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數字人民幣紅包事件餘溫未止,一則在深圳推動數字人民幣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的新政又鋪陳開來,數字人民幣成為大熱,佔據更大媒體重要位置,中央電視台也在密集吹風,其推進速度遠遠超市場預期。
「風起於青萍之末」,從近期數字人民幣超市場預期的進展可以看出,其落地信號不斷釋放,在國内試點區域流通也將進一步簡化使用效率,成為内循環計劃里濃墨重彩的一筆。
各類重磅利好政策加持,深圳這兩天風頭正儘。
先是作為數字化試點四城市之一,深圳於10月8日率先實施數字人民幣紅包,已獲大批市民積極申領。
再就是10月11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其中表示將在中國人民銀行數字貨幣研究所深圳下屬機構的基礎上成立金融科技創新平台,支持開展數字人民幣内部封閉試點測試,推動數字人民幣的研發應用和國際合作。
先不說深圳這塊「飛地」,僅數字人民幣這塊就足以讓普羅大眾目驚口呆一會兒。從2014年提出,到2019年8月首次公開亮相,讓人驚豔的數字人民幣已經開始使用了。
不要驚慌,數字人民幣就是你口袋中的人民幣,和你頭腦中想象的人民幣該有的樣子一模一樣,和你頭腦中想象的高科技、隱私等優缺點也都存在,可以說數字人民幣就是你想象中的樣子。
數字人民幣可以在線支付、具有一款APP該有的功能,有點類似支付寶,但更具權威性。不同的是,數字人民幣可以離線採用NFC支付,兩只手機碰一下即可完成操作。
央行數字人民幣尚無官方名稱,但内部簡稱為「DC/EP」,即「數字貨幣/電子支付」,對應的英文名是「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
2020年4月,央行數字貨幣DC/EP開始在雄安、蘇州、成都、深圳四個城市試點。在另外一個試點城市蘇州,已經有公務員領到了以數字人民幣發放的工資補貼。
從使用場景上看,除餐飲、娛樂、零售等傳統線下場景外,還有滴滴、美團、哔哩哔哩(B站)等線上環節。
這意味著,數字人民幣已經真真切切走進我們的生活。如果數字人民幣試點順利,或將在全國範圍内推進。
比第三方支付晚出道的數字貨幣是否會擠壓第三方支付生存空間?以及國家層面推行數字貨幣的意義在哪里?
很多人擔心,數字人民幣一經推出,會對國内相關行業,尤其是金融業造成很大衝擊。
引發各方擔憂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數字人民幣就是人民幣,是法幣。數字人民幣定位M0,即流通貨幣,所有國民不可能拒絕數字人民幣,其本身具有強大的硬流通性,它將以全流通環節優勢,勝過僅佔渠道優勢的第三方支付。
以經歷十幾年發展紅利的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為例,第三方支付僅僅是做為支付通道就能盈利,且微信、支付寶等壟斷了國内移動支付的絕大部分市場。
這一局勢,勢必將在法定人民幣推出後被徹底打破。正如前文所講,數字人民幣不僅支持在線支付,還支持離線NFC支付。類似具有NFC功能的手機,對北京公交卡進行充值一幕。
雖然微信、支付寶早於十幾年前出道,數字人民幣至今仍在測試階段,但數字法幣推出後的巨大潛在衝擊,用「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來形容數字人民幣與微信、支付寶的關係再恰當不過。
但對於銀行體系而言,其銀行存款利息仍有優勢,但對其獲客可能產生影響。數字人民幣可以不使用銀行賬號交易。由此也對銀行金融科技方面提出更好要求。
當然,為了平滑對現有金融體系的衝擊,數字法幣或被高層謹慎評估,在使用上現階段仍以試點、小範圍内側為主,以涓涓細流,來迎接數字法幣正式實施的那一天。
關於數字人民幣的討論一波又一波,有人擔憂,電子支付便捷的背後,可能面臨個人隱私洩露之憂。
在保護公眾隱私方面,數字人民幣也作出技術保障,實現在流轉中可匿名可控,以便使大眾隱私信息獲得保障。第三方支付顯然不具備這一特點。
此外,借助自由APP,法定人民幣平台或會較支付寶更熱鬧,極有可能衍生出更大的生態系統。當然這也看國家層面願不願意一家獨大這麽幹。
虛擬貨幣是大勢所趨。
這是一個互聯網技術空前發達的階段,紙幣流通率已經大大降低,非現金支付成為流行。數字貨幣是時代產物,也是全球市場追逐的熱門。
國際清算銀行(BIS)將數字貨幣定義為以數字形式表示的資產,不受管制的、數字化的貨幣,通常由開發者發行和管理。
比特幣的出現對已有的貨幣體系提出一個巨大挑戰。雖然它屬於廣義的虛擬貨幣,但卻與網絡企業發行的虛擬貨幣有著本質區别。
2020年Facebook推出天平幣Libra,更是描繪了一幅讓全球央行都大為緊張的重構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的大願景。
與比特幣、Libra相比,數字人民幣有何特點和優勢?
