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是比克電池捧紅了新力金融,還是新力金融把比克電池從幕後推至台前,或許這就是資本市場的神奇之處吧,台下的想登台,台上的想換張臉,以獲得觀眾的喝彩,於是乎台上的與台下的一拍即合。
01鋰電老兵,資本老手
比克電池成立於2001年,算是鋰電池行業的老兵了。從消費生活領域用數碼電池起家的,從事電池行業已經20年,發展到現在包含生活數碼業務、新能源汽車業務以及儲能業務。其中,比克電池尤其在圓柱電池有著深厚的技術積澱。
2001年比克鋰電池月產量約為22萬塊,全年的銷售額為300萬美元;2003年3月,比克電池月產量已經躍升到240萬塊,年末,日產量已經達到60萬塊,年銷售額增長到2005萬美元;到了2004年,年銷售額已經達到6400萬美元,實現毛利1380萬美元。
產能的急劇擴張形成了巨大的資金壓力,大規模舉債使比克電池的總負債率一度超過80%,比克電池不得不謀求上市以融資解渴。
2004年9月28日,比克電池在沃特集團的牽線下,和美國OTCBB掛牌公司MedinaCoffee牽上了線。
MedinaCoffee原本是家名副其實的咖啡零售商,有著美國OTCBB櫃台交易公司的身份,但由於2002年底的業務虧損連連,不得已走上了賣殼之路。
2005年1月,比克電池先是與位於香港的比克國際的股東完成換股交易,然後MedinaCoffee與香港比克國際達成換股協議:以3982.6萬限制性普通股換取後者100%權益,其中3122.5萬股由比克團隊獲得,另外860萬股由機構投資者以1700萬美元代價獲得。
比克電池反向收購的最大特點是,在比克與MedinaCoffee換股的同時以近12倍市盈率私募1700萬美元。2005年2月14日,MedinaCoffee更名為「中國比克電池」,換股後比克電池立即對上市公司董事會進行改組,完成了這個典型的反向收購。
比克電池成功借殼MedinaCoffee,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成為國内民營企業境外上市的經典案例,成為首家登陸美國納斯納克交易市場的鋰電池企業。從2004年9月底比克同沃特接觸,到獲得第一筆資金,耗時不到4個月,比克創造了融資史上的「比克速度」。
2005年9月份,比克電池再次定向增發790萬股,又融資4345萬美元。由此,比克電池在借殼當年就融得6000萬美元。
02「連還債」躺槍,峰回路轉
比克電池早在2012年就開始著手對高鎳811工藝進行研究,並於2016年就已實現量產,屬於國内較早量產三元高鎳電池的鋰電池廠商之一。
2016年中國汽車動力鋰電池產值TOP25」榜單中,位列第6;2017年比克電池以16.52億瓦時的裝機量成功入圍「中國動力鋰離子電池裝機量TOP5」,當年比克電池合並其全資子公司,在美國的證券名稱改名為CBAK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2018年,比克電池裝機量為1.77Gwh,在國内動力電池裝機量排名第六,但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圓柱動力電池市場這一細分賽道排名第一位。
2019年比克電池實現裝機數量1.8604萬台,實現裝機電量689978KWh,排名第九。裝機量排名一直呈現下滑的態勢,雪上加霜的是,還爆發了債務危機。
其實,應收賬款一直是比克電池的一大隱患,體現在下遊的車企長期拖欠巨額的貨款。
2019年連環債終於爆發,比克電池開始由盛轉衰,「連還債」讓比克電池元氣大傷,導致其在2020年的裝機量排名被擠出前十名。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加劇,優勝劣汰,車企倒閉破產已是常態,但電池廠商禍殃及身,因為電池廠商作為上遊供應鏈,被車企常常拖欠的貨款,而且數目巨大,有的動力電池廠商的盈利幾乎指望著那幾家車企,車企一旦倒下,這類電池廠商也就受牽連了,更加糟糕的是,會層層傳遞到上遊,這就是最可怕的「連還債」危機。
當年眾泰汽車就是比克電池的一大客戶,眾泰汽車倒下後,比克電池就深受牽連,在眾泰汽車處約有6億元應收賬款,同時比克電池也在催討與華泰汽車之間涉及近3億元的電池貨款,而比克電池的上遊正極材料廠商容百科技、當升科技,也在積極討要比克電池的貨款。
2021年4月19日,當升科技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深圳比克、鄭州比克的第二筆欠款,截至當日公司已累計收回比克電池的7335.21萬元欠款。
據當升科技介紹,為推動比克電池還款進程,公司持續跟進比克公司的生產經營狀況,除緊跟訴訟執行外,當升科技還通過簽訂購銷合同繼續支持比克電池正常業務發展,而比克電池通過簽訂購銷合同多回貨款方式積極償債。
2021年6月29日,容百科技發佈公告稱,截至2021年6月28日,公司對比克電池總計2.08億元逾期賬款,已通過現金收取、貨款相抵等方式全部收回,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公司對比克電池的應收賬款餘額為零。
隨著債務危機的化解,比克電池又有了撥雲見日的迹象。
其實自陷入債務危機後,比克電池開始調整業務結構,著重小動力領域的產品開發及市場推廣,並瞄準儲能市場進行佈局。
