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氫風已至」的背景之下,中國上海、深圳、廣州、北京及蘇州等30多個省份不斷推出氫能相關的產業政策。其中,深圳更是近日抛出2000億的氫能產業發展規劃,點燃整個二級市場。
隨著各地氫能相關產業政策出台,二級市場凡是沾「氫」的上市企業,股價基本都是先「漲」為敬。
多個城市步入「氫」賽道,「上蘇深廣青」獲看好
在財華社《氫風已至》專題開篇中,已經指出目前全球「氫風正起」,全球能源結構不斷發生變化,氫能被視為可再生能源消納、能源儲存和運輸、能源轉型和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全球主要國家正積極推進氫能產業發展。尤其是,提出「雙碳」目標的中國,對氫能產業長遠發展十分重視,相關產業政策正不斷出台。
政策層面,早在「十三五」規劃、中國製造2025年及節能與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等相關規劃中,我國已經對發展氫能持有積極的態度,提出系統性推進燃料電池汽車研發與產業化,發展氫能源產業。
此後,與氫能相關的產業政策逐步落地,2019年兩會期間,氫能被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而到了「十四五」規劃,更是提到加速氫能產業發展。
到了2021年下半年,氫能產業相關政策及政策指引猶如雨下:
8月,《對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第5736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及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制定氫能發展戰略,研究推動將氫氣内燃機納入其中予以支持;
10月,《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及《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的通知》兩大政策中,多次提及「氫能」;
11月,《關於加強產融合作推動工業綠色發展的指導意見》中,直接提出將引導企業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推動電能、氫能、生物質能替代化石燃料;加快充電樁、換電站、加氫站等基礎設施建設運營;
12月《「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指出,要加快氫能技術創新和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氫能多元利用。
地方政策層面,據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已有30個省份、158個城市在其「十四五」規劃中提及氫能發展,已有57個城市出台地方氫能產業發展專項規劃。
據財華社梳理發現,在國家頂層設計對發展氫能持積極態度的同時,地方政府陸續出台相關政策,加大對氫能產業的支持力度。其中,12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應用經濟學院黃滢副教授發佈了《氫能城市發展潛力排行榜》中,排名前五名的上海、蘇州、深圳、廣州及青島,均在近期發佈了氫能產業發展相關規劃。
2021年9月,上海《臨港新片區打造高質量氫能示範應用場景實施方案(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完成1500輛氫燃料電池車輛應用、建成各類型加氫站點14座、年氫氣供給量不低於14000噸、年氫氣自給率不低於當年需求量的30%等目標。
2021年1月,蘇州召開氫能產業發展工作推進會,蘇州市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規劃及氫能產業發展白皮書正式發佈,到2035年,蘇州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將突破千億元產值,蘇州將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高地。
2021年12月,深圳正式發佈《深圳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1-2025年)》。根據規劃,到2025年,氫能產業規模達到500億元。展望2035年,深圳氫能產業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形成集氫氣制、儲、運、加、用於一體,關鍵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氫能產業體系。
2020年7月,廣州發佈了《廣州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19-2030年)》。根據規劃,廣州將瞄準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氫能產業中心、網絡樞紐和氫能交易中心的戰略定位,建成我國南部地區氫能樞紐。到2030年,建成加氫站100座以上,實現氫能產業產值預計2000億元以上。
2020年12月,青島發佈了《青島市氫能產業發展規劃(2026年-2030年)》,累計建成加氫站50座以上,推廣燃料電池汽車達到8000輛;氫氣年消費量超過3億標準立方,培育超過20家氫能相關企業,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的氫能相關企業5家;氫能產業年產值達到大約500億元。
二級市場沾「氫」就漲,逾20家概念股股價翻倍
隨著一系列氫能產業發展規劃的出台,讓二級市場與氫能相關的上市企業迎來一輪又一輪的上漲,但凡沾上點「氫」相關的上市企業,絕大多數都是先「漲」為敬。
從產業角度來看,氫能產業鏈條是非常長的,覆蓋能源、化工、設備、交通等多個行業,涉及氫能相關的上市企業也非常之多。
近一年二級市場投資熱度也主要圍繞在上遊氫制取、儲運、加氫站;中遊燃料電池堆、燃料電池系統及相關配件;以及下遊氫燃料電池汽車、工業及能源、和建築領域等相關題材股進行躁動。
據財華社不完全統計,A股市場與氫能相關的概念股多達126家。
據富途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12月20日收盤,年初至今,126家氫能概念股中,股價累計漲幅實現正增長的企業有115家,上漲率高達91%。其中,漲幅居前的企業有京城股份(600860.SH)、蘭石重裝(603169.SH)、致遠新能(300985.SZ)、厚普股份(300471.SZ)、浙江新能(600032.SH)、吉電股份(000875.SZ)、美錦能源(000723.SZ)等多在内21家上市企業股價實現翻倍。
需要注意的是,氫能概念股股價飙漲的背後,絕多數企業並非是受氫能相關業務業績利好刺激而大漲。
以近日股價增速最大(以60日漲跌幅)的京城股份、蘭石重裝、致遠新能三家企業為例:京城股份是氫燃料電池中遊儲氫系統領域的一員,目前來自儲氫瓶業務收入佔京城股份總收入比重非常之小;蘭石重裝是上遊氫氣製造與儲存領域成員,目前涉及氫能相關的產品尚處研發階段,對自身業績貢獻非常之小,銷售額還不足千萬;致遠新能主要收入來源是車載液化天然氣業務,在氫能領域的佈局尚處試水階段。
需要注意的是,除了京城股份、蘭石重裝及致遠新能三家企業以外,目前其他氫能相關的概念股,絕大數來自氫能相關業務收入非常之小,甚至有的連收入都沒有,僅有氫能相關技術專利而言。
而導致氫能相關的業務收入在上市公司收入結構中佔比較小的原因,很大程度上與目前我國氫能產能尚處發展初期有關。
具體言之,相較於發達國家,我國氫能產業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發展的初期階段,氫能規範標準體系有一定的滞後性,整條產業鏈各個環節協同性還處於探索磨合階段,離成長期還有不小的距離。這也是為何近期收到問詢函的氫能概念股,大部分回復問訊函的内容,都說氫能相關業務或產品尚處研發或開發階段的原因所在。
因此,從產業生命週期發展特徵來看,在產業發展初期買入這類股票的「投資者」,更多的是投機者而非投資者。
文:無為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