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數字貨幣概念不斷迎來利好,點燃了二級市場熱情。同花順數據顯示,該概念指數近一個月累計漲幅16.16%。
同花順數據顯示,自2022年1月4日以來,在46只數字貨幣概念股中有42只股價上漲,有13只累計漲幅超20%,4只累計漲幅超50%。其中,翠微股份(603123.SH)接連漲停,表現搶眼。
2022年1月19日,翠微股份(603123.SH)再度漲停,報17.66元/股,對應總市值141.1億元。需要指出的是,在最近12個交易日里,該股已拿下9個漲停板,累計漲幅116.69%,累計換手率為170.42%,堪稱近期數字貨幣概念板塊中「最靓的仔」!
那麽,2022年開年以來,翠微股份股價一路狂奔,其背後的邏輯是什麽?
01利好消息不斷
從行業背景來看,受多重利好因素催化,數字貨幣概念股近期持續活躍。
2022年年初,數字人民幣App正式上架安卓和蘋果應用商店,並開放下載,更新後的數字人民幣App不光可以點外賣,還可以繳電費、買機票、購物,囊括了更多生活消費場景。
不僅如此,數字人民幣已在深圳、蘇州、雄安、成都等地展開試點。此外,數字人民幣還將在冬奧會(2022年1月27日開村)期間完成最終的試點測試,進而進入全面落地階段。隨著冬奧臨近,數字貨幣板塊熱度持續提升。
與此同時,數字貨幣在政策層面上也不斷迎來利好。1月6日,國務院辦公廳發佈的《要素市場化配置綜合改革試點總體方案》提出,支持在零售交易、生活繳費、政務服務等場景試點使用數字人民幣。
1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部署了八方面重點任務,特别提出要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積極借鑒國際規則和經驗,為數字人民幣探索建立治理規則。
機構普遍認為,數字貨幣領域的投資窗口正逐步敞開。銀河證券指出,目前數字人民幣的運營主體包括中、農、工、建、交、郵儲、招商、網商、微眾九家銀行,其他中小銀行、機構也將提供數字人民幣服務。因此,國有大行、股份行以及中小銀行將產生相關係統開發、測試、運維需求,銀行IT、安全加密、硬件設備等相關公司有望受益。
02子公司涉足數字貨幣業務
資料顯示,翠微股份被市場認定為數字人民幣概念股,主要與其控股子公司海科融通涉足的數字人民幣收單業務有關。
翠微股份自成立以來主要從事商業零售業務,以百貨業態為主,超市、餐飲等多業態協同發展。2021年前三季度財報顯示,翠微股份的主營業務為第三方支付收入佔比約66.76%,其次為商品銷售業務、租賃收入、其他行業,佔營收比例分别為26.94%、3.56%、0.3%。
2020年12月,翠微股份完成對海科融通的重組收購,增加第三方支付業務,形成了「商業+第三方支付」的雙主業協同發展的戰略格局。
據了解,海科融通主要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主營業務為收單服務,與收單行、銀行卡專業機構、發卡行共同完成交易資金的清結算服務。
近日,翠微股份在投資者互動平台表示,隨著數字人民幣試點的推進,公司控股子公司海科融通作為海澱區首批試點商貿企業,正積極推進數字貨幣工作。
目前,海科融通已與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數字貨幣流通機構在數字人民幣線下收單領域達成合作,具備數字人民幣跨行受理能力。目前翠微旗下所有商場均可使用數字人民幣購物。
03第三方支付業務將增厚利潤?
業績表現方面,翠微股份2020年歸母淨利潤為8132萬元,同比下滑66.22%;進入2021年,該股業績則有所回升。
財報顯示,2021年三季度,翠微股份主營收入為25.7億元,同比下降13.73%;歸母淨利潤1.13億元,同比上升743.59%。
2022年1月18日,翠微股份發佈2021年業績預增公告,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4億元-1.8億元,同比增加72.16%-121.35%。
子公司海科融通預計2021年年度實現歸母淨利潤為1.85億元-2.15億元,同比增加0.01億元-0.31億元,同比增加0.55%-16.86%。
翠微股份表示,2021年公司業績預增長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收購海科融通,合並後少數股東權益減少,購買海科融通的98.2975%股權所對應的權益份額全部納入歸母權益,從而歸母淨利潤同比增加。
此外,公司自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財政部2018年修訂發佈的新租賃準則,與2020年同期相比,減少計入租賃費用0.2億元,增加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0.2億元。
按上述翠微股份的解釋來看,2021年業績預增並非由於經營情況出現改善,主要因收購及相關會計處理的方式導致。
在二級市場,2021年整年,翠微股份股價在5元/股至8元/股徘徊;進入2022年,在數據貨幣概念持續火熱的催化下,翠微股份一路高歌,短短12個交易日,拿下9個漲停板,股價實現翻倍增長。
需要指出的是,對於近期市場的熱捧,翠微股份已連續發佈了多則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及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注意交易風險。
隨著數字人民幣逐步推進、落地,能否對翠微股份業績產生改變,並支撐起當前市場給予的高估值?還需進一步觀察。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