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市場觀潮】中報喜人,股價卻頻頻下跌,德賽西威能否重返「百元股」?
原創

日期:2021年9月2日 下午8:24作者:慧澤李編輯:Sukie

德賽西威自8月開始,就進入下跌的通道,回旋式下跌的姿態,在80-90之間遊蕩,自2021年以來,德賽西威收盤價最高記錄是125.70元, 二三季度大部分時候都是在100元以上,現在可以說是德賽西威的關鍵時刻,能否重返昔日的榮耀是大家熱議的話題。

能不能重新回到百元以上的位置,取決於當下德賽西威面臨的利空因素是暫時性的還是長期性的,如果利空因素難以消除,同時又沒啥利多因素,那麽德賽西威接下來的日子可能就不好過了。

我們先來可靠德賽西威的利空因素。

01「利空」因素梳理

總的來說,利空因素有這幾大方面:二季度業績比一季度疲軟;自動駕駛事故;競爭對手的衝擊;車企的自研風。

單看德賽西威的2021年中報業績,似乎是沒有拖後腿的,但如果細化到單個季度,情況就有所不同了。

作為一家主營業務為智能座艙、智能駕駛和智能網聯的電子服務商,隨著新能源車的火爆,德賽西威也在2020年年迎來了高光時刻。2020年德賽西威的營收達到了68億元,同比增長了27.4%;實現歸母淨利潤5.2億元,同比增長77.4%。

到了2021年第一季度,德賽西威在去年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實現營收20.4億元,同比大增78.3%;實現歸母淨利潤2.3億元,同比大增312%,環比2020第四季度增長了15%。業績的增長歸功於德賽西威的存量客戶實現了爆發式的高增長,一季度的一汽大眾銷量增長72%、吉利汽車銷量增長62%、長城汽車銷量增長125%、長安汽車銷量增長111%,其中吉利、長城都有新車型新項目的貢獻。另外,德賽西威的毛利和淨利潤也得到了改善。

數據顯示,2021一季度德賽西威的毛利率提升了4.69個百分點達到了25%,淨利率提升了6.36個百分點,達到了11.18%。無論是優質的增量賽道,還是亮眼的業績表現,都讓德賽西威受到各方資金熱捧。

也正因如此,業績的暴漲,主力資金的追捧,讓德賽西威在二級市場搶儘風頭,要知道,那時候其它的零部件上市公司(比如華陽集團、均勝電子、三花智控、四維圖新)等的股價一直在50元以下徘徊。

2021二季度歸母淨利潤為1.4億元,相對於一季度2.3億元的淨利潤,同比下降18.9%。這讓不少投資者的心里「咯噔一下」,本來對其看好的預期瞬間降溫。

第二個因素是自動駕駛事故頻發。

2021年5月2日下午,一輛小鵬P7沿G80廣昆高速石鎖段昆明至文山方向行駛過程中,駕駛人因感覺疲勞,開啓車輛駕駛輔助功能,但隨後就在行經K1277路段時失去控制碰撞中央隔離帶,所幸五一期間車流量大,車速不高,事故造成車内兩人輕微受傷,不過車輛的車頭嚴重受損。

2021年8月12日下午2時,上善若水投資管理公司創始人林文欽駕駛蔚來ES8汽車啓用自動駕駛功能(NOP領航狀態)後,在沈海高速涵江段發生交通事故,不幸去世,終年31歲。

這或許是自動駕駛發展歷程中大家都不願看到的,然而也暗示了當下的新能源汽車的智能駕駛技術存在不足,事故的發生便是敲響的警鍾,只不過二級市場聽到了警鍾的回音,自動駕駛產業不達預期,相關的概念股難免受牽連。

第三個因素是競爭對手的衝擊。

目前德賽西威的對手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同賽道的其他對手。比如,專注於做智能駕駛、車聯網的經緯恒潤、由智能座艙切入到智能駕駛的華陽集團,以及同時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有佈局的均勝電子、華域汽車、中科創達等等;第二類是像華為這樣的第三方智能零部件供應商等;第三類是像百度、小米、滴滴等在人工智能領域積累有相當經驗,且有志於造車的互聯網巨頭。

拿華為來說,華為將自身定位為「智能汽車的零部件供應商」,其目前的業務也基本覆蓋了德賽西威所有相關的業務領域,小康汽車、長安汽車、廣汽、北汽藍谷,加上近期的新勢力哪吒汽車等都紛紛與華為牽手,華為概念車的隊伍也日益在壯大,華為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方面的聲望是有目共睹的,這勢必對德賽西威的市場份額構成威脅。

以去年的營收入為例,2020年德賽西威的營業收入為67.99億元,而華域汽車、均勝電子和華陽集團分别為1335.78億元、478.90億元和33.74億元。

華域汽車,其隸屬於上汽股份有限公司,其業務主要從上汽原有的汽車零部件業務衍生而來。依靠強大的母公司助力,華域汽車在智能座艙領域的建樹也是可圈可點的,其客戶廣泛,除了上汽之外,還涵蓋了一汽大眾、長安福特、神龍汽車、華晨汽車等眾多知名車企。憑借強大的技術基礎,其營收和淨利潤規模已經位居行業前列。

還有華陽集團,均勝電子等,也都虎視眈眈的盯著汽車智能化這塊肥肉。均勝電子還與華域汽車成立了合資企業延鋒百利,共同就汽車安全係統研發展開合作。華陽集團已經由單一的車載影音產品向座艙電子、ADAS係統集成兩大方向拓展和豐富。

第四個因素是造車新勢力刮起來的「自研風」。

自研風,顧名思義那就是車企自己研發上遊的零部件,試圖擺脫對上遊零部件供應商的依賴。隨著汽車與互聯網的深度融合,造車新勢力更傾向於自己做垂直整合,這讓垂直供應鏈的邊界越加模糊,導致傳統供應商的生存空間勢必遭到擠壓。

造車引發的搶人大戰、自動駕駛人才稀缺以及工資瘋漲這些都是「自研風」的蝴蝶效應,車企在與傳統零部件廠商爭奪資源。

02能否重返往日榮耀?

