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焦點】限電限產頻現!鋰電上遊受擾動,能否「雨過天晴」?
原創

日期:2021年9月28日 下午8:31作者:慧澤李編輯:lala

近期,多地密集推出「限電限產」措施,給萬里晴天的鋰電板塊澆了一場大雨,突如其來,有些投資者猝不及防,有些投資者後知後覺,產業上的不確定性事件對二級市場的影響確實很大。

01鋰電板塊受挫情況

9月27日,鋰電上遊板塊相關企業跌幅較大。跌停的有:中國寶安、盛新鋰能、廈門鎢業、江特電機、永興材料、杉杉股份、中礦資源、百川股份、川法龍蟒、協鑫能科、中核鈦白、川能動力等;

六氟磷酸鋰概念股也集體大跌:延安必康跌幅為9.98%,永太科技跌幅為9.64%,天際股份跌幅為5.74%,多氟多下跌5.27%,石大勝華下跌6.68%;

還有部分鋰礦概念股也是大跌,比如融捷股份跌幅為9.9%,天齊鋰業跌幅為7.68%,雅化集團跌幅為7.09%,格林美跌幅為8.06%。

有兩點值得注意:其一是,側重於鋰電的上遊,中下遊沒怎麽受影響,比如寧德時代在9月27日這一天是翻紅的;其二是,有化工概念疊加的鋰電新秀個股受影響比較嚴重,比如氟化工,鈦白粉等,因為這兩類企業具有跨界到磷酸鐵鋰正極材料的優勢,百川股份、中核鈦白、川發龍蟒都是直接跌停。

【焦點】限電限產頻現!鋰電上遊受擾動,能否「雨過天晴」?

化工企業、鋼鐵企業遭遇限電限產倒也好理解,因為這類企業屬於高能耗企業,用電強度與用電總量都很大,一旦被限電後果大家都很清楚,鋰電板塊為啥也會遭遇限電限產呢?

其實,鋰電板塊中有的上市公司的生產環境同樣依賴於高溫條件,而高溫條件的營造就是需要大量的燒煤燒炭,具有一定的高耗電和高碳排的特徵。

有的上市公司第一時間發佈公告澄清自家公司沒有收到限電限產的影響。

比如,天齊鋰業(002466.SZ)9月24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積極支持和配合相關部門的能耗雙控相關政策,採取多種措施以安全、有序組織生產工作;如果相關政策對公司生產經營的影響達到信息披露標準,公司將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盛新鋰能(002240.SZ)9月26日就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目前公司沒有因限電受到實質影響;

永興材料(002756.SZ)同樣是9月26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目前公司特鋼業務未受到雙控影響;

中礦資源(002738.SZ)9月2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未受雙控影響,生產線正常運行;

延安必康(002411.SZ)9月2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公司將持續關注限電政策,九九久科技生產經營正常,新能源新材料產品未受影響。

百川股份(002455.SZ)9月28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雙控政策目前對公司業績影響不大。

02高能耗成了鋰電上遊的硬傷?

上述公司有個共性就是——高能耗。

比如,盛新鋰能2021半年報顯示,其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少量的廢氣、廢渣、廢水,涉及高溫、高壓等工藝,操作不當,將可能導致人員傷亡、環境污染等安全生產及環保問題。

融捷股份的中報上提到,鋰鹽及深加工業務過程中需經過除雜—過濾—沉鋰—提純分離—烘幹—粉碎等工序,最終加工成電池級碳酸鋰或氫氧化鋰,過程中也是需要高溫環境。

天齊鋰業的中報中,關於電池級碳酸鋰、電池級氫氧化鋰的制取過程如下所示:

【焦點】限電限產頻現!鋰電上遊受擾動,能否「雨過天晴」?

其中,煅燒、蒸發濃縮、蒸餾這三大環節是需要高溫環境的,屬於高能耗的產業。

負極材料生產過程,目前主流的箱式爐工藝與連續法工藝也是均有高溫環境,煅燒以及二次焙燒所需1000多度的高溫,這麽高的溫度需要多少能耗可想而知,因此,負極概念股——杉杉股份、中國寶安都是在9月27日直接跌停,璞泰來也是跌幅巨大。

六氟磷酸鋰的主流方法是氟化氫溶劑法,其中結晶與幹燥的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同樣需要能耗,因此,六氟磷酸鋰概念股(延安必康、永太科技、天際股份、多氟多)同樣也是在當天大跌。

也就是說,鋰電上遊產業鏈主要是把鋰礦、鋰雲母等物質經過冶煉制取電池級的鋰鹽產品,然後形成電池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電解液等,所需的高溫環境就是高能耗,需要燒煤。

高能耗的標簽成了現階段鋰電上遊的硬傷。當然不同的省份對能耗指標的任務是不同的,進而當地企業的能耗額度也會不同。快到年底了,地方政府都要在能耗雙控方面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因此,對高能耗行業來說可能就會形成掣肘,哪怕是鋰電池行業是一種新能源產業,但生產過程卻是在依賴於傳統能源,有點冤。

03由「雙控」到「雙限」

能耗雙控引發的一個後果就是限電限產。其實早在2021年年初,美國德州就發生過一場震驚世界的電力危機,德州的嚴冬天氣,造成了自從2003年美國東北部和中西部大停電以來美國最嚴重的能源短缺。數以百萬計的人遭受停電,在嚴寒地區停電時間經常超過24小時。

據分析,這次國内限電限產的重點原因有三:其一是,電力需求增長過快,往年全年用電量增長幅度為6%左右,今年預計要到12%,一些地方的電網或者是電力調配,通常應對的都是比較溫和的增長,現在就會出現應付不過來的問題;其二是煤炭不夠用,加之煤炭價格上漲,煤電價格錯配,發電企業沒有動力發電;其三是,很多地方為了「能耗雙控」達標,控制用電,控制高能耗行業的生產。

