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氫風」已至,億華通(688339.SH)二級市場關注度不斷提升,在東方財富人氣榜排名一路高走。2020年8月上市至今,億華通股價就翻了近3倍(以上市發行價76.65元/股換算),成為氫燃料電池板塊最熱門的股票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股價翻倍背後,億華通擁有一個「開掛般」的成長劇本。九年時間不到,億華通從新三板空降科創板,如今又想赴港上市,打通「A+H」雙融資平台。
新三板走出的氫燃料電池第一股
别看億華通在A股及氫燃料電池板塊人氣很高,其成立時間可能都沒有老股民炒股的時間久。
億華通成立於2012年,專注於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係統研發及產業化的公司,
雖然成立時間短,億華通卻拿到别人夢寐以求的成長劇本。
2012年,研發出HD係列氫燃料電池發動機之後,第二年就聯合推出50KW氫燃料電池客車;2014年直接來波大的,與中國中車合作聯合開關了全球首台低地板的氫燃料電池有軌電車。
隨後兩年時間里,億華通跟宇通合作,搞出氫燃料電池的公交車,又與福田汽車聯合開發了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其中,最為重要一筆資本運作,是收購了老牌的電堆供應商上海神力科技的部分股權,讓其成為子公司。
神力科技可不一般,其成立於1998年,是華東地區氫產業集群的重要成員,是上海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國内極少數具有電堆量產能力的企業之一。
隨著神力科技加入,億華通也就具備了燃料電池電堆自主知識產權和批量化生產能力,一瞬間綜合實力就提升起來。
2016年,收購完神力科技第二年,億華通順勢在新三板掛牌上市,成為「中國氫能第一股」。
在新三板上市的4年時間里,億華通營收規模雖實現「四連跳」,從2016年1.38億元增至2020年5.73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42.7%。
營收不斷增長與其龍頭地位不斷提升有關。據數據顯示,2018—2020年,國内氫燃料電池汽車銷量分别為1527輛、2737輛和1177輛,而億華通燃料電池發動機係統銷量分别為303台、498台和494台,對應市佔率分别為19.8%、18.2%、41.8%。
營收雖十分「靓仔」,但無奈整理氫燃料電池車行業整體商業化模式還處於摸索階段,疊加溢價能力弱,應收賬款回款周期普遍較長,導致企業虧多盈少的情況時有發生。在此形勢之下,億華通淨利潤波動非常之大,一直在虧損與微盈利之間來回坐莊。
在盈利能力此起彼伏的態勢之下,億華通造血能力非常不佳,經營現金流淨額連續5年出現淨流出的狀態。與此同時,隨著新三板市場流動性逐年下滑,融資渠道受阻,投資熱度一年不如一年,退出新三板赴港或轉戰其他主板市場企業逐漸增加。
在此背景之下,科創板的成立及開市,為一大批新興企業提供更好的股權融資平台,億華通也借此向科創板遞交了申請書;2020年,億華通成功登陸科創板成為「中國燃料電池概念第一股」,實現華麗飛躍的同時,將資本故事從新三板市場帶到科創板。
然而,登陸科創板之後的億華通並不滿足於此。
8月30日,億華通發佈公告稱,正籌劃發行H股股票並在香港上市相關事項。對於此番謀求在香港上市,打通「A+H」雙融資平台。億華通對此事的回答非常的「官方」,大概意思是,拓展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融資渠道,深入推進公司國際化戰略,調整資本和股東結構。
某種層面上來講,隨著今年氫能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尚處於虧損階段的億華通,是想借助氫風已至的大勢,打通「A+H」雙融資平台,繼續以「第一股」的稱號,講好資本故事。
股價倍增背後:合作不斷,前景獲看好
實際上,億華通能在業績虧損之際,股價還能一路飙漲,很大程度上與公司密集合作、地方氫能相關政策持續落地有很大關係。
今年合作方面,3月份,億華通與豐田共同成立華豐燃料電池公司;4月份,與成都大運汽車聯合開啓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重卡示範線;8月份,與水木明拓簽訂戰略合約,共推氫能產業發展;11月份,與申能能創與億華通戰略簽約,共建氫能產業新生態。此外,11月30日,外界期待已久的「成渝氫走廊」啓動暨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首發儀式正式打響。
據了解,「成渝氫走廊」物流專線由億華通與四川能投、大運汽車、川威集團、亞普股份等40餘家川渝地區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鏈企業聯合打造,貫穿成都、重慶、内江、資陽、自貢、樂山等氫能資源豐富地區。示範初期,規劃投放千台氫燃料電池物流車,可滿足幹線、城際和城配物流融合等多種場景使用需求。
作為「成渝氫走廊」氫燃料電池物流車最重要的成員,億華通顯然是最主要的受益者之一。
此外,核心主戰場設立在張家界及北京地區的億華通,隨著冬奧會的到來,短期業績可能會有較大反彈。
據了解,張家口地區在冬奧會期間將有2000輛氫能公交運營。有券商預測,張家口地區在運今年第四季度至明年二月初仍需投運1,700輛,相當於去年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產量的1.4倍。此外,河北省要求2022年全省在運4,000輛,北京地區2023年氫能汽車目標在運量3,000輛。這些氫燃料電池目標無疑是對億華通來講是一個難得可貴的增量機遇。
據萬聯證券研究報告預測,北京及張家口地區2021、2022年銷售量將有望達到1286、2200輛,是億華通2019年總銷量的2.55倍、4.36倍。
國海證券研報指出,為面向2022年北京-張家口冬奧會,億華通承擔了科技部「科技冬奧」重點專項中「氫能出行」關鍵技術研發和應用示範項目,目前公司各項測試項目按期順利完成,未來有望批量供應2022冬奧會期間投運的燃料電池汽車。
尾語:
上市至今,在國内氫能相關利好政策加持之下,頭頂「中國氫燃料電池第一股」光環的億華通,獲得不少關注度及散戶投資者的支持。但是,在億華通股價走高之際,公司部分股東卻與看多的散戶投資者產生「分歧」,選擇高位減持套現。
9月份,億華通發佈公告稱,股東水木揚帆、水木長風、水木願景計劃減持公司股份不超過318.3萬股。其中水木揚帆擬減持不超過142.8萬股(佔公司股份比例2%),水木長風擬減持不超過105萬股(佔公司股份比例1.47%),水木願景擬減持股份數不超過70.5萬股(佔公司股份比例0.99%)。
截至12月02日,億華通發佈公告稱,股東水木長風、水木願景合計減持90.24萬股,減持數量過半。這意味後續億華通短期股價可能會因股東推進減持計劃,而繼續承壓。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