矽片又降價了!
12月2日,又一矽片龍頭中環股份(002129.SZ)更新了矽片報價,各尺寸矽片降價0.52元/片至0.72元/片,降幅為6.04%至12.48%。
對標中環股份此前11月的矽片價格,降幅最大為M6矽片,下降0.72元/片,報價5.05元/片,降幅12.48%;G1矽片下降0.52元/片,報價5.15元/片,降幅9.1%;G12矽片(170μm)下降0.55元/片,報價8.55元/片,降幅6.04%。新增M10矽片報價為6.21元/片,新增超大矽片218.2mm,報價9.22元/片。
12月3日,中環股份小幅低開後維持震蕩走勢,收盤漲0.19%,可見市場對此有一定的心理預期。
矽片產能過剩,「價格戰」恐難避免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的11月30日,隆基股份發佈最新矽片價格,全線下降0.41~0.67元/片。G1、M6矽片價格下降0.41元/片,現價分别為5.12元/片、5.32元/片,M10矽片下降0.67元/片,現價為6.2元/片。上述矽片價格降幅分别達到了7.41%、7.16%、9.75%,堪稱年内最大跌幅。
事實上,本輪矽片龍頭降價早有預兆,前兩週矽片實際成交價都已經明顯下降,官價已經是滞後更新了。
矽片環節價格松動的背後,主要是光伏行業階段性的產能過剩,矽片賽道巨量資金的湧入,導致產能的大幅度擴張。
比如11月份,上機數控與保利協鑫雙雙發佈公告,公司將於2022年1月至2026年12月期間,向後者採購9.75萬噸棒狀矽及FBR顆粒矽,預計合同金額約為262億元。
上機數控作為光伏新秀,百億資金「鎖矽」,目的只有一個,就是生產矽片。
同為光伏新兵的另一家公司,步伐同樣激進。今年9月,雙良節能公司旗下包頭雙良與江蘇中能、新特能源及其關聯方達成協議,分别向後兩者採購多晶矽料5.275萬噸、8.22萬噸,預估採購金額分别為112.09億元、174.68億元,合計達286.77億元。
11月23日,雙良節能繼續發公告,公司與亞洲矽業(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的《購銷長單合同》,擬在2021年12月-2026年11月期間向後者採購多晶矽料約2.521萬噸,預計採購金額約為68.04億元。公司表示,本次合同簽訂有利於提前保障原材料穩定供應,符合行業特點及矽片銷售的市場計劃。
前些年,隆基股份、中環股份幾乎掌控了矽片環節,下遊缺乏議價權,很多下遊企業不斷尋求第三方矽片廠商,由此逐漸促成了上機數控、京運通、雙良節能等矽片新玩家的崛起。加上過去矽片有進入門檻,但隨著技術擴散,當前矽片市場的入局者眾多,矽片正在加速擴產,產能規模已遠超下遊的裝機需求。
作為矽片龍頭,隆基股份、中環股份產品的定價在整個行業中具有風向標作用。兩家龍頭企業率先提出降價,某種程度也是對市場行情的預警判斷,未來的價格戰恐難避免。
下遊組件開工回暖
受矽料漲價的影響,下遊組件價格在四季度仍然保持2.1元/瓦以上的價格,導致下遊開工率低迷。因此,在矽片環節實現「讓利」後,電池片和組件盈利空間有望得到改善,對光伏產業鏈整體發展是利好。
近期愛旭股份,東方日升等光伏個股的大漲,也正是反映了這種預期。
公開信息顯示,目前下遊組件開工率已經出現回溫。據市場消息,垂直一體化矽片企業基於下遊組件出貨,開工率緩慢回升,下遊部分企業為保障供應,開始著手簽訂明年度長單。
光大證券在研報中認為,矽料和矽片價格下跌後,終端需求將持續改善,疊加德國、美國等地出台支持光伏發展積極政策,維持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裝機量超220GW的判斷。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矽料整體需求仍較為旺盛,當前矽料環節相對下遊產能規模仍相對不足,價格快速大幅下跌的可能性較低,價格緩降亦不會對下遊環節庫存帶來較大壓力。業内分析認為,矽片環節的降價僅能看做下遊博弈後短暫的「勝利」,在矽料新增產能完全釋放前,供應鏈博弈並不會停止。
大矽片龍頭,定增落地大佬雲集
中環股份,堪稱光伏行業的老兵,是大矽片的技術變革的「旗手」。
2019 年8月,中環股份將半導體的12英寸拉晶技術應用在太陽能行業,推出了210mm大尺寸光伏單晶矽片G12,相比此前市場主流矽片表面積提升 80.5%。透過此舉,可以繼續降低下遊度電成本,降本增效,推動光伏行業向前發展。
但當時不少行業人士表示擔憂,210 矽片恐難成為主流。
一方面當時良率不夠,而競爭對手隆基股份實力強大,182矽片陣營已經比較成熟。另一方面產業鏈上下遊比較長,已建成的光伏電池/組件產能無法兼容 210 尺寸體系,在存量產能較多的情況下,擔心 210 單晶矽片的市場接受度較低。
然而,市場用數據證明了中環的選擇是對的。公開數據顯示,210大矽片的市場滲透率由年初 6%提升至20%。目前大矽片降本成效顯著,產業鏈上下遊仍在加速滲透中。
大矽片能成為行業主流,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技術因素,大尺寸矽片在矽片端可以降低單位長晶成本,在電池、組件、系統環節可以攤薄單瓦非矽成本,經濟效益顯著,是行業降本增效潮流下的必然選擇。
另一方面,是行業競爭問題,下遊迫切需要獨立的矽片產商,而不是像隆基一樣,搞一體化生產。
值得一提的是,11月2日,中環股份的定增落地,募資總額90億元。查閱獲配機構的名單,可謂「大佬」雲集。
根據公告披露,中環股份最終獲配的23家發行對象中,出資最多的是險資。據統計,3家保險公司參與了本次定增,合計認購金額30.15億元,佔總募資金額33.5%。券商中,國泰君安、中信里昂證券、銀河證券、中信證券等券商搶籌成功合計獲配17.68億元,佔比19.6%。此外,華夏基金等公募基金,UBS AG(瑞銀)等知名外資機構,以及一些明星私募均位列其中。
有券商機構認為,考慮到中環股份為光伏矽片行業領軍企業,並且半導體大尺寸矽片領域在國内處於領先的地位,定增項目的落地將有利於公司進一步提升技術水平及產能規模,增強核心競爭力,鞏固和提高公司的行業地位和市場影響力。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