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市值第二大的芯片公司,今天爆發了!
12月2日,韋爾股份(603501.SH)早盤大幅高開近6%,隨後快速封上漲停板,報收293.65元,目前市值2552億元,僅次於巨無霸中芯國際。
多只芯片巨頭集體漲停,為何?
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和前日,另兩只市值千億的芯片大牛股紫光國微和兆易創新也曾輪番漲停。
從資金面上來看,本週輪番漲停的大牛股中,紫光國微11月30日以漲幅登上龍虎榜,數據顯示,北向資金當日合計6.6億元搶籌紫光國微,買二席位,頂級遊資作手新一常用席位國君南京太平南路現身,淨買入達9346萬元。
另外,北向資金本週前三個交易日合計淨買入紫光國微達12.6億元,金額在淨買入個股中排在首位;兆易創新、韋爾股份本週也分别獲北向資金3.76億元、1.84億元增持。
汽車半導體的黃金賽道
為何這幾只個股同時大漲?其實驅動邏輯是汽車半導體賽道迎來爆發,景氣度持續攀升。
11月以來,造車新勢力的銷量大增,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爆發。
在國盛證券看來,新能源汽車進入黃金十年快速增長期,目前滲透率仍然很低。據IDC數據,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在政策驅動下,將在未來5年迎來強勁增長,2020至2025年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到36.1%。
而這就帶動汽車半導體也迎來加速發展時期。
前段時間,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的一席話點燃了市場情緒:「在半導體領域,電動車對半導體的需求相較傳統車對半導體的需求增加5-10倍。但是因為‘缺芯’,全球大約700萬左右電動車沒有生產。電動車是上半場,智能車是下半場,智能車對半導體的需求更大。」
據天風證券預測,中國2025年新能源汽車有望達到600-700萬量,經測算中國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市場規模在2025年有望達到62.8億-73.2億美元。汽車半導體包含功率、控制芯片、傳感器,其中功率半導體的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價值量中的佔比達到55%。
然而,汽車芯片的供需歷來處於緊平衡的狀態,由於毛利率相對較低、工藝要求嚴苛,所使用的成熟製程產能增長有限,產能一直相對緊張。
尤其是疫情以來,汽車芯片供應鏈擾動嚴重,頻繁導致「缺芯潮」,產品漲價不止。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半導體及芯片的價格一直處於上揚階段。全球半導體各細分子產品均保持較高速度增長,其中功率半導體、模擬電路、傳感器等漲幅均超20%。
「蛇吞象」坐穩手機CIS龍頭,汽車CIS開啓「第二春」
韋爾股份最早從電子分銷和分立器件設計起家。在2019年度順利完成對北京豪威、思比科的收購,使得公司主營業務增加了在手機CIS的佈局。
公司也憑借此次「蛇吞象」式收購一躍成為國内CIS設計龍頭,市場份額僅次於索尼、三星,位居全球第三位。其股價更是應聲上漲,自2019年6月的50元左右一路飙升,歷時3個月股價突破百元大關,歷時5個月市值突破千億大關,目前韋爾股份的總市值已達2500億元左右。
主要是因為手機CIS的景氣度很高。從2016年後置雙攝元年開始,攝像頭的數量就在持續增加。根據Counterpoint統計,2020年平均每部智能手機鏡頭或者CIS(CMOS圖像傳感器)數量都在3.7以上,其中四顆及以上攝像頭的手機佔智能手機市場的29%,多攝滲透率的提升顯著的提振了手機CIS市場。
CIS芯片是手機中光學器件中成本最大的部分。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統計,CIS芯片的成本,佔到了智能手機整個光學元器件成本的50%以上,單個攝像頭模組的成本甚至達到了100美元,而隨著三攝四攝的出現,智能手機的光學成本還在持續上升。
客戶方面,隨著韋爾股份技術的進步,尤其在推出6400萬像素的產品之後,選擇與韋爾股份合作的廠商開始增多。其中,小米在小米10至尊紀念版上就採用了豪威的6400萬像素的CIS芯片;華為在Mate40E這款手機上,也採用了豪威的6400萬像素產品。
不過,由於手機滲透率的天花板已接近,目前韋爾的手機CIS業務佔比有所下滑,汽車CIS業務的成長性更加值得關注。
受益於智能汽車、無人駕駛的發展,汽車產業正經歷類似手機產業從功能機向智能機時代的叠代,汽車作為單純移動工具的屬性逐步向作為移動智能終端的第二空間轉變。面對極度複雜及惡劣的行車環境,智能汽車需要感知、決策和執行層三個維度全方位的技術進步,這自然就帶來汽車CIS的需求增量。
未來單輛汽車需搭載11--15顆攝像頭。隨著自動駕駛滲透率的不斷提升,自動駕駛汽車上搭載攝像頭的數量大幅提升,如蔚來ET7搭載了12顆攝像頭,小鵬P7搭載14顆攝像頭。
國盛證券表示,韋爾股份汽車業務表現量眼,2021年是元年,2022年有望達成60億元左右營收,30億元左右毛利,關鍵是汽車產品矩陣全面爆發。
該機構還表示,在ARVR、驅動、模擬(數模混合)等全面啓動,公司即使手機做最謹慎預期,22/23年業績有望達到60/90億元,汽車對應估值2000億元,韋爾股份未來第一目標市值4000億元。
結語——
作為半導體的大牛股,韋爾股份一直頗受關注,自2017年上市以來,股價已經上漲超過10倍有餘。該股也一直是機構的大熱門,數據顯示,韋爾股份三季報合計有255家機構重倉持股,期末持股市值接近615億元。
目前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持續爆發,智能駕駛也逐步落地,對CIS芯片的需求與日俱增。韋爾股份是CIS賽道的王者,其業績增長有望跟隨行業的景氣度,迎來第二春。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