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原創

日期:2022年1月25日 下午7:05作者:許螣垚編輯:Sukie

受集採影響,「東北藥茅」長春高新以及重倉長春高新的「醫藥女神」葛蘭近日登上熱搜新聞。據筆者統計,長春高新1月19日-21日連續吃了三個跌停,終於在本周一(24日)打開了跌停板,該股1月19-25日累計下跌35.11%。連續三跌停的那段時間,有股民表示「三天喝了三瓶自來水」。

而前期「妖股」九安醫療近期也持續下跌,1月21日、24日、25日三個交易日已連續「喜提」三個跌停板(九安醫療25日走勢「過山車」,非一字跌停)。該股「花邊」:此前有股東賺嗨了在互動易上喊話說要捐錢,現在連續跌停,他的願望「成功實現」了(見下圖)。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醫藥生物板塊最近壓力十分大。據WIND數據,醫藥生物指數(申萬)1月18日就已開始下跌,1月18日-25日累計跌11.24%,而個股層面如前文所述,無論是行業龍頭還是題材概念,下跌幅度頗大。

這或許和近期大環境有關。

近期召開的國常會為2022年集採定調,決定常態化制度化開展藥品和高值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醫療醫藥行業面臨較大壓力。據證券日報近日報道,看懂研究院醫療研究員陳喬珊表示,目前,醫療行業有三條清晰的投資主線:分别是創新藥、CXO(醫藥研發外包)和高端醫療器械。

從近年來醫療類公司IPO情況可以看到,這三類公司上市數量和上市規模是最高的。其中,醫療器械板塊市場關注度一直很高,雖然經歷了一輪全國集採,但從估值水平看,醫療器械板塊的估值較高,且不限於高端醫療器械公司。

雖然集採是行業最大的不確定性,醫療器械估值也較高,但近期機構對醫療器械行業卻非常「感興趣」。

筆者從Choice數據中發現,醫療器械領域近一個月以來受機構關注度頗高。機構調研數據顯示,按行業調研排名,截至1月23日,近一個月以來,醫療器械排名首位。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消息面上,近期有一則來自高層的行業規劃文件,或許是近期機構對醫療器械「感興趣」的原因。

2021年12月28日,多部門聯合發佈《「十四五」醫療裝備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明確了7個重點領域,實施5個專項行動,採取6項保障措施,推進醫療裝備產業發展。其中七大重點領域包括:診斷檢驗裝備、治療裝備、監護與生命支持裝備、中醫診療裝備、婦幼健康裝備、保健康復裝備、有源植介入器械。筆者曾在去年12月31日文章《醫療裝備頂層規劃出爐,7大重點領域核心股一覽!》中詳細整理了該規劃出爐後各領域存在的投資機會。

根據西南證券研報,中國醫療器械銷售規模從2016年的3700億元增長至2019年的6882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8%。新冠疫情防控需求增加,國内醫療器械企業蓬勃發展,國家政策大力支持國產醫療設備限制並進口產品,國產設備有望迎來進院利好。

另據艾瑞研報,2020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市場規模為34998億元,同比增長4.6%,預計到2025年全球醫療器械行業規模將達近41885億元,2014-2020年復合增長率為4.5%。縱觀國内,截至2020年,中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約為8118億元,同比增長15.5%,接近全球醫療器械增速的4倍,中國也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醫療器械市場,預計2021年我國醫療器械市場規模總量將接近萬億。

機構感興趣、市場規模大,筆者遂統計醫療器械行業相關情況,結合已公佈最新財務數據(2021年三季報)以及已公佈2021年年報業績預告相關情況,整體尋找下行業相關投資機會。

根據申萬行業(2021版)分類標準,醫藥生物為1級行業,醫療器械為該行業下2級子行業,醫療器械又分為3個3級子行業,分别是:醫療設備、醫療耗材、體外診斷。以下數據都按WIND内申萬2021版行業分類統計。

