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後相差三天,國内跨省旅遊、電影院在經歷至暗時刻後,終於撥雲見日、開始營業。
兩大事關群眾文化娛樂的民生行業重啓,也為國内消費業加入「沸騰」因子。但財華社發現,民眾顯然出行意願,勝過進影院的意願。
影視行業仍岌岌可危?
旅遊門票即將要漲價!
暫停172天後,國内跨省旅遊解禁。
有個資深導遊在微信群里第一時間分享這個好消息,並驚呼,旅遊門票即將要漲價。
果然幾家旅行社推出的熱門線路漲價不少。天津方特一日遊去年成人價176元,今年就漲到220元一張。
這里面固然有暑假的因素,旺季推動旅遊漲價,但也與蟄伏長達半年後,人們對旅遊資源的過度追逐有關。
在跨省旅遊解禁後,攜程平台數據顯示,度假、酒店、民航等各個板塊搜索量迅速攀升,國内跟團遊、自由行瞬時搜索量相比開放前暴漲500%,國内遊客的暑假旅遊意願迅速被激發。
與旅遊業截然不同,電影院卻以讓利形式開張營業。
成都一家影院銷售處165張電影票,一張電影票僅3.1元,去掉3元網絡平台銷售費用,影院每張僅盈利0.1元,165張電影票共計盈利16.5元。
然而這家電影院的負責人還相當感激,感謝觀眾沒有抛棄影院。
除此之外,影院還向觀眾免費贈送3D眼鏡。他們表示並不在意賺錢多少,只是希望大家能夠走進電影院,為他們的復工給予一定的支持。
與旺盛的旅遊需求相比,電影院營業當日表現還是略微遜色一籌。
此外,在防疫上,電影院防疫任重道遠。相關政策對電影院復工提出高要求,比如每場上座率不得超過30%、隔排隔座、日排片減少至正常時期的一半等。
但辦法總比困難多,行業曙光已經出現。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7月20日6時26分,全國影院復工首日的預售分賬票房達140.4萬,觀影人次5萬。
如果計入每張3元的服務費,7月20日全國預售票房已經超過150萬。
二級市場也開始對影視股加持。截止7月20日收盤,當代文體、華錄百納漲停,幸福藍海漲9.86%。
困頓的影視產業正在逐漸復蘇。
疫情突發,本就因「明星偷稅」事件而備受诟病的影視行業再次告急。
截止2020年7月20日,萬德影視概念板塊13家公司,其中已經有10家公告2020年上半年業績。
從預警類型看,行業公司毫無懸念、大都處於虧損狀態。在已經公佈業績的10家公司中,有7家出現首次虧損。
這7家公司分别是歡瑞世紀、奧飛娛樂、慈文傳媒、*ST鼎龍、萬達電影、金逸影業、華誼兄弟。
上海電影、橫店影視中期業績尚未公佈。
完成重組的行業龍頭萬達電影,今年上半年首次出現虧損,預計淨利潤虧損15億元-16億元,去年同期公司盈利5.24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二級市場表現看,萬達電影估計已經在歷史地位持續徘徊,似乎已經跌無可跌。
隨著疫情好轉,開工營業,公司股價大有回暖之意。7月20日,公司股價漲1.19%。
另一行業龍頭華誼兄弟更是在「風暴眼」中繼續沉淪。在經歷2018年、2019年業績暴跌之後,今年中季虧損也是板上釘釘。
公司董事長王中軍一直奔走在融資的路上。
2019年他變賣收藏的名貴字畫,開啓華誼「賣賣賣」之路。
2020年,他又以2.2億港元(折合人民幣約2億元)出售位於香港中半山的豪宅,再次完成救贖「壯舉」。
今年7月,華誼兄弟還籌謀引入戰略投資者,公司準備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引入戰略投資者,補充資金流動性,以及在各主營業務方面達成戰略合作。
如果說上市公司還有股權可以融資,那麽未上市企業就沒那麽幸運,行業開始出現分化、倒閉。
企查查數據顯示,2020上半年,共有近2萬家影視相關企業註銷、吊銷。
而今年6月,52歲的博納電影公司高管跳樓,將行業窘境推至日光燈下,昔日莺歌燕舞的影視行業,亟需救贖。
如今隨著疫情好轉,影響行業最根本的因素已經減弱,影視行業在今年下半年是否會迎來轉機?
分析影視行業會否借助政策解禁,恢復元氣,我們還需要看看行業還有哪些風險。
首先,新冠肺炎疫情一日不完全消解,行業復工,影視公司、院線恢復業績就時刻存在挑戰。
目前看,北京疫情已經迅速被瓦解,但烏魯木齊疫情再起,以後還會不會出現類似局部病例還很難說。
且眼下北京雖然下調應急響應,但北京電影院尚未營業。從復工第一日各地情況看,大部分地影院難以真正復工,除國家電影局同意復工後,還需所在地的有關部門同意。
其次,互聯網技術極大豐富了人們的文娛生活。除了咱們開篇講到的旅遊產業是「雲旅遊」不可替代的外,影視行業又受到擠壓。
尤其是短視頻的崛起,對線下影視形成較強的互補和替補。根據易觀咨詢統計,截至2020年3月,抖音月活人數5.64億,已經超越騰訊和優酷兩家視頻平台。
除近年已經的網絡電視劇模式外,2020年春節檔,電影《囧媽》首映改在抖音放映,成為打破線下院線壟斷的第一簇火苗。
這股火苗會否形成燎原之勢尚未可知,但傳統院線電影正面臨跨界競爭也是不爭事實。
可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影視行業面臨新的商機。
一方面,5G、物聯網、VR、AR可穿戴設備的興起,為影視行業帶來新的變革方向。結合上述技術,影視公司可用戶帶來全新的内容體驗。
另一方面,人是社交物種,線下院線滿足人們社交、群聚的社交需求,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是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
基於人類本能需求,從歷史數據看,中國電影市場一只處於蓬勃發展階段。
根據廣電總局數據顯示,内地電影票房由2011年 的31.2 億元增長到 2019年的641.2 億元。
所以長期來看,短期震蕩並不會改變居民文娛消費持續增長的趨勢。
最後,影視行業還想跨界「打劫」旅遊業。
正像我們前文所講,互聯網在攻佔影視行業,但影視行業卻反過來要反噬旅遊業。這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跨界競爭無所不在。
就像迪士尼樂園,以電影IP打造實景娛樂,很多影視公司也是打得這張牌。
借助影視公司原創内容、品牌優勢,拓展品牌授權、電影公社、文化城、主題樂園、實景演出等多種業態,進軍文旅產業。
寫得有點遠了,旅遊+電影行業解禁,為民眾生活娛樂打開口子,疫情常態化下的國内社會生活也步入常態。
而疫情不改行業長期發展,旅遊業的蓬勃,與影視行業的震蕩上行,是大國民眾消費力的見證,也是行業公司未來發展邏輯。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