我們再來看看德賽西威的近期業績,2021中報顯示總營業收入為40.83億元,同比增長57.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億元,同比增長61.01%。

在業績構成方面,智能座艙營收為33.38億元,同比增長44.13%;智能駕駛營收為5.71億元,同比增長182.68%;網聯服務及其他營收為1.74億元,同比增長121.30%。

智能座艙依然是佔比最多的,但是智能駕駛的業務板塊可能「後勁」大。

早在2017年,蔚來官方對ES8的車身配置做了詳細講解,其中就包括由德賽西威提供的車規級全高清多點觸摸屏。2018年,德賽西威在投資者互動平台上透露,公司與蔚來汽車有業務上的合作。雖然並未明確表明合作的業務範圍,但也從側面說明德賽西威在蔚來上市前就已經有過部分合作。

緊接著在2018年,小鵬汽車宣佈與德賽西威合作,共同研L3級别的自動駕駛係統,並在2020年實現L3級自動駕駛量產落地。這次合作共同研發的L3級别自動駕駛係統將提供低速代客泊車、中速塞車輔助巡航、以及高速代駕三大智能駕駛功能,而小鵬汽車也成為國内首家預定德賽西威最新款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主機廠。

2021年5月,德賽西威表示,IPU03自動駕駛域控制器已在小鵬汽車的車型上配套量產,並將配套其他車型。而根據德賽西威最新透露的消息,基於英偉達Orin芯片的下一代自動駕駛域控制器IPU04已與理想汽車展開合作,公司將著力推進其快速規模化量產。

從上述合作案例可以看出,在自動駕駛領域,德賽西威的一個制勝法寶是——域控制器。

ECU(Electronic Control Unit)是電子控制單元,也稱「行車電腦」,最開始ECU是用於控制發動機工作,後來隨著車輛的電子化發展,ECU逐漸佔領了整個汽車,從防抱死制動係統、4輪驅動係統、電控自動變速器、主動懸架係統、安全氣囊係統,到現在逐漸延伸到了車身各類安全、網絡、娛樂、傳感控制係統等。

隨著車子電子化程度越來越高,尤其是自動駕駛、主動安全等功能的增加,車子的 ECU 會急速增加,基本上一輛車子里的 ECU 平均會達到 50-70 個,有的甚至超過了一百。比如2005年的BMW 7係已經配别65個ECU;2010年,奧迪A8上的ECU數量已經超過了100個。

隨著這些年車載電子的發展,車載電子電器在朝著功能「域」的架構的趨勢發展,即Domain的架構。典型的是分為動力總成,底盤控制,車身控制,智能駕駛, 娛樂係統這5個主要的domain,每個Domain有一個主要的高性能的ECU(這就是Domain Controller)

總而言之,域控制器的需求量來看的前景是越來越高的。

根據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發佈的智能駕駛域控制器供應商榜單,德賽西威量產規模排名第一,如下所示:

【市場觀潮】中報喜人,股價卻頻頻下跌,德賽西威能否重返「百元股」?

報告期内,公司旗下智能駕駛產品獲得理想汽車、小鵬汽車、蔚來汽車、一汽紅旗、吉利汽車、奇瑞汽車、廣汽乘用車等客戶的新項目訂單;智能座艙域控制器、大屏化座艙產品、數字化儀表等座艙產品獲得一汽豐田、長城汽車、吉利汽車、廣汽乘用車、奇瑞汽車、比亞迪等主流車企的新項目訂單;網聯服務業務座艙安全管家獲得主流日係車廠定點。

從客戶層面來看,德賽西威既有造車新勢力,又有傳統車企,基本上都涵蓋了,剩下的關鍵是把域控制器方面的產品打磨好,業績的增量就能保證。三季度的業績如果能夠達預期,重返昔日榮耀,那就是大概率的事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9月2日
【焦點】開盤大跌9%!大基金擬減持萬業企業不超過2.1%股份
9月2日
傳統基建卷土重來,「三鐵」之中誰能跑赢?
9月2日
職教風起丨中公教育的喜與憂:是被誤傷還是「積聚勢能」?
9月2日
寧德時代又被減持,新能源車是否存在泡沫?
9月1日
【熱點零距離】 斬獲60億元大單!半年淨利約6億元,晶盛機電成「資本新寵」?
9月1日
【熱點零距離】 砸1.53億元投建鋰電負極項目!中國寶安優勢何在?
9月1日
【解讀】大基金擬減持近9000萬股!股價暴跌近7%!「雙料龍頭」三安光電還好嗎?
9月1日
【一語道破】易事特股價暴跌19.97%,第三代半導體板塊為何「高台跳水」?
9月1日
【預見】媲美工業母機的行業龍頭50億元定增,恒立液壓大有前途?
9月1日
早盤大幅高開超10%!星源材質「攀上」韓國巨頭LG新能源,欲斬獲43億元訂單?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