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新能源車之都」花落誰家(中)
原創

日期:2021年12月21日 下午4:53作者:慧澤李編輯:lele

車如流水馬如龍的上海,是國内的金融中心,更是車輪上的大都市。熱錢對接熱產業,上海深谙其道。「得上海者,得天下」,上海一直是各大車企及產業鏈環節搶灘之地。

上海的汽車版圖已然形成,以東方明珠為中心,東面,則是以上汽通用為中心成熟的產業片區,以及具有半導體技術優勢的張江高科技園區;西面,有財大氣粗的恒大汽車和台積電等關鍵供應商;南面,有特斯拉憑一己之力帶起的臨港新貴;北面,有眾多主機廠和零部件巨頭盤踞的嘉定汽車城。

眼下,汽車產業在經歷一場新能源汽車取代燃油車的大變局,上海當然不會錯過。

2021年上海市政府新聞辦的新聞發佈會上,明確了「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高地」的訴求。同時,最新出台的《上海市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計劃(2021-2025年)》更是為上海規劃出了一個具體且有著明確發展節點的未來。

根據《實施計劃》内容,到2025年,上海目標實現本地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12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值突破3500億元,佔全市汽車製造業產值35%以上。而該計劃的正式公佈,可謂給整個上海新能源市場又注入一針「強心劑」。

01特斯拉一棋激活臨港

在上海當地人眼中,臨港位置偏僻,地廣人稀,算是「上海最窮的地方」。

特斯拉僅用200餘天的時間,就完成了在臨港的「落戶」,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如同巨無霸般驟然而起,盤踞上海臨港新片區,佔地86萬平方米,是中國首個外商獨資整車製造項目,同時也是特斯拉首個海外工廠。

對當下的上海新能源汽車產業大局來說,特斯拉這一枚棋子起著舉足輕重之作用,通過簽訂對賭協議,給予其較為優厚的土地政策與貸款政策,這條大鲶魚才穩穩的落於上海的地盤。

特斯拉的入駐,讓沉寂已久的臨港「任督二脈」瞬間打通,大大小小的工廠與高樓開始拔地而起,也帶動了餐飲、超市等服務業的崛起。原本一片泥濘的荒涼地,如今圍繞著特斯拉的工廠基地,漸漸充滿了煙火氣。

特斯拉工廠西側的荒地已化身平整的小型「碼頭」,數百個集裝箱整齊排放,物流卡車密集地出入,集裝箱内正是特斯拉汽車的相關零部件。

隨著特斯拉入駐臨港最大的工廠,其他一衣帶水的上遊零部件供應商們紛紛選擇在此安營紮寨,以咬緊與特斯拉的合作關係。

2020年有超過10家「特斯拉係」供應商入駐臨港,涵蓋新泉股份、錦源晟、上海友升鋁業有限公司、長盈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在内的多個零部件供應商,涵蓋車身、底盤以及傳感器和電子元器件等各類配套產品。

這意味著,特斯拉的羽翼已經很茁壯而豐滿。

2021年12月,特斯拉宣佈對其上海超級工廠實施進一步擴建,將追加投資12億元人民幣,在上海超級工廠(一期)第二階段B階段生產區域進行產能擴容改造,此舉將進一步提升其Model 3、Model Y及相關衍生車型的生產能力。

截至2021年三季度,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每天可生產超過1600輛Model Y和超過2000輛的Model 3,其本年度產能目標因而已超過45萬輛,如果擴建完成,產能將大幅提升。

特斯拉目前的零部件本土化率為90%,特斯拉的本地化率的提高,這會給國内汽車零部件企業帶來更多的市場機會。

按照規劃,臨港對於新能源汽車產能目標是100萬輛,除了特斯拉工廠,智己汽車也將會在上汽乘用車臨港工廠生產。

2021年1月,威馬汽車與上海臨港松江科技城達成戰略合作,將共建國家級「長三角G60工業互聯網平台應用創新體驗中心」、在G60科創雲廊落地「威馬全球首家數字化用戶體驗中心」,未來重點在新零售、產業落地、生態建設、人才聯動、科技創新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合作。

相關人士表示,「臨港就像一張白紙,在接下來的5年,需要走其他汽車城10年甚至20年的路。」面對新能源汽車浪潮,臨港選擇押注電動化和智能化,目前已經吸引圖森未來、地平線等一批科技企業。

過去默默無聞的上海臨港如今已經成為新貴,或將成為下一個浦東,甚至是「中國版的底特律」。

02嘉定汽車城

然而,上海的汽車產業底子還是在嘉定汽車城。

1958年新中國第一輛「鳳凰牌」轎車在嘉定誕生,從此汽車產業在上海嘉定紮根、發芽。1983年,我國第一輛手工組裝的桑塔納從位於嘉定的上海汽車廠駛出。

1984年,國内首家中外合資轎車企業上海大眾落戶嘉定;2001年,嘉定開建「上海國際汽車城」;2013年,嘉定在全國率先推出電動車分時租賃;2018年3月,全國首張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在嘉定發出。

