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漲價潮之下,「hth登录入口网页三大泡面股」之一的日清食品(01475.HK)終於熬不住了!
2022年1月5日,日清食品宣佈了内地面食產品提價計劃,將於2021年3月1日正式生效。這意味著日清食品旗下泡面「合味道」、「出前一丁」兩大明星產品將迎來新一輪的漲價。
日清食品給出的解釋是,面對原材料供應不穩定及價格飙升帶來的成本壓力,特别在過去一年升幅尤其大,公司一直努力以提高生產效率和降低支出來消化成本上升。公司認為已到了適當時候調整產品價格,更有效地抵消成本壓力。
此外,日清食品還強調到,上一次調整中國内地方便面產品價格是在十一年前的2011年。
從市場情緒反應來看,大多數消費者並不買賬。不少泡面吃貨們,紛紛論壇或微博吐槽到在「統一及康師傅兩位老大哥未提出漲價,日清食品率先打響2022年泡面漲價第一槍,誰給它的勇氣?」;「合味道還漲價啊,已經很貴了好麽?」;「漲吧!反正不吃了!吃會一包1.5的北京方便面」......,這些評論基本都是清一色的不看好或持負面態度。
實際上,日清食品的漲價不是梁靜茹給的「勇氣」,而是上遊原材料漲價帶來壓力,「被迫」進行降價。
日清食品11年來首次提價背後的思考
2021年以來,原材料價格持續上漲,導致快消品市場進入一輪又一輪的漲價潮,榨菜、雪糕、烘焙類糕點面包、食用油、作料等產品都在漲價。尤其是採用成本加成定價法的相關快消品企業,紛紛進入選擇產品提價。
這主要是的原因是,由於定價模式影響,在大宗原材料產品價格漲幅過快,如果及時漲價,會進一步壓縮企業毛利率及利潤空間。因此成本價格持續上漲,會倒逼企業走上漲價的路子。
快消品市場的產品價格漲價,讓很多消費者在總結2021年時,吐槽最多的就是「2021年,物價什麽都漲,就工資不漲」。
說會方便面市場。雖然我國方便面產業經過幾十年的快速發展,供應鏈已經十分成熟及穩定,定價模式及成本管控已經非常優秀,但是依舊面臨著一係列嚴峻的考驗。例如,小麥、棕櫚油、作料幹粉等在内原料農產品價格快速上漲,居民消費需求的變化,市場同業競爭的日趨激烈等市場因素影響。其中,方便面企業對大宗原材料價格波動尤為敏感。
這主要方便面與其他快消品一樣,亦是大眾產品,低成本造就了它的產品的價格是不會太大變化和浮動。在定價方面,一般方便面企業通常會採取成本加成定價法或競爭導向定價法來設計針對方便面市場定價策略營銷方案。其中成本加成定價法在我國的「泡面江湖」尤為流行。而這意味單位產品成本價格上漲,會進一步壓縮企業的盈利率及利潤空間。
在這個時候,部分方便面企業會選擇進行產品升級(口味、包裝等)或推出毛利率較高些的新品,以抵消上遊原材料的漲價帶來的影響。這也是包括康師傅、統一、日清食品等大廠,面對過往漲價或銷售壓力時喜歡操作的方法。這或許也是過去幾年,消費者覺得新品泡面或新口味泡面越來越貴的原因之一。
另一種方法就是提價,通過產品提價平抑成本上漲帶來的壓力。
在日清食品發佈國内方便面漲價通知之前,國内方便面市場是經歷過漲價的。2018年方便面大廠康師傅和統一都出現過漲價的情況,漲價原因有兩個,一是產業鏈升級、人工跟成本上升;二是原材料漲價進行的提價。彼時,日清食品選擇按兵不動,不明漲,選擇產品升級的老路子。
只不過,這次日清食品不繼續選擇進行產品升級或推新品等高毛利的路線,或許是被逼無奈。
具體而言,之前國内方便面漲價背後是有消費需求做支持的。反之,這次漲價背後是,受疫情影響,需求消費比較弱,方便面賽道增速明顯放緩。在此背景之下,產品升級或推出新品的策略,就很難取得很好的表現。此外,疊加這次上遊原材料漲價比較猛,導致整個方便面市場面臨兩端擠壓的經營壓力越來越大。從康師傅、統一2021年上半年方便面業務下滑就能窺見一斑。
2021年上半年,康師傅方便面業務實現收入127.22億元,同比下滑14.67%,佔集團總收益的35.94%,報告期内,因原材料價格上升及組合變化,使得方便面毛利率同比下降6.46個百分點至23.89%。同時,由於收入和毛利率同比下降,令整體方便面業務上半年公司股東的應佔溢利同比大降47.13%至8.96億元。
統一方面,2021年上半年食品業務實現收入47.1億元,與去年同期的52.06億元相比下滑9.5%,其中,方便面實現收入44億元。
與兩大巨頭相比,日清食品日子同樣有的不好過。受原材料價格上漲及其他成本上升擾動,截至2021年9月30日,日清食品淨利潤同比下滑12.36%至2.31億港元。
在消費需求處於弱勢階段,面對居高不下原材料漲價,只剩下漲價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因此,11年不主動提升價格的日清食品,突然宣佈提升泡面價格,不僅是反映原材料帶來成本壓力,也反映出消費需求不佳給方便面市場規模增長壓力。
「被迫」漲價:日清食品走出困境嗎?
從成本角度來看,漲價是對企業平抑成本是有好處的,一定程度上減緩毛利率下滑壓力,止住利潤空間進一步下滑態勢,這對於2021年利潤表現不佳的日清食品或許是件好事。
但是,投資者不能過度樂觀。
首先,要留意日清食品漲價的幅度具體數值;其次是同業競爭對手康師傅、統一、今麥郎等競爭對手是否會跟進再度進行漲價。集體漲價的好處在於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降低。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留意需求消費回暖及原材料價格波動情況。提價之後最理想發展路線是:下遊需求消費回暖,上遊原材料價格下行,提價給日清食品帶來盈利效果會更好。
假設消費回暖周期被拉長,還要留意日清食品的營銷開支的變化。從過往快消品企業漲價的案例來看,完成提價之後,部分企業會選擇加大營銷開支來對衝漲價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會導致利潤提升空間沒有想象的大。尤其是在消費趨於復蘇及提價幅度有限的趨勢下,市場競爭壓力會更加激烈。
基於上述因素考慮,筆者認為,日清食品短時間内,想靠以價換量拉動業績觸底反彈,會面臨諸多挑戰及壓力。因此,日清食品短時間内想單靠提價讓業績實現困境反轉的可能性並不高。
二級市場股價反映來看,日清食品的提價,並未得到投資者的一致認可。截至2022年1月6日收盤,日清食品股價為6.190港元,跌幅為0.80%。
文末小調查:
對於日清食品11年來首度提價旗下合味道、出前一丁等泡面產品價格,您認為合理嗎?不合理,您是否會找其他國產品牌代替?歡迎讀者,留意討論。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