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热门搜寻: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原創

日期:2021年12月22日 下午7:26作者:许螣垚編輯:lala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不同于智能手机行业最近几年的“氤氲”态势,智能穿戴设备行业走出了一条不同的发展道路。经过了最近十年从新技术萌芽到被资本热捧的过程,智能穿戴设备行业在2021年借着“元宇宙”的东风,发展更为迅速。

日前,全球知名调查机构IDC发布了2021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报告。从细分领域来看,腕上穿戴设备表现突出,出货量、产业规模增速都相当可观:该季度全球此类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9.9%,达1.384亿台。其中耳机类产品(包括TWS真无线耳机)出货量增长26.5%。

在智能穿戴行业里,又以备受打压、缺芯问题最为严重的华为,成绩最为令人侧目——IDC上述报告指出,华为在腕上穿戴设备细分领域,2021年第三季度的出货量与苹果并列全球第一。据悉,这是继2020年第二季度后,华为再次在全球腕上穿戴设备的细分领域上登顶。华为取得这个成绩,既和华为快速增长有关,也和苹果的Apple Watch本季度出货量大幅下降有关。

不过,尽管Apple Watch出货下降了35.5%,但是总体来看苹果在可穿戴设备中出货量仍然遥遥领先,位居首位。2021年第三季度苹果可穿戴设备出货3980万台,市场占比28.8%,这得益于AirPods系列真无线耳机的热销。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智能穿戴历史

今年因为“元宇宙”概念的火热,大家提到智能穿戴设备可能第一个先想到VR/AR头显。其实智能穿戴设备有不少细分种类。

按申港证券研报描述的定义,“智能穿戴”赛道是指对日常穿戴进行智能化设计、开发出可以穿戴的设备称为“穿戴式智能设备”,如眼镜、头显、手套、手表、服饰及鞋等。该概念主要涉及:低功耗处理芯片,光学及体征传感设备,语音图像识别,wifi,柔性材料、新型显示技术等相关行业代表性公司。

虽然自从2012年Google发布Google Glass项目后,智能穿戴设备这一概念才开始为大众熟知,但是作为人类科技探索的前沿地带,现代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历史其实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70年代——1975年带有计算器功能的手表Pulsar Calculator Watch可以说是第一件被大众消费的智能可穿戴设备。

进入到2000年,李维斯联合飞利浦生产了一款可以内置手机、MP3、耳机的ICD夹克,这也为后来李维斯2014年与Google的合作打下了基础。

如今这款叫Jacquard的智能夹克已经于2019年上市第二代,功能包含了拍照、智能语音助手等。

2012年是智能穿戴设备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Google发布了Google Glass项目,一开始定位消费者项目的Google Glass虽然后来遭遇了市场滑铁卢并转型行业、企业应用,但在2012年仍旧聚集了全世界科技爱好者的目光,成为可穿戴设备历史上的高光时刻,2012年也被称为“智能可穿戴设备元年”。这一年,通过众筹网站起家的Kickstarter生产了一款智能手表Pebble,原本目标只是筹集10万美元,最终却成功筹集了1000万美元的资金。

Google之后,各大科技企业纷纷入局。国际市场三星、摩托罗拉、LG、微软、苹果各显神通,国内市场华为、小米各自突破,尤其是2014年上市的小米手环以79元的价格颠覆市场,凭借超百万的销量一举成为地位稳固的头部玩家。一开始只是试水智能手表的华为,也在2020年飞速增长,成为国内智能穿戴市场新晋黑马。

苹果于2014年推出第一代智能手表Apple Watch,2016年推出智能真无线蓝牙耳机Airpods。一开始并不被所有人看好的智能耳机和智能手表后来也帮助苹果成为全球智能穿戴设备的最大赢家。

相较于智能耳机、智能手表/手环领域,智能眼镜和智能头显在消费者市场的进展相对缓慢。VR/AR头显更多的还是瞄准重度游戏/观影用户,而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眼镜则更多地结合了智能耳机的功能,成为了智能手机的辅助设备。

2012年谷歌眼镜和Pebble智能手表横空出世,智能穿戴设备一度成为资本香饽饽。2016年开始智能穿戴设备进入行业寒冬、泡沫破灭,经过2017、18年行业洗牌,终于在2019年重新加速增长,迎来消费热潮。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而今年(2021年)经过Facebook年底改名Meta、进军元宇宙事件后,VR/AR设备及相关应用重新开始变得火热,无论是硬件领域还是软件应用特别是游戏领域,多数科技公司都要跟“元宇宙”沾边,而资本市场上的炒作也是持续不断,智能穿戴设备重新受到市场关注。

产业链梳理:游戏应用不是唯一

据沙利文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仅有65.2亿元,得益于政策环境、经济环境、及社会环境的支持,中国智能可穿戴行业得以快速发展。按头豹研究院的预测,伴随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在各垂直领域应用程度的加深,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将持续扩容。2023年中国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市场规模将达到913.7亿元。

