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焦點】淨利預增超21倍!士蘭微(600460.SH)年報為何如此「靓麗」?
原創

日期:2022年1月24日 下午9:14作者:飛魚編輯:Sukie

700億半導體巨頭年報預喜。

1月21日,士蘭微公告,預計2021年淨利潤同比增加14.5億元-14.64億元,同比大幅增長2145%-2165%。由此推算,第四季度公司淨利預計7.89億元-7.99億元,環比增長165%-169%。

1月24日開盤,士蘭微股價高開高走,最高漲6.2%,收盤仍漲5.64%,成交金額20億元,目前市值742.7億元。

筆者曾經於去年10月份撰寫《士蘭微(600460.SH)定增落地!800億半導體龍頭繼續揚帆!》,詳細闡述過公司基本面的相關情況。

半導體「預增王」,產品供不應求

士蘭微的淨利潤大增,核心還是公司的半導體產品供不應求。

據悉,公司的電源管理芯片、MEMS傳感器、IPM(智能功率模塊)、MOSFET、IGBT、SBD、TVS、FRD、LED等產品的營業收入大幅增長。2021年公司控股子公司士蘭集昕8吋線基本保持滿產,並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實現全年盈利。

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的興起,對公司的IGBT產品需求激增。資料顯示,士蘭微自主研發的V代IGBT和FRD芯片的電動汽車主電機驅動模塊,已通過國内多家客戶測試,並給部分客戶批量供貨。2021年,受益於國内的市場的打開,士蘭微的產品出貨量持續增長。

此外,LED芯片方面業績也改善明顯。2021年上半年,受海外受疫情影響,LED芯片幾乎沒有貢獻產能,與此同時,國内市場需求激增,漲價飛快,導致公司的LED芯片在這樣的「缺芯」背景下,也是量價齊升,毛利率明顯受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士蘭明芯LED芯片生產線滿產高產,從而實現全年盈利。

另一方面,2021年士蘭微淨利大增原因之一,也和公司持有的其他非流動金融資產的增值關係很大。

安路科技於2021年11月在科創板上市,公司享有的淨資產份額按期末公允價值調整,導致淨利增加5.34億元;視芯科技2021年引入外部投資者,公司享有的淨資產份額按期末公允價值調整,導致淨利增加5229萬元。

【焦點】淨利預增超21倍!士蘭微(a style='border-bottom: 1px dashed #007767;text-decoration:none' href='/search?searchbar=600460.SH'600460.SH/a)年報為何如此「靓麗」?

(截至2021年11月12日,安路科技股東列表)

業績爆表,緣何股價調整?

所以,如果刨除非經常性損益後,與上年同期相比,公司將增加9.36億元~9.5億元淨利潤。上一個年度,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虧損2351萬元。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扣非後淨利潤為6.87億元。以此計算,公司2021年第四季度扣非淨利潤至少為2.25億元。

也就是說,士蘭微2021年業績爆表沒錯,不過其主營業務第四季度並沒有突飛猛進。相較2021年第三季度,公司第四季度扣非淨利潤出現環比下滑。

這或許是士蘭微的股價調整的原因之一,自2021年7月27日觸及74.78元/股的高點後,公司股價開啓震蕩調整,截至1月24日收盤,股價調整幅度超過25%。

另一方面,公司的股價近期表現較為弱勢,和市場的一些擔憂不無關係。

首先是Mos產品價格下滑。目前市場上主要集中在平面Mos和低壓Mos,超結Mos價格依舊堅挺。

數據顯示,士蘭2021年大約33%的收入是Mos,其中超結Mos佔比已經超過50%,所以平面Mos對士蘭的影響會越來越小。

其次,碳化矽的技術變革也給士蘭微的未來帶來一絲不確定性,有投資者擔心碳化矽會部分替代IGBT和MOSFET的市場份額。

SiC碳化矽被譽為「第三代半導體」,近期發展迅速,相關公司如山東天嶽也在準備登陸A股市場。不過士蘭微相關負責人表示,「在汽車應用上,碳化矽確實有一定的優勢,但目前成本非常高,短期内實現產業化困難較大,其產量方面也滿足不了汽車的增長需求,所以IGBT是未來是主流,如今IGBT性價比很高,且技術還在不斷提升,國際大廠包括英飛淩在内,都認為IGBT和碳化矽未來是一個組合。」

同時,公司還表示也會佈局化合物半導體領域,SiC功率器件的中試線已在2021年二季度實現通線,士蘭微的優勢是產品矩陣豐富,屬於平台型企業,容易平滑單一產品的波動對業績的影響,未來2-3年的成長性仍值得期待。

後語——

士蘭微是由於2021年以來功率半導體的超高景氣度,其年報業績大增,也在情理之中。經過近二十幾年的發展,士蘭微已是國内IDM模式企業中,規模最大,積累最深厚的企業之一。

之前的文章筆者已經闡述,IDM模式,由於受上下遊廠商的制約小,各環節具有較強的協同效應,是全球「缺芯」的背景下,具備明顯的產能優勢。

尤其是功率半導體這個細分賽道,非常依賴工藝和制造的不斷叠代,設計環節的權重較輕,所以全球大型的功率半導體企業基本都是IDM模式,比如德州儀器,英飛淩等。

長期來看,士蘭微能否成為中國的英飛淩,值得我們期待。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月24日
【市場觀潮】機構忙調研,股價卻下跌:海爾生物何時騰飛?
1月24日
【解讀】業績預增,德賽西威能否成為智能汽車領域的先行者?
1月24日
【觀察】光伏玻璃生產線成功點火,金晶科技能否搶佔光伏發展機遇?
1月24日
乘風而起的預製菜|「奇妙之旅」拉開序幕?機遇與挑戰並存
1月24日
【焦點】再獲10億元訂單!搭乘海上風電「東風」 ,東方電纜發力可期?
1月24日
【窺業績】2021年淨利暴增4倍至260億元!京東方A「好故事」在後頭?
1月21日
【預見】進軍預製菜,唐人神開辟新的增長點?
1月21日
【解讀】業績預增喜人,璞泰來「多點開花」?
1月21日
【趣點】收關注函,7天仍漲95%,得利斯緣何成香饽饽?
1月21日
【IPO前哨】IGBT全球第二,國内第一:比亞迪半導體迎首發上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