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看鋰電,應當先看上遊,咬定這條邏輯不放松。
車企時常抱怨在給動力電池廠商打工,而鋰電池廠商又抱怨在給鋰礦公司打工,這麽一推,有恃無恐的是最上遊的鋰礦公司。
近期,鋰礦概念股們紛紛大秀肌肉,前三季業績預估均是倍數級增長。
01 業績爆棚
贛鋒鋰業(002460.SZ)預計2022年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143億元-153億元,同比增長4到5倍,扣非淨利潤為133億元-143億元,同比增長8到9倍。
其中,第三季度單季度業績來看,淨利潤預增5-6倍,扣非淨利潤預增7-9倍。
關於業績增長的原因,贛鋒鋰業表示,隨著新能源行業的快速發展,市場對鋰鹽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鋰鹽產品的價格維持在較高水平,公司鋰鹽產品銷量和銷售均價同比增長,公司鋰電池板塊新建項目陸續投產、產能逐步釋放,故公司的經營性業績同比大幅增長。
另外,公司持有的金融資產產生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導致公司非經常性收益同比增長。
天齊鋰業(002466.SZ)預計前三季度淨利潤為152億元-169億元,同比大增27倍以上,扣非淨利潤,高達142億元-158億元,同比增長117到130倍。
天齊鋰業扣非淨利潤實現百倍級增長的原因是,上年同期是虧損的,虧損值為1.22億元。
關於業績增長的原因,天齊鋰業表示,主要受益於全球新能源汽車景氣度提升,鋰離子電池廠商加速產能擴張,下遊正極材料訂單回暖,公司主要鋰產品的銷量和銷售均價同比增長明顯。
其次是,公司參股公司 SES Holdings Pte. Ltd上市,公司所持 SES 的股份被動稀釋引起公司對其不再具有重大影響,終止確認長期股權投資,並確認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其他綜合收益的金融資產,並確認投資收益。
第三個因素是,公司重要的聯營公司SQM尚未公告其第三季度業績報告,採用彭博社預測的 SQM 第三季度 EPS 等信息來計算同期公司對SQM 的投資收益。
融捷股份(002192.SZ)前三季度預計歸母淨利潤12億元-13億元,同比增長43-47倍,扣非淨利潤也是12億元-13億元,同比增長48-53倍。
融捷股份前三季度的業績獨特之處是扣非的與不扣非業績相近,這或許意味著公司的業務比較「純」,非經常性的收入佔比較小,絕大多數收入貢獻是經營性業務為主。
關於業績增長的原因,融捷股份表示,鋰電池行業上遊材料產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鋰電材料和鋰電設備的需求持續增加,公司鋰精礦、鋰鹽、鋰電設備的營業收入和利潤均大幅增加。
除此之外,永興材料(002756.SZ)、西藏礦業(000762.SZ)、新宙邦(300037.SZ)、星源材質(300568.SZ)、璞泰來(603659.SH)等鋰電產業鏈公司也披露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或三季報,均實現了業績的大幅增長。
02 量價齊升是推動力
「量價齊升」是鋰礦概念股的業績大漲共同的驅動力。
鋰礦上市公司的主打產品一般是電池級的碳酸鋰、氫氧化鋰等鋰鹽產品,這些是鋰電池的正極原材料,而鋰電池既可以用於新能源車所需的動力電池,也可以用於電力系統的儲能項目。
由於新能源車、清潔能源發電項目的發展如火如荼,帶動上遊的鋰鹽產品的出貨量增長。
價格方面,近日工業級的碳酸鋰價格已經突破52萬元/噸的位置,有繼續向上的趨勢。
關於碳酸鋰價格持續突破新高的原因,真鋰研究首席分析師墨柯表示:「現在資源漲價的成本傳導機制越來越通暢,基本上已經能夠傳導到下遊產品(如整車),導致電池廠的價格博弈動力減弱,這是目前碳酸鋰價格站穩50萬元上方的主要原因。」
刺激鋰鹽價格大漲的原因既有短期因素,又有長期因素。
短期來看,季節原因導致青海鹽湖產量下降,國内鋰資源供給吃緊,另外,有些鋰礦廠商的鋰礦石料是從國外採購過來,海外鋰礦石料的價格也是逐步升高的,會傳遞給下遊的鋰鹽產品。
長期來看,鋰價上漲是因為供需失衡,一個鋰資源項目建成約需3至5年時間,釋放的過程比較緩慢,無法滿足下遊旺盛的需求。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