上述三大原因是一些專家、學者、財經意見領袖等給出的看法,但是到底哪個原因是最主要的,依然需要多層次的思考。

從電力需求端來看,由於疫情的緣故,全球其他國家生產活動受到阻礙,國内製造業迎來大量訂單,加大了對工業用電的需求量,電力供給部門有些措手不及。

從煤炭的供給來看,目前處於不足狀態。中國煤炭運銷協會副理事長近日表示,「國家正在安排各項措施,緩解煤炭缺口。當前增加供應力度很大,預計後續度冬時期,供熱發電煤炭資源有充分保障,煤炭供需形勢趨於平衡。」

因此,煤炭緊缺這一信號說明,此次限電有些被動的成分在,因為我國目前發電的主力軍依然是火電廠,而火電就是靠燒煤來發電,煤炭緊張不夠用,那就造成電力緊缺。

從發電企業來說,煤炭緊缺會導致煤炭價格的上漲,進而導致其發電成本升高,但是電力屬於特殊的產品,本來這部分成本應該是由用電群體(機構或個體)來承擔的,但是電力的市場化機制沒有建立起來或者說不完善,導致電力企業日子不好過,發電動力不夠;另外火力電力企業本身就是高能耗的行業,在碳中和背景下本身也有減排的指標約束。

從非電力企業來說,比如化工、鋼鐵等高能耗企業,在生產過程中也會消耗煤炭等資源,這類企業也會有指標約束,只能通過減產甚至關閉工廠的方式來實現。

「去碳化」的主要原因有兩個:一個是污染,一個是不可再生。煤炭的污染性與石油一樣,都是會大氣層造成嚴重傷害,另外,煤炭的形成過程需要經歷上萬年,屬於不可再生資源,越用越少,人類遲早要用完煤炭,到那時候再去尋找新能源替代那就晚了,因此宜早不宜遲,煤炭確實該從人類歷史舞台上退休了。

在減少煤炭使用的過程中,人類的生產生活難免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這叫「陣痛期」;如果我們繼續肆無忌憚的大量使用煤炭,那麽我們的子孫後代可能要面臨「長痛期」了。

對當下鋰電板塊的高能耗個股而言,陣痛期過後會是雨過天晴嗎?

04全球上演「去煤炭競賽」

全球都在進行一場「去碳化」運動,更像是一場「去碳競賽」。

比如在葡萄牙、西班牙和法國舉行的第二屆能源互聯峰會上,法國總統馬克龍表示,最晚到2022年,法國將關閉所有煤電廠;葡萄牙總理科斯塔表示,葡萄牙計劃到2020年使清潔能源佔比超過60%。

德國在繼日本福島核洩漏後宣佈於2022年廢除核能,緊接著在2019年1月,德國煤炭退出委員宣佈將在2038年前關閉所有煤炭火力發電廠。

德國總理默克爾在達沃斯舉辦的2019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上承諾,德國將逐漸停止以煤炭作為電力來源,並將可再生能源的發電比重從現在的38%提升至2030年的65%。

英國2015年宣佈計劃在2025年淘汰所有燃煤發電廠,2018年1月,英國推出具體計劃,把每千瓦電力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限制在最高450克;

西班牙電力集團計劃到2020年完全關閉燃煤電廠;

澳大利亞計劃在2030年前關閉燃煤發電站;

荷蘭將從2030年起禁止使用煤炭發電。

芬蘭打算到2030年全面禁煤;

2020年5月,奧地利最大的電力供應商Verbund關閉了奧地利最後一個燃煤發電及區域供熱廠。

在過去10年,歐洲的能源結構中,水電風電佔比到了接近40%,煤炭發電的佔比則從25%下降到了5%左右,火電中天然氣的佔比從2011年的20%掉到過4%。 

亞洲國家也在去碳化方面加足馬力,比如,日本經濟產業省計劃關閉其中的100座效率低下的發電站,日本伊藤忠商事2019年2月發表聲明,承諾將不再參與任何新燃煤發電和煤礦項目的開發,同時對公司現有煤炭資產進行嚴格評估並逐漸退出。

2018年5月,第一生命保險、三井住友等多家日本企業及金融機構均宣佈,將退出煤炭行業,並明確表示不再對日本國内外的全部煤電項目提供資金。

作者 慧澤李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9月28日
財華洞察|「肉簽」再臨!百普賽斯IPO,上市後能否打破義翹神州紀錄?
9月28日
國產碳纖維孕育新機遇|盈利能力顯著提升,恒神股份迎來新契機?
9月28日
「難辨成色」的動力電池概念股(上)|壓力亦是希望,德賽電池進入業績驗證期?
9月28日
國產碳纖維孕育新機遇|光威復材為何被稱作碳纖維第一股?
9月27日
【市場觀潮】中國電氣裝備集團橫空出世,千億級新央企拉開帷幕
9月27日
【預見】「金九」暴漲!燒堿價格攀新高,「銀十」行情將延續?
9月27日
【熱點零距離】募資不超過80億元!西藏珠峰(600338.SH)擬加碼碳酸鋰業務
9月27日
【焦點】「一醬功成萬股哭」!白酒板塊異軍突起,貴州茅台「罕見」衝擊漲停板!
9月27日
國產碳纖維孕育新機遇|喜迎產能釋放期!專精特新「小巨人」中簡科技「與勢共舞」?
9月27日
【趣點】「鋰電新貴」雙主業發力,永興材料憑啥暴漲近6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