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荒」再度升級,各大芯片廠「拼命」加價,車企上演「搶芯」大戰。
近日央視報道,馬來西亞疫情再次爆發,相關芯片工廠生產被迫中斷。據了解,馬來西亞是汽車芯片集中封測產地,停產對全球汽車芯片供應造成衝擊。
相關產業人士表示,馬來西亞因疫情變化在7月初已對汽車排產產生影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全球各大芯片巨頭「預判市場」,紛紛主動砍掉汽車芯片產能。然而,事情發展卻不如其所料,2020年下半年汽車需求量並沒有大幅萎縮,而2021年上半年需求量反而大幅提升。
產能減少但需求旺盛,導致全球「缺芯荒」。在瘋狂堆積的訂單下,各大晶圓代工以加價回應火爆的需求。
據相關媒體報道,2021年以來各大晶圓代工廠不斷調漲報價,舉凡聯電、力積電等都已經先後調漲報價,且價格更呈現「一季一價」的趨勢。
如今馬來西亞疫情再度爆發,缺芯問題進一步加劇,近年「堅持不漲價」的龍頭晶圓代工廠台積電也「堅守不住」。
8月25日,據媒體報道,台積電内部初步決定將於2022年第一季度起上調其晶圓代工報價10%至20%。而此次漲價也是該公司近年來首次調整晶圓代工價格。
芯片廠「拼命」加價,芯片價格「漲聲一片」。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車聯網導航芯片的最新價格是去年同期的5-7倍,一些汽車電子的關鍵芯片,最高漲價甚至達到了20倍以上。
更有業内人士表示,馬來西亞疫情的反復,或將進一步提高汽車芯片的整體價格。
芯片對智能電動汽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智能電動汽車需要芯片累計1700多片,隨著智能化程度越高,對芯片的依賴性越強。
值得一提的是,我國汽車芯片嚴重依賴進口。據了解,我國95%以上汽車芯片需要進口,每年進口汽車芯片的金額超過千億元。
我國汽車芯片供應受制於人,隨著「缺芯」的情況愈演愈烈,「天價」汽車芯片仍然被瘋搶。國内某大型汽車人士表示,儘管芯片供應價格也達到了新高度,但只要有貨,各家企業還是得爭著搶著下單。
而仍然「缺芯」的車企只能被迫停產或減產。據了解,長城汽車旗下爆款新車坦克300每月只能生產7000輛左右,公司甚至幾度宣佈中斷「接單」。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此前表示,目前吉利旗下新能源品牌幾何汽車訂單超萬輛,由於全球缺芯問題該車呈現「一車難求」的狀況。
而據有關機構預計,僅8月和9月這兩個月,國内汽車行業因此事件或將減產200萬台左右。
國内車企被迫減產,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銷量。據中汽協統計,7月汽車批發銷量約為186.4萬輛,同比下降11.9%。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根據11家汽車重點企業的旬報數據整理顯示,8月上旬,11家重點企業汽車生產完成31.2萬輛,同比下降34%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更預測,芯片短缺或造成國内汽車市場8月減產50萬輛至70萬輛。
儘管在「缺芯」的影響下,今年上半年,國内新能源車企仍能交出強勁的「期中成績單」。(下「元」為人民幣)
長城汽車上半年營收為621.59億元,同比增長73%;淨利潤為34.98億元,同比增長205.19%;上半年累計銷量達61.82萬輛,同比增長56.47%。
吉利汽車上半年營收為450.32億元,同比增長22%;淨利潤為23.81億元,同比增長4%。上半年累計銷量為57.68萬輛,同比增長13%。
長安汽車上半年業績預告實現歸母淨利16至19億元,同比下降27.0%至38.5%;預計實現扣非歸母淨利6至9億元,同比增長122.9%至134.4%。上半年累計銷量超120萬輛,同比增長44.5%。
「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第二季度營收為84.5億元,同比增加127.2%;淨虧損為5.87億元,虧損同比大幅縮小。第二季度新車交付2.2萬輛,同比增加111.9%。
市場人士解釋,半導體短缺導致的汽車庫存低,但新車和二手車價格高企,可能令汽車行業受益。
從今年上半年來看,國内新能源車企業績普遍向好,銷量迎來增長。展望未來,機構認為芯片短缺只是短期事件,汽車行業發展可期。
廣發證券認為,芯片短缺仍是階段性的芯片短缺影響變量,考慮到「缺芯」帶來行業庫存持續優化,庫存周期有望與需求周期形成共振,乘用車消費需求未來也會上行,車企有望改善盈利。
民生證券認為,供應鏈的問題只是短期擾動項,近期乘用車銷量預計低於之前的預期,隨著供應鏈問題得到解決,需求釋放,自主品牌將迎來新的發展期。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