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樓市和美國的股市一樣都是深不見底。當你看跌樓市的時候,它在漲,當你看漲的時候,它仍然在漲。
Wind數據顯示,中國住宅平均銷售價格從1999年起,就跑出了大白馬的漲幅。尤其是在2015年後,漲勢更為迅猛。
新冠疫情給升溫的樓市澆了盆水,中國樓市出現前所未有的危機。2020年上半年樓市哀鴻遍野:零看房、零成交、零簽約,二手房交易跌入谷底。
即使這樣,房價依舊未跌,只是價格上漲部分的環比、同比有差分而已。那些想趁疫情撿漏的,想佔房地產開發商便宜的「韭菜」,門都沒有。
2020年6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佈5月70城房價走勢。不出意料,房價又漲了。
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2020年5月銷售價格為 9780 元/平方米,同比增長4.0%,環比增長2.0%。
最新統計局房價數據出爐,也印證了5月樓市的躁動。
5月份,70城房價現環比上漲城市57個,4月份為50個。70個大中城市房地產市場價格延續微漲態勢。
其中北上廣深四個一線城市的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分别同比上漲2.9%、4.1%,環比上漲0.7%、1.1%。
除一線城市外,二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幅均略有擴大,二手住宅漲幅與上月持平或微擴。
31個二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5.4%,環比上漲0.6%,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上漲2.0%,環比上漲0.4%。
35個三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和二手住宅銷售價格同比分别上漲4.8%和2.1%,環比分别上漲0.7%和0.3%。
其實出現這個結果也不以外,5月份,北京、深圳、杭州輪番掀起購房熱潮,且流動性寬松已經反映到資產價格上,搶房的人還是賺到了。
2020年上半年,雖然駐馬店市、寶雞市、濟南市等多個地方「因城施策」,發佈放松房地產調控政策,但大都「見光死」,出現「一日遊」的試探性政策居多。
但一線二線熱點城市房價卻著實火了。
杭州樓市的「五萬人搖號」、深圳不只是搖號搶房,甚至還爆出天價「茶水費」,北京西城區學區房則成搶手貨,購房熱浪遠遠壓過5月的氣溫。
看看上述城市的房價走勢,杭州、深圳、北京5月新建商品房住宅售價分别環比上漲0.7個百分點、0.6個百分點、0.5個百分點,同比分别上漲5.1個百分點、4.9個百分點、3.1個百分點。
二手住宅銷售價格杭州、深圳、北京分别環比上漲0.8個百分點、1.6個百分點、1.8個百分點,同比分别上漲2.7個百分點、12個百分點以及1.5個百分點。
房價上漲符合搶購者們的上漲預期,杭州、深圳、北京再一次帶來中國房價起飛。
局面市場的過熱,也推動全國房價的上漲熱情,更有地方政府不失時機以人才政策曲線救市,給房價上漲平添一把助力。
從統計局最新數據看,5月單月銷售面積、銷售額已經取得同比正增長。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5月商品房銷售面積1.47億平方米,銷售額1.44萬億元,分别同比增長9.7%和14.0%,增速均由負轉正,分别提升11.8和19個百分點。
1-5月房地產銷售面積、銷售額已經擺脫疫情初期的下降拐點,迎頭趕上。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5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48703萬平方米,環比增長43%;商品房銷售額46269億元,環比上漲45%。
對比2019年同期銷售面積32%和銷售額32%環比漲勢,今年疫情後,房地產市場正在加速修復,重拾失落的高地。
樓市銷售熱潮叠起,又怎能少了土拍市場火熱景況。利率下行下,房地產開發商資金寬裕,各大房企開足馬力掀起又一輪跑馬圈地。
杭州,又是杭州。
據中指研究院發佈2020年1-5月全國土地成交城市排行榜TOP10,杭州以1210億元的成交總價位於榜單首位。
據好地大數據,2020年前5月,在杭州拿地金額前十的房企為濱江集團、龍湖、大家、綠城、上海中梁、祥生、中天、德信、綠地香港、融信。
除杭州外,北京和上海分别以1131億元和1047億元的成交總額佔據榜單第二、三位。廣州、南京、成都、重慶、福州、佛山、蘇州進入榜單前十。
與此同時,南京、廣州、成都土地出讓金增速明顯加快,分别同比增長145%、118%和73%。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5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土地購置面積4752萬平方米,同比下降8.1%,降幅比1-4月份收窄3.9個百分點;土地成交價款2429億元,增長7.1%,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
而房企開發資金方面,寬松利率下,房企已經度過融資暗黑時刻。
今年1-5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62654億元,其中,國内貸款10703億元,僅同比下降0.5%;自籌資金20106億元,微降0.8%;定金及預收款19479億元,下降13.0%;個人按揭貸款10154億元,下降0.9%。
疫情當頭,國家正在加大馬力提振消費。但樓市消費卻不用政府擔心,在居民投資途徑不通暢的情況下,房產依然具有吸引力。
2020年一季度央行城鎮儲戶調查問卷顯示,購房仍是未來居民主要消費意願。
具體來看,居民二季度準備增加支出項目分别為教育(31.5%)、醫療保健(29.4%)、購房(19.2%)、旅遊(19.0%)、社交文化和娛樂(18.4%)、大額商品(18.0%)、保險(17.1%)。
後疫情時代,社會經濟活動歸於正常。企業、個人的融資也開始回暖。一季度信貸投放幾乎全部投向對公領域。
央行數據顯示,2020年一季度末,房地產貸款餘額46.16萬億元,同比增長13.9%,
其中,房地產開發貸款餘額11.89萬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上年末低0.5個百分點。個人住房貸款餘額31.15萬億元,同比增長15.9%。
據中新經緯報道,進入4 、5月以來,個人住房按揭貸款迅速反彈,有的地區「甚至基本已經恢復到疫情前的水平」。
信貸資金整體趨於寬松,房貸利率已連續六個月下跌,5月更是出現了大幅下滑,全國首套和二套房貸款利率分别下降10和11個基點至5.32%和5.63%。
在房企衝刺年中銷售業績下,預計6月份房地產市場仍將保持較高熱度,成交也將繼續回升。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