優勢還是作為國家法幣的優勢。但與比特幣相比,法定人民幣採用部分區塊鏈技術,以實現安全性為目的,政府仍掌握主動權。
比特幣則是完完全全意義上的區塊鏈,任何人無法篡改。這也造成政府無法監管,容易滋生犯罪。另一個麻煩是,假如你的比特幣賬戶密碼忘記了,就一輩子沒了,因為沒有人主管比特幣,沒人可以給你改回來。
Libra就比較有趣了。在美國政府在遲疑要不要做數字貨幣時,facebook現行一步,於2019年宣佈要建立一個無國界的貨幣,計劃發行天秤幣Libra。
其以一籃子貨幣做資產儲備,來穩定幣值,還要打造服務於全球數十億人的金融基礎設施,比如以非常便宜而且便捷的方式,解決國際匯款難題。
這一願景足以讓全球央行緊張不已。如果Libra足夠穩定而且強勢,很多本幣不穩定的國家,可能會因為Libra的存在而喪失貨幣自主權。
而且Libra潛在打造的金融基礎設施,極有可能打破一個國家的金融管控,使其金融體系暴露於風險之下。
由此中國在此背景下推出數字人民幣,即使積極擁抱數字時代,也是提前掌控數字貨幣局面,化解潛在風險。其背後深意不言而喻,即是保護人民幣主權。
在這一方面,中國走在前面。看到中國數字人民幣的成果,原本猶疑的歐美國家也坐不住了,數字貨幣正成為主權國家競爭的新戰場。
2020年10月9日,在國際清算銀行(BIS)協調下,美聯儲帶領歐洲央行、日本央行、英國央行、加拿大銀行、瑞士央行和瑞典央行等,共同發佈《央行數字貨幣:基本原則與核心特徵》報告,並聲稱將為數字化貨幣製定規則及秩序。
10月12號,歐洲央行還探討了是否發行數字歐元。許多國家都對數字貨幣採取了積極開發,但謹慎使用的態度。以目前的技術、基礎設施、國際合作來看,尚未滿足實施數字貨幣的條件。
據克里斯蒂安對全球63家中央銀行的問卷調查顯示,未來三年内,逾85%的受訪央行不太可能發行任何法定數字貨幣,僅有3%央行在短期内會發行零售型央行數字貨幣。
此外,在技術層面,數字人民幣要想國際化,仍需建立中國央行-全球商業銀行-海外央行的多層運營體系與結算模式,這仍需時日。
雖然數字貨幣尚未大規模實施,但數字化人民幣對内循環意義重大。其不僅能提升流動效率,還能助力資產數字化,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有利於經濟發展。
其次,數字人民幣採用區域鏈技術研發,具有防篡改、防僞造、防復製等特性,對於國家機關監控洗錢、反恐怖融資具有先天優勢。
「風起於青萍之末」,從近期數字人民幣超市場預期的進展可以看出,其落地信號不斷釋放,在國内試點區域流通也將進一步簡化使用效率,成為内循環濃墨重彩的一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