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依然很熱,而鋰電池賽道是熱門中的熱門,因其下遊橫跨新能源汽車與儲能系統。
鋰電材料的價格波動,哪怕是風吹草動,都能牽動人心。
碳酸鋰市場報價重返50萬元/噸的高位,帶動了六氟磷酸鋰的價格上揚,再回30萬元/每噸的關口。
數據顯示,8月上旬,六氟磷酸鋰平均報價在25.45萬元/噸,兩月後,六氟磷酸鋰價格連續跳漲,日漲幅達1萬元/噸,有平台報價已超30萬元/噸。
那麽,六氟磷酸鋰漲價的背後推動力是什麽?會持續多久?帶來哪些投資機遇呢?
01漲價的邏輯
關於漲價的驅動力,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是上遊價格的傳遞。
要想探究六氟磷酸鋰本輪價格上漲的原因,必然離不開其生產加工的過程,以及其產業鏈。
六氟磷酸鋰生產所需主要原材料為五氯化磷(PCl5)、氟化氫(HF)、氟化鋰(LiF)。
工藝路線簡單來說就是:通過五氯化磷加氟化氫制備出中間物PF5,再由PF5加氟化鋰制備出六氟磷酸鋰。
氟化鋰的主要原料來自於碳酸鋰,因此,碳酸鋰、五氯化磷的價格對六氟磷酸鋰的生產成本具有重大影響。
截至9月中旬,碳酸鋰就已經達到50萬元/噸,五氯化磷主流價格2.2萬元/噸,電池級氟化鋰價格為82萬元/噸。
工業級碳酸鋰受供需失衡的影響,價格一路上行,據上海鋼聯發佈的數據,10月14日工業級碳酸鋰均價報51.55萬元/噸,電池級碳酸鋰均價報53.15萬元/噸,齊刷歷史新高。
碳酸鋰的供需失衡,主要體現在下遊新能源車、儲能項目的發展如火如荼,對鋰元素的需求旺盛,但上遊的鋰礦開採、提煉進度緩慢,且分佈均衡、依賴進口等因素,供給與需求錯位明顯,引發價格升高。
關於五氯化磷方面的價格波動,據供應商萬盛股份接受調研時候表示,截止9月底,五氯化磷市場最高報價為2.8萬元/噸。
主要因競爭對手出現安全事故導致廠區關停,整個市場供應偏緊,導致近期五氯化磷價格一路上揚。
從長期來看,五氯化磷的價格還是由下遊需求及競爭對手產能釋放後的整體市場供需格局來決定。
第二個原因是供需「假」平衡,供不應求是真相。
從2019年底開始,動力電池市場需求迎來爆發,一時間帶動上下遊材料跟隨擴產腳步。
各大材料廠商均放出豪言,加入這場「產能軍備賽」,聲稱要斥資多少億投建多少噸/年的基地。
這樣的「產能軍備賽」引發了一些研究機構的警覺,乃至於發出了一種產能過剩的聲音,比如,磷酸鐵鋰、六氟磷酸鋰等主要材料預計到2023年年底將產能過剩。
但實際情況,並不如此。因為從聲稱到實際的產品落地,需要的時間至少3年起。
以六氟磷酸鋰為例,技術壁壘高、認證周期長以及大部分規劃的實際產能並未落地,導致現階段依然是——供不應求。
多氟多近期在機構調研活動中表示,目前六氟磷酸鋰產能過剩只存在公告中,現階段行業的實際供需情況仍處於緊平衡狀態。經過上半年價格下探和市場調整,二、三線廠家的產能釋放明顯停滞,真正能夠按照擴產規劃實際投產的,僅剩頭部的一兩家企業。
市場預計,到2022年年底,六氟磷酸鋰的整體行業的設計產能在21萬噸左右,但這是理想化的預估,實際情況是,其中有很多新廠和小廠投產,不穩定的因素太多,導致產能實際落地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第三個因素,六氟磷酸鋰的「替代品」短期内難成氣候。
研報中表示,六氟磷酸鋰仍存在熱穩定較差,易水解等問題,有較大安全隱患,部分廠商已經探索新型電解質來替代它。
目前,新型電解質主要包括雙氟磺酰亞胺鋰、二氟磷酸鋰、四氟硼酸鋰等,其中雙氟磺酰亞胺鋰是目前發展確定性最高的新型鋰鹽,但其技術難度較大、成本較高,因此在短時間内難以全面替代六氟磷酸鋰。
02掘金機遇
