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3月後,包括用友網絡、美的集團、億緯鋰能在内的多家A股公司紛紛抛出了回購計劃。3月13日,「醫藥一哥」恒瑞醫藥(600276.SH)也發佈公告稱,擬斥資6億元至12億元回購股份。
受此消息的刺激,3月14日,該公司的股價(以下均指前復權)高開0.43%,早盤一度衝高上漲3.14%。不過,在A股整體行情的影響下,截至收盤,恒瑞醫藥的股價最終下跌了0.58%,報收37.4元/股。
「醫藥一哥」推回購所為何事?
恒瑞醫藥在2000年實現上市,主營抗腫瘤藥、手術麻醉類用藥、造影劑等,其中抗腫瘤藥在公司收入中佔主導地位。
目前,公司的主要產品有抗腫瘤領域的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甲磺酸阿帕替尼片、硫培非格司亭注射液、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結合型),造影領域的碘克沙醇注射液以及疼痛管理領域的酒石酸佈託啡諾注射液。
公告顯示,恒瑞醫藥擬以自有資金,採用集中競價交易的方式從二級市場回購股份,總額為不低於6億元(人民幣,下同),不超過12億元,回購的價格則不超過60.22元/股。
因此,如果以回購資金總額上限12億元、回購價格上限60.22元/股進行測算,預計回購股份數量約為1992.69萬股,約佔該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31%。
回購的用途則是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恒瑞醫藥稱此次回購是基於對公司未來發展前景的信心和基本面的判斷,為維護公司和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完善公司員工長效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員工的積極性。
實際上,恒瑞醫藥此時推出回購計劃或許也有提振股價之意。
經統計,自2021年年初以來,該公司的股價就開始跌跌不休,至今已累跌60%。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這位「醫藥一哥」化身「財富粉碎機」,套住的不僅有眾多普通投資者,連高瓴資本等一些大機構暫時也處於被套狀態。
2021年業績或出現顯著下滑
而股價大跌的背後其實是恒瑞醫藥經營狀況轉差,業績出現下滑。
數據顯示,2021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201.99億元,同比增長4.05%;實現歸母淨利潤42.07億元,同比下降1.21%;實現扣非淨利潤41.49億元,同比微增0.19%。
看起來貌似也沒有很差,但如果與往年業績進行縱向比較就能看出這份業績的「底色」。
據悉,自上市至2019年,恒瑞醫藥的營收從4.85億元增長到232.89億元,年復合增速約為24%,歸母淨利潤從0.65億元增長到53.28億元,年復合增速為27.7%。
2020年,該公司營收和歸母淨利潤的增速相較於幾年其實已經出現了下滑,但仍有19.09%、18.78%。
不難發現,恒瑞醫藥2020年的業績就出現了一絲下滑的苗頭,而2021年前三季度的業績則基本可以用「失速」來形容。
該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的業績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其一,2020年11月開始執行的第三批集採涉及6個藥品(卡培他濱、鹽酸氨溴索片、非佈司他、來曲唑、塞來昔佈、鹽酸坦索羅辛緩釋膠囊),前三季度收入預計下滑幅度超過50%;其二,PD-1醫保談判自2021年3月1日起,執行價格下降85%,在當前獲批適應症數量較少情況下,短期對收入造成較大衝擊;其三,2021年前三季研發投入達41.4億元,同比增長24%,遠高於收入增速。
雖然現在恒瑞醫藥還未披露2021年全年的業績,但受限於前三季度的業績表現,其全年業績恐怕也很難回到以往的水平。
創新藥業務何時能撐起大局?
從醫藥行業目前的情況來看,在集採的壓力之下,仿制藥市場的天花板日益顯現,再加上國家出台多項政策支持創新藥的發展,因此藥企將精力轉向創新藥的研發是大勢所趨。
展望未來,恒瑞醫藥能否扭轉業績的頹勢很大程度上就取決於公司的創新藥業務。
目前恒瑞醫藥的佈局已經從絕大部分產品在fast-follow(快速追蹤新藥模式)高質量仿制藥的模仿階段逐漸向著國内市場的me-too/me-better的創新藥自主研發模式過渡。該公司實際上也是國内最早一批在創新藥佈局的企業。
具體來看,2021年上半年,該公司的創新藥實現銷售收入52.07億元,同比增長43.8%,佔整體銷售收入的比重達39.15%,相較於2020年的34%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2021年下半年以來,恒瑞醫藥的創新藥業務繼續取得突破。2021年年末,該公司的2款創新藥達爾西利片和恒格列淨片獲得NMPA的上市批準,至此恒瑞醫藥合計有10款創新藥獲批上市。
此外,PD-1單抗卡瑞利珠雖然是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下滑的原因之一,但這款重磅產品其實在2021年上半年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這款產品在期内獲批了鼻咽癌二線單藥和一線聯合化療適應症,並在12月獲批了一線鱗狀非小細胞肺癌和一線食管癌兩項適應症。
粵開證券的研究人員認為,近年來,受國家和地方帶量採購的影響,恒瑞醫藥傳統仿制藥銷售持續下滑。儘管公司短期業績有所承壓,但隨著產品管線的不斷豐富,創新藥臨床和商業化的持續進展,公司業績有望得到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創新藥這個看點之外,恒瑞醫藥另外一個需要關注的地方是公司的國際化進程。
目前國内創新型生物醫藥行業存在著同質化競爭嚴重,研發、人力、生產等各項成本快速上漲的問題,走向海外也是不少藥企的共識。
恒瑞醫藥在很早就有國際化的想法,只是這一塊做得比較一般。2020年的數據顯示,該公司超過97%的利潤來自於國内市場。
結語
回購計劃雖然能提振一些投資者的信心,但是指望這個刺激萎靡的股價大幅回暖並不太現實。歸根結底,業績能否在創新藥業務、國際化戰略的幫助下恢復增勢才是恒瑞醫藥現在最值得關注的事情。
而從長期來看,作為國内研發能力最為突出的醫藥龍頭,恒瑞醫藥的前景或許不應太過看衰。
作者:雲知風起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