根據艾瑞研報,醫療器械可以按產品特性分為醫療設備、高值耗材、低值耗材、體外診斷等幾大類。

其中醫療設備佔比最大,細分為醫用醫療設備(38.2%)、家用醫療設備(18.8%),醫療設備是醫療器械里的主要子行業(見下圖綠色部分)。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所以我們先來看醫療設備的A股上市公司情況。

醫療設備

根據WIND數據,醫療設備共有29家A股上市公司,根據2021三季報:

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算術平均為14.59%,中位數為12.10%,高於平均數的有12家,其中排名前三的有楚天科技(67.24%)、海爾生物(54.89%)、東富龍(54.61%)。

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算術平均為46.25%,中位數-10.50%,共有14家企業為正利潤,15家為負利潤,盈利企業和虧損企業的絕對差值極大,導致平均數與中位數相比差值大。例如排名前三的分别為楚天科技(723.53%)、開立醫療(418.78%)、澳華内鏡(174.58%),而虧損企業排名前三的分别為和家醫療(-94.94%)、九安醫療(-86.19%)、陽普醫療(-83.59%)。

據WIND數據,截至1月24日,醫療設備行業里已有10家企業公佈了2021年全年業績預告,5家預增、2家預減、1家首虧、1家扭虧、1家略減。

這10家企業里有6家能查到機構預測淨利潤的中值,我們用機構預測數值與公司公佈的業績預告(預告淨利潤下限)相比,看看哪家公司超預期,哪家公司暴雷(下文同):共有5家不及機構預期,1家超機構預期。

3、不及機構預期(公司預告淨利潤下限小於機構預期,下文同):東富龍、楚天科技、福瑞股份、開立醫療、三諾生物。

4、超機構預期(公司預告淨利潤下限大於機構預期、下文同):奕瑞科技。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上表為10家已公佈業績預告公司業績情況,注意預告淨利潤下限這一列,綠色表示不及機構預期、紅色表示超機構預期(和股票K線綠跌紅漲的國内習慣對應,下文同)。

奕瑞科技近期資金面信息,1月24日主力資金淨流入1218.98萬元,遊資資金淨流入18.17萬元,散戶資金淨流出72.67萬元。(注:主力資金為特大單成交,遊資為大單成交,散戶為中小單成交)。

公司在公告中解釋業績增長原因:2021年公司繼續積極開拓全球市場,成功實現多個戰略大客戶的導入和量產,同時醫療、工業新產品銷售保持快速增長,動態產品銷售佔比進一步提升。

醫療耗材

根據WIND數據,醫療耗材共有37家A股上市公司,根據2021三季報:

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算術平均為29.16%,中位數為33.59%,高於平均數的有21家。其中排名前三的是心脈醫療(55.45%)、佰仁醫療(54.24%)、英科醫療(52.56%)。

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算術平均為36.12%,中位數為39.42%。平均數低於中位數的原因是,虧損最多的賽諾醫療拉低了平均數(-326.65%)。而盈利企業中,有5家公司淨利潤翻倍(同比增長超100%),分别為濟民醫療(316.37%)、華蘭股份(252.83%)、昊海生科(175.64%)、惠泰醫療(126.38%)、愛博醫療(104.36%)。

近日,賽諾醫療再次披露股東大比例減持計劃。

據賽諾醫療公告顯示,公司股東Great Noble Investment Limited、Denlux Microport Invest Inc.及其一致行動人Denlux Capital Inc.、CSF Stent Limited擬合計減持不超過17.97%公司股份,其中,CSF Stent Limited擬清倉式減持,為近期股東減持規模最大的個股之一。

實際上自2020年11月起賽諾醫療部分股東就開始頻繁抛出減持計劃,最終實際減持比例約為10.72%,實際套現金額約4.6億元。

這家公司股價最高點是2020年7月,股價為43.60元,而近期股價已經跌到個位數(約7-8元附近)。

據WIND數據,截至1月24日,醫療耗材行業里已有12家企業公佈了2021年全年業績預告,預增7家,略增4家,續盈1家,全部是喜報。

這12家企業中,有8家企業能查到機構預測淨利潤的中值,5家不及機構預期,2家超機構預期,還有1家完全符合機構預期。

3、不及機構預期:愛博醫療、冠昊生物、歐普康視、心脈醫療、正海生物。

4、超機構預期:康拓醫療、三友醫療。

5、符合機構預期:拱東醫療(下表倒數第三行,未進行顔色標注)。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體外診斷