因車而興、因車而名,改革開放40年來,汽車產業在嘉定逐步發展壯大,成為嘉定的特色標簽。

1984年,中德合資的上海大眾有限公司在嘉定安亭成立,嘉定抓住這國内第一家中外合資轎車企業落戶的歷史性機遇,「以市場換技術」,推動汽車產業自主化的進程。

從那時起至2000年,嘉定形成了從整車到發動機、變速箱、制動係統、電子電氣、車座椅、内飾以及各類鋼制零件等完整的產業鏈。

2000年6月,建設「汽車城」的構想首次在嘉定提出,面對又一歷史性機遇,嘉定舉全區之力推進「上海國際汽車城」建設。

上海國際汽車城的建設推進,使得嘉定汽車產業由大變強。上汽集團、沃爾沃、舍弗勒、天合等整車及汽車零部件企業先後在嘉定設立研發中心,德爾福派克甚至將全球研發總部搬入嘉定,各類研發機構的集聚,推動汽車產業由嘉定製造向嘉定創造轉變。

目前,嘉定全區擁有上海大眾、蔚來汽車、智己汽車、賓尼法利納、保時捷等整車和零部件企業300多家,國家級公共服務平台6個,研發機構100多家,汽車專業人才3萬多名,已經成為全國單體城市中汽車產業規模最大、汽車產業鏈最完善、產業集聚最凸顯的地區。

為了積極迎接新能源車的浪潮,嘉定雖然與特斯拉失之交臂,但嘉定成功引入了蔚來、智己、愛馳、華人運通等新能源汽車造車新勢力。

2018年,蔚來汽車繼合肥基地後的第二個工廠搬到嘉定的外岡鎮,站地800畝左右。2016年4月,蔚來與江淮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聯合打造的製造基地已在合肥落地,讓合肥搶在了前面。又在當年的12月,蔚來宣佈與湖北省達成戰略合作,在武漢建設長江蔚來智能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園,但後續動靜不大,最終還是投入上海的懷抱。

2021年9月,蔚來國際總部落戶嘉定,該項目將承接蔚來國際總部業務,負責蔚來在海外市場業務的規劃落地和綜合管理。這算是蔚來與嘉定的第二次牽手。

理想汽車也曾在2021年4月宣佈將在上海嘉定設立研發中心,當時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發佈的個人微博稱,理想汽車在上海的研發總部已準備的差不多,地址位於嘉定區安亭鎮,4月底可入駐,整體可容納2000人辦公。

除了蔚來、理想汽車之外,造車新勢力中還有愛馳汽車、天際汽車也都很早選擇了在嘉定安營紮寨。

目前上海已經聚集特斯拉、蔚來、威馬、天際、愛馳、智己、上汽R、華人運通等多家新能源企業,小鵬汽車與哪吒汽車的研發總部雖然與上海無緣,但二者的首家體驗店也是安排在上海。

零部件方面,嘉定也一直在吸收一些新的血液,比如吸引了汽車激光雷達廠商禾賽科技、自動駕駛企業autox、小馬智行、安波福自動駕駛技術中心等新型的創業公司。

黃浦江畔,新時代的汽車產業鏈正在崛起中。

不論是上海臨港新貴,還是汽車城嘉定,上海在汽車產業的地位與競爭力可圈可點,但北有匯聚理想汽車、小米汽車、北汽、北京現代的北京,南有匯聚小鵬、比亞迪的珠三角,旁邊還有合肥,上海能否爭得「新能源車之都」,值得期待。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2月21日
「新能源車之都」花落誰家(上)
12月21日
【焦點】整裝成下一個風口!土巴兔生態大會全面聚焦「整裝賦能」
12月21日
【行業一線】景氣度攀升!輪胎企業屢屢提價,業績拐點將至?
12月21日
【解讀】中歐、易方達、高毅紛紛現身!納思達(002180.SZ)的定增何以被「瘋搶」?
12月20日
「氫風」已至 |各地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陸續出爐,超20家概念股股價翻倍
12月20日
鼎勝新材「牽手」寧德時代,擬供貨不少於51.2萬噸電池鋁箔!
12月20日
【一語道破】新能源加速發展,英可瑞能否打赢充電樁一戰?
12月20日
【焦點】進軍新能源?四川長虹(600839.SH)牽手小鵬汽車跨界合作!
12月17日
北交所「來了」|獲北交所發行批文,威博液壓有啥看點?
12月17日
四連板!蘭石重裝(603169.SH)「氫」裝上陣,市值突破100億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