
經銷商之所以願意賣公牛的產品,背後也都是利益綁定:公牛插線板的出廠價平均13塊多一點,零售價則平均30塊,渠道加價率2倍出頭。
結語
總的來說,公牛集團憑借產品的安全性、多年的用戶心智滲透、以及強大的渠道網絡,構建了自身的護城河,作為一個傳統電器製造企業,20多年的時間,成長為細分賽道的獨角獸,實屬難得。
高瓴資本的曹偉曾經說過,公牛有著極強的工匠精神,它在一個看似不高的行業里,逐步耕耘出了壟斷性的地位。
對於未來空間,機構較為樂觀,國泰君安8月19日發佈研報,維持公牛集團增持評級,目標價位234.83元。東吳證券8月20日研報顯示,維持公牛集團買入評級,目標價238元。截至9月28日收盤,公司股價162.6元,距離上述目標價仍有超過40%的上行空間。
作者:飛魚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