根據WIND數據,體外診斷共有39家A股上市公司,根據2021三季報:

1、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算術平均為119.72%,算術平均比醫療設備、醫療耗材都高,原因是體外診斷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為負的企業只有5家,負值拖累行業整體較少。同期同指標下,醫療設備有7家負值,醫療耗材有6家負值。

體外診斷營收同比增長率中位數為27.16%,高於平均數的有7家,值得一提的是,熱景生物營收同比增長2508.41%,高居子行業榜首。

該股在今年初大漲大跌,與九安醫療一樣同屬「妖股」範疇。其中,1月5日-14日,該股累計漲幅107.48%,8個交易日翻倍;1月17日-24日,該股又掉頭向下,累計下跌40.06%,6個交易日接近「腰斬」(其中15、16日為雙休日),急漲急跌,很難操作。

該股在概念上屬於新冠檢測板塊。近日熱景生物董秘積極與投資者公開互動,回復公司研發生產的新冠檢測試劑盒準確性以及檢測效能類話題。其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經生物信息學比對分析,公司新冠檢測試劑能夠檢出Omicron新冠變異毒株,相關產品已在全球30餘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銷售。

2、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率:算術平均為800.51%,平均數那麽高,原因就是熱景生物一家公司把别人家都給「平均」了(28999.01%),筆者一開始甚至以為看錯了,反復核對後確認無誤。

除熱景生物外,還有9家公司淨利潤翻倍增長(同比增超100%),見下表。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據WIND數據,截至1月24日,體外診斷行業里已有14家企業公佈了2021年全年業績預告,預增8家,略增4家,首虧2家。

這14家企業中,有7家企業能查到機構預測淨利潤的中值,5家不及機構預期(其中貝瑞基因業績暴雷),2家業績超機構預期。

3、不及機構預期:東方生物、凱普生物、貝瑞基因、普門科技、安旭生物。

筆者在此特别提醒,與機構預期嚴重不符,屬於業績突然變臉的暴雷公司是貝瑞基因。

而筆者查詢該公司近期公告發現,一些風險預警的關鍵詞伴隨著公告,比如質押、減持、放棄以及高管變動(見下圖)。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4、超機構預期:萬泰生物、碩世生物。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家都大幅超預期,特别是碩世生物。但在股價表現上已有所反應,比如碩世生物在1月7日-14日上漲55.35%,而1月17日-24日又下跌34.58%,股價坐一輪「過山車」。

筆者查詢公司簡介,碩世生物是國内領先的體外診斷產品提供商。據去年12月31日公告,公司在去年12月機構調研會議上表示,2021年公司的業績表現來自於新冠和常規業務的雙輪驅動,並不單純依靠新冠檢測。在常規業務上,目前公司的非新冠診斷試劑主要是HPV、BV、其它傳染病試劑。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醫療器械板塊小結

若按流通市值排名來看,醫療器械行業流通市值前10公司,邁瑞醫療和萬泰生物這兩家公司處於絕對的「霸主」地位(見下圖),後8名的流通市值差不多。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2021年,機構調研熱門股榜首仍為邁瑞醫療,Choice數據顯示,該公司全年合計機構接待量達到3065家次,並且成為唯一一家機構接待總量突破3000家次的公司。此前2020年,邁瑞醫療超越海康威視,成為最受機構青睐公司。