華安證券研報顯示,2021年天賜材料、多氟多、天際股份和永太科技國内六氟磷酸鋰供應佔比分别為31.17%、19.48%、7.96%和7.79%,但產能第一的天賜材料六氟磷酸鋰基本以自用為主。
國内六氟磷酸鋰廠商產能佈局情況(時間截止到2022年9月)如下表示:
多氟多(002407.SZ)近日接受調研時表示,六氟磷酸鋰上半年出貨量在1.2-1.3萬噸左右,全年目標為3.2-3.5萬噸。
產能方面,根據擴產進度,2022年年底可達5.5萬噸產能,未來規劃到2025年產能將達到20萬噸。
除了主打產品六氟磷酸之外,公司其它佈局的產品也值得關注。
多氟多的六氟磷酸鈉已經商業化量產,有穩定的出貨,目前具備年產千噸六氟磷酸鈉的生產能力,擁有從六氟磷酸鋰產線快速切換六氟磷酸鈉產線的工藝技術,具備根據市場的需求進行產能調整的能力。
供應台積電主要是半導體級别的氫氟酸(G5 級),目前產能1萬噸,正在新建3萬噸,一期1萬噸產能2022年底投產,三年内規劃擴產至10萬噸/年。
正在研發可用於固態電池的全氟磺酸質子交換膜,正在新建年產1萬噸PVDF,該項目計劃於2023年内投產。
天際股份(002759.SZ)2022上半年六氟磷酸鋰生產裝置保持滿產滿銷,實現產量5188噸,實現銷量5160噸。
據天際股份半年報披露的產能數據,公司現有六氟磷酸鋰產能8160噸。
10月12日公告,公司定增募資不超21.1億元的申請獲證監會受理,用於江蘇泰瑞聯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萬噸六氟磷酸鋰、6000噸高純氟化鋰等新型電解質鋰鹽及一體化配套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永太科技(002326.SZ)在9月透露,六氟磷酸鋰目前已投產8000噸/年的產能。
在六氟磷酸鋰的替代物方面,永太科技有所佈局。公司旗下的雙氟磺酰亞胺鋰已具有900噸年產能,該物質具有較高導電性、較高熱穩定性、不易水解等性能特性,理論上可作為替代六氟磷酸鋰的下一代鋰離子電池電解質鋰鹽。
鈉離子電池材料方面,永太科技已佈局投資建設250噸鈉離子電池材料項目。
*ST必康(002411.SZ)8月17日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目前九九久科技六氟磷酸鋰產品生產線經節能挖潛和優化改造後,實際產能已超6400噸/年。
公司在鈉離子電池方面同樣有佈局。
10月12日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子公司九九久科技六氟磷酸鈉產品自進入中試階段以來,設備及裝置調試順利,目前中試線已有小批量成品產出。
另外,其公斤級樣品經國内多家科研單位測試,性能優異;經多家頭部鈉離子電池企業試用,用戶反饋良好。
關於*ST必康未來有無脫星摘帽的可能,是妖股還是真正的價值投資股,這個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了。
關於該公司的深入解讀,可關注一下財華社過往文章:
結語
六氟磷酸鋰的供給端的主力仍在頭部企業。上市公司的估值不應該只關注公告的產能,還應該關注到其後續實際落地的情況,落地的效率。
公告的產能與實際釋放的產能有個時間差,這是供需失衡引發其價格升高的矛盾點。
電解液廠商自產六氟磷酸鋰已成趨勢,另外六氟磷酸鋰廠商未來會不會滲入到下遊去生產電解液,也不能排除這個可能,這都會擾亂供給端。
雖然新能源車與儲能項目對鋰的需求熱情度不減,但鈉離子、釩電池等新型電池未來會不會成氣候後、從而削弱鋰電池的存在感呢?這個也值得持續關注。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