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8日,空氣能熱泵概念股走強!截至收盤,大元泵業(603757.SH)喜提8天4板,迪貝電氣(603320.SH)漲停,迪森股份(300335.SZ)大漲逾14%,申菱環境(301018.SZ)、盾安環境(002011.SZ)、鼎漢技術(300011.SZ)等紛紛跟漲。
消息面,自7月中旬以來,歐洲天然氣基準——荷蘭TTF天然氣價格一路走高,截至16日達到234.5歐元/兆瓦時,刷新歷史紀錄,遠高於一年前的28.8歐元/兆瓦時。
歐洲氣「荒」加劇,空氣能熱泵迎契機
眾所周知,2022年以來,在邊緣政治影響下,歐洲能源供應緊張,一直以來高度依賴的天然氣價格出現飙漲,且於一度創新高。
在此背景下,歐洲各國迫切需要推動供能結構轉型,而熱泵作為節能和高效的供熱設備,性價比和效率優勢由此凸顯。
據悉,空氣能熱泵是利用逆卡諾循環原理,僅依靠少量電能驅動壓縮機,有效利用空氣熱能這一可再生能源,可替代燃氣等能源制熱,節能效果顯著,運行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廣泛運用於家用和商用熱水、採暖、烘幹等領域。
得益於其高能效,歐洲相繼出台多個政策推動熱泵普及,應對能源缺口。
2022年3月,歐盟提出10點計劃以實現在2030年前完全擺脫歐盟對俄天然氣的依賴,其中就包括投資150億歐元提升熱泵安裝量。
2022年5月,歐盟再提出REPowerEU計劃,旨在使歐盟在2030 年之前擺脫對俄羅斯的化石燃料的依賴,提高歐洲能源獨立性。REPowerEU的基金會投資計劃指出,到2027年,用於熱泵等高效能產品的投資將達到560億美元,佔整體投資的27%。
政策支持下,歐盟各國紛紛加快了能源轉型的步伐,推出購置補貼活動,促進熱泵的銷售。其中,意大利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最大,消費者五年累計可以獲得110%的購買價格退款。
在歐洲熱泵搶裝潮中,中國作為熱泵生產大國,便有超7成(銷售額)出口銷往歐洲,顯著受益。根據海關總署數據,2022上半年我國對歐出口額為28億元,同比增長69%,是我國熱泵最大的出口目的地。
國聯證券(601456.SH)表示,考慮到目前熱泵在歐洲地區的存量滲透率只有14%,未來替代空間依然廣闊,我國空氣源熱泵出口依然有望保持強勁的高景氣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近年來我國多部門亦陸續發佈政策扶持熱泵發展,因地制宜推廣熱泵,行業發展向好。根據中國空氣源熱泵行業年度研究報告顯示,2021年國内空氣源熱泵内銷售額為158.4 億元,同比增長17.2%。
可以預見,在海内外市場需求共同推動下,熱泵市場景氣度的即將來到,產業鏈或將迎來新一輪爆發期。
產業鏈的「春天」要來了?
從行業的角度看,我國是於2000年首次引入空氣源熱泵熱水器,相較日本、歐美,中國的空氣源熱泵產業起步較晚,但在國家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下迅速發展,目前已有500多家企業,行業競爭格局呈現新舊並立、多行業融合的特點。
細分產業鏈看,空氣能熱泵整機廠商包括海爾智家(600690.SH)、美的集團(000333.SZ)、格力電器(000651.SZ)、日出東方(603366.SH)、芬尼科技(未上市)等。
根據產業在線披露,2020年我國空氣源熱泵内銷市場,海爾智能以13.1%的銷額佔比登頂首位,其次美的集團市佔率為10.5%,第三為格力電器,市佔率10.0%。在出口市場,2021年,芬尼科技熱泵出口市場銷售額排名第一,遙遙領先其他企業。
很顯然,就内銷市場來看,傳統三大白電龍頭佔優,但前三市佔率合計只有33.6%,說明整體量較小或是格局分散、龍頭規模優勢並不明顯,如能加大海外市場開拓,短期成長空間將是十分巨大。
而外銷市場方面,芬尼科技確實佔儘優勢,其通過切入泳池恒溫這一差異化市場,與海外知名熱泵品牌HAYWARD、FLUIDRA等均建立良好合作關系,攬獲較多的ODM訂單。截至2021年,芬尼科技泳池恒溫熱泵營收佔比57%,主要來自於海外市場。
此外,熱泵上遊原材料佔比高企,達86%,換熱器、壓縮機、電路板和钣金等都是主要原料。
所涉及的零部件企業眾多,包括目前代表性的換熱器及閥件企業,如三花智控(002050.SZ)、盾安環境、不二工機、岡山等;壓縮機企業有艾默生、美的、格力、海立、三菱等;屏蔽泵企業有大元泵業、利歐股份等。
細分領域看,閥件行業集中度高,三花智控、盾安環境佔據全球領先份額,兩家市佔率合計都在60%以上。
而大元泵業為熱水循環屏蔽泵絕對龍頭,主要業務包括民用水泵、家庭用屏蔽泵及工業用屏蔽泵,其子公司合肥新滬生產的熱水循環屏蔽泵成功打入威能等國際一線品牌的供應體系。
根據立木信息咨詢的數據,2020年我國屏蔽泵行業產量為925.8萬台,大元泵業熱水循環屏蔽泵產量為391.6萬台,市佔率達42.3%。
業績層面,空氣能熱泵產業鏈企業業績表現分化,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截至2022年一季度,除日出東方外(空氣能熱泵佔比小),大部分整機企業均能實現盈利,源於終端需求旺盛所致。不過,產業鏈上遊零部件企業卻未能享受行業紅利,如大元泵業、盾安環境、迪貝電氣等企業均出現業績下滑迹象。
放眼未來,得益於短期歐洲採暖熱泵的高速成長和國内碳中和政策驅動,哪些企業能實現華麗轉身,誰又能成執掌牛耳?請持續關注!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