但結合前文細分行業數據看,很多「小」公司業績增長或更「性感」。特别是年初剛經歷過「新冠檢測」的一波行情,成就了幾個「妖股」,如九安醫療、熱景生物等。

對於醫療器械行業下的3個細分子行業,板塊整體情況如下表: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從表中可以看到,雖然經歷了年初的「新冠檢測」行情,但三個子行業年初至今皆下跌,其中醫療設備跌幅最大,而體外診斷則十分「穩定」。從波動率來看,三個子行業波動近似,BETA值則是醫療設備領先,這與該子行業的波動率略大呈互相驗證的關係。

(備注:BETA值,是一種風險指數,用來衡量個别股票或股票基金相對於整個股市的價格波動情況。該值越高,意味著股票相對於業績評價基準的波動性越大,反之亦然。)

從子行業分類來理解其中的投資機會和風險,筆者翻閱了大量機構研報後,引用招商證券的觀點作為本文結尾:

醫療設備:

醫療設備為器械領域市場規模最大、進口替代率相對最低的賽道。醫療設備開發技術門檻較高,除自研外,企業多通過並購及合作研發等進行產品開發及技術升級。隨著新冠疫情延續,醫療設備國產替代及國際化都有望迎來快速發展。可關注企業並購、設備銷售供應鏈金融等業務機會。

醫療耗材:

高值耗材成熟產品短期集採壓力較大,以冠脈支架為例,2020 年落地的全國集採對相應產品收入規模、利潤率、未來成長空間都有較大影響。但是國内臨床需求尚未完全滿足的如心臟介入瓣、神經介入、外周血管支架等產品,中長期仍有較大進口替代空間,警惕單品集採風險同時,可關注平台型耗材企業分拆上市、並購整合業務機會。

體外診斷:

體外診斷分為生化、免疫、分子診斷及 POCT 等,生化進口替代相對完全,技術進步空間較小、格局穩定,短期面臨集採風險。化學發光近年市場快速擴張,國產逐步由低端走向中高端市場,短期部分區域集採釋放風險信號。分子診斷國内外發展階段都處於較早期階段,未來在伴隨診斷、腫瘤早篩及產前診斷等領域大有可為。

筆者又尋找了機構持倉情況。近日隨著公募基金四季報的逐漸披露,機構持倉數據也浮出水面,需要指出,根據目前公募基金持倉情況來看,醫藥行業在去年四季度屬於被減倉最多的行業(見下表統計,行業主動增減倉那一列)。

【行業一線】繼九安醫療、熱景生物後,醫療器械還有誰能「打」?

具體情況如下:

2021年四季報中披露配置權重最高的三個行業為電子、電力設備及新能源以及食品飲料行業,分别為15.1%、14.35%以及13.88%。主動加倉最多的三個行業是電子、通信以及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行業,幅度分别為1.3%、0.62%以及0.55%,而主動減倉最多的三個行業為有色金屬、基礎化工以及醫藥行業,幅度分别為0.64%、0.74%以及1.98%。

本文是比較硬核的行研文章,在近期個股業績預告相繼出爐、長春高新成為熱點的情況下,作為醫療器械行業的整體研究文章,筆者希望能引發一些思考。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9月21日
【趣點】「搶礦」大戰! 2000億市值鋰業巨頭與5家企業增資同一企業
9月21日
【市場觀潮】十一黃金周將至,旅遊板塊迎利好,機構稱拐點已至?
8月27日
【市場觀潮】字節跳動或入駐VR,歌爾股份封漲停,還有哪些個股能漲?
8月27日
財華聚焦|有機矽多股翻倍,三代半導體還有哪些投資機會?
8月25日
【熱點零距離】「缺芯荒」升級?芯片廠拼命加價,車企拼命搶芯
8月24日
【焦點】絕代「雙焦」領漲兩市!供需提振,煤企業績紛紛報喜!
8月24日
【熱點零距離】再擴產!六氟磷酸鋰火熱,天際股份上半年淨利同比增長超7倍!
8月23日
【排雷】巨虧近25億,星星科技明起「披星帶帽」!
8月11日
【熱點零距離】碳中和ETF上市3日獲7億元資金申購,為何那麽火?
8月2日
券商評「買入」,張坤卻「減持」,涪陵榨菜到底好不好?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