从产业链来看,智能可穿戴设备行业由上游的软硬件供应商、中游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及下游各应用领域构成(见下图)。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上游参与者包括智能硬件供应商和软件系统服务商,其主要为智能可穿戴设备提供核心的智能硬件及软件技术支持。智能硬件主要包括芯片、显示屏、传感器、电池等。软件系统主要包括语控和交互技术系统、数据平台系统等。

中游参与者包括智能可穿戴设备厂商,电子科技企业等。

下游应用领域,不仅仅是游戏,智能可穿戴设备还可在医疗、教育、体育以及军事等领域深化。

其中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值得一提。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为用户提供实时健康监测数据,让用户了解自身的健康情况,帮助用户进行科学的健康管控。中国慢性病人群不断扩大且呈年轻化趋势,同时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居民的健康观念逐渐由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监测。医疗智能可穿戴设备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因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导致的供需缺口。

据沙利文数据统计,2018年中国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近70亿元。伴随智能可穿戴设备在医疗领域的深入,医疗可穿戴设备市场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此外,像儿童智能手环,其拥有GPS定位、安全区域预警、远程监护等多种功能,帮助家长时刻关注孩子的安全与健康等,这些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也早已普及。

总的来说,不仅仅是游戏、元宇宙,其实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场景有很多,虽然今年火热的元宇宙的概念场面宏大,很有想象空间,但目前离我们还很远,而医疗、儿童监护等智能穿戴设备的应用普及,才是现在更广泛的应用场景。

行业发展趋势:发展强劲,用户需求改变

结合IDC在12月份发布的报告,以及智能穿戴市场进入2021年之后的最新动态,整个市场目前有三个主要发展趋势:

第一,虽然芯片荒的影响还很明显,但从整体数据来看,智能穿戴市场维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根据IDC的最新数据,三季度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录得9.9%的增长,达到近1.4亿台。

把眼光放回国内,情况也是类似的。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报告,自2016年以来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就保持持续增长,哪怕最近两年受到疫情和芯片荒的双重打击,也没有打断这个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到2021年底,预计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会达到698.5亿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预计为1.51亿台,较2020年的1.25亿台增长明显。

第二,可听戴设备和腕上穿戴设备是智能穿戴市场绝对主力,但后者似乎获得了更多玩家的追捧和重视。

以蓝牙耳机、运动耳机为代表的可听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26.5%,占据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的60%以上,仍是最重要的细分赛道。不过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为代表的腕上可穿戴设备增速同样不俗,目前也占据了超过34%的市场份额。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第三,用户需求正在发生变化,并展现出从追求性价比向追求高端功能过渡的趋势——也正因如此,在高端市场占据优势的苹果、华为和三星展现了更强的后劲。

上市公司梳理

如果从A股的概念分类,智能穿戴与消费电子有很大的重合度。12月22日,A股消费电子概念,精研科技涨约13%,力鼎光电、德赛电池、欧菲光、安洁科技涨停,长盈精密、佳禾智能、晶方科技等跟涨(晶方科技上午10点左右涨停但后来开板)。

根据Choice数据的智能穿戴概念分类,该板块截至12月21日,估值PE(TTM,整体法,剔除负值)为29.17,目前处于近两年的低位水平(2019年12月22日至今,见下图)。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以机构持股家数降序排列,排名前20的如下表。其中前7名个股的机构持有家数都超过百家,分别是:立讯精密、歌尔股份、京东方A、中兴通讯、士兰微、兆易创新、科大讯飞。

【行业一线】元宇宙火热,智能穿戴乘风而起

华创证券指出,消费电子行业由于产品周期的原因缺失了一年多的创新空窗期,大部分公司也因为赛道竞争加剧和汇率等问题业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修,板块整体经历了一波系统性的戴维斯双杀行情,随着AR/VR等新硬件创新周期的到来,板块估值存在修复空间,相关龙头个股的业绩增速有望见底回升,当前位置配置性价比较高。

财华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华网及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愿转载,请发邮件至content@finet.com.hk,获得书面确认及授权后,方可转载。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陆
财华香港网(//m.iteamtexas.com/)
财华智库网(https://www.finet.com.cn)

现代电视(http://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2月22日
汽车轻量化新突破丨搭上电动车一体化车身潮流,文灿股份后劲如何?
12月22日
【一语道破】动力电池11月装机量出炉,哪些数据正“悄悄改写”?
12月21日
财华聚焦|加码海上风电,对三峡能源的投资价值有何启示?
12月21日
【解读】大全能源(688303.SH)斥资逾330亿元扩产!硅料环节会打响价格战吗?
12月21日
【焦点】近3年累涨8倍!德赛西威(002920.SZ)股价创历史新高
12月21日
【热点零距离】又涨停!动力源随“氢”起舞,狂收三连板!
12月21日
【趣点】多机构调研,芯片龙头华润微再发新品,新能源车获加持!
12月21日
【预见】光纤光缆需求复苏,“元宇宙概念”加持,长飞光纤“要火”?
12月21日
“新能源车之都”花落谁家(中)
12月21日
“新能源车之都”花落谁家(上)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