在小型鋰電池市場,2019年第二季度,比克電池正式成立小動力事業部,成為比克四大業務領域之一,將哈啰出行、美團共享、小米、納恩博等頭部客戶收入囊中。2020年比克小動力業務快速發展,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中9月單月出貨量達四千萬顆電芯,全年出貨量更是達新高。
儲能市場方面,主要使用方形電池,在對市場性價比各方面進行對比之後,比克電池在儲能市場也進行了相應地佈局。
動力電池方面,比克電池以小圓柱、大圓柱以及方形三線並行,尤其大圓柱電池是比克電池的最大期待點。
2020年比克電池在國内新能源汽車圓柱動力電池市場的佔有率排名第六位。
2021年3月,比克電池正式推出其新一代的大圓柱電池產品46800。46800指的是直徑46毫米、高度80毫米的電芯產品。該電池的體積和能量密度均高於目前主流的小圓柱電池21700和18650。特斯拉的Model S和Model 3車型的動力電池,分别選用了這兩款小圓柱產品。
特斯拉2020年在「電池日」上的表態,為46800成為未來大圓柱電池的標準尺寸提供了背書。儘管目前只有特斯拉官宣將使用大圓柱電池作為主要的技術路線,但比克電池所接觸的幾家頭部車企,未來都規劃推出大圓柱電池路線的車型。
比克電池電芯研發負責人表示:「比克電池的技術路線和特斯拉有所不同,但是内部的邏輯是相通的。」
比克電池大圓柱電池定位於為運動型多用途汽車(SUV)、轎跑等中高端車型配套動力電池,已經為多家整車企業提供了定制的大圓柱電池,並採用聯合開發的形式配套對方新研發的車型。
03兩次借殼,今又啓程
比克電池早就打起重回歸A股的算盤,其目的是幫助公司獲得資金用於投資大圓柱電池產能,提升產能,還有一個原因是比克電池(美股證券名稱現為:中比能源,代碼為CBAK)在美股的資本市場上已經萎靡不振,美東時間2021-11-30 09:30:00的收盤價為$0.6540,面臨退市危機。
最近兩個會計年度及最新季報顯示,比克動力的淨利潤分别為-7.68億元、-10.01億元和-1706.22萬元,處於持續虧損的狀態。今年雖然業績稍有好轉,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有所改善,但仍有可能因經營策略失誤、未決訴訟、償債風險或其他不可預知的重大影響事項導致業績出現持續虧損。
持續虧損的業績窘狀,成為比克電池獨立上市的一大攔路虎,獨立上市已經望塵莫及,因此,不得不再次考慮借殼上市,故技重施。
在此次與新力金融「牽手」前,比克動力已兩次試圖登陸A股市場,但都無果而終。
2017年3月,長信科技計劃以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並募集配套資金收購比克動力75%股份。5個月後,因海外上市公司分拆資產回歸A股上市的有關監管政策尚未明確,長信科技決定中止該重組方案,改為現金購買部分股份。
2018年2月,中利集團原本計劃作價100億元收購比克動力100%的股權,而後公告稱因二級市場大幅波動、去槓桿等宏觀經濟環境因素,結合標的公司實際情況、公司未來發展規劃產生的較大不確定性而終止交易。
比克電池此次「盯上」新力金融,大有卷土重來之勢,根據新力金融發佈的重大資產重組停牌公告, 公司正在籌劃以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的方式購買比克動力不低於 51%的股權(預案中披露的股權收購比例為75.6234%)。
根據預案,新力金融擬將其持有的主要從事融資擔保、小額貸款、典當和融資租賃等類金融業務的公司股權置出,並與比克動力或西藏浩澤持有的標的公司全部股權的等值部分進行置換,最終再由上市公司控股股東新力集團或其指定的第三方承接。置入資產與置出資產交易價格的差額部分,公司擬向交易對方以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
其中,新力金融擬置出資產包括德潤租賃58.48%股權、德信擔保100.00%股權、德眾金融67.50%股權、德善小貸56.51%股權和德合典當77.05%股權,擬置入資產為比克動力75.6234%的股權。
值得注意的是,新力金融大股東安徽新力科創集團有限公司,背後的實際控制人為安徽省供銷集團有限公司,受安徽省人民政府直接領導。安徽新力科創集團僅持有新力金融總股本的23.6%的股份,此次資產重組交易完成後新力金融控制權將觸發重組上市的嫌疑。
上交所提出質疑,本次方案新力金融僅置入比克電池75.62%股權而非全部股權的原因及考慮,以及對剩餘少數股權的後續安排,是否存在刻意降低向比克動力部分股東發行股份數量以規避重組上市的情形。
上交所要求新力金融說明置出資產的主要考量,是否存在通過置出資產安排,刻意降低向比克電池或西藏浩澤發行股份的數量從而規避重組上市的情形,是否存在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此次交易,到底是資產重組還是重組上市,比克電池與新力金融的「牽手」確實有點打擦邊球的迹象,從上交所的態度可看出,此次交易能否順利通過依然不好說,畢竟前兩次借殼都被否決了。存疑之處歸納起來有兩點,一個是雙方資產置換的條件是否合規,一個是比克電池的業績是否好轉。
12月1日,新力金融又趕緊發公告,再次提醒風險——因上市公司股價的異常波動或異常交易可能涉嫌内幕交易,重組雙方可能無法就估值達成一致,擬置入資產質押、凍結事項無法解除等,導致本次重組存在被暫停、中止或取消的風險。
新力金融在12月1日以13.37元/股收盤,微跌0.30%,五連板後終於消停了下來,但投資者真的冷靜下來了嗎?且看未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