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稱其為中國新能源領域的最牛風投,有人說它要打造為中國版的底特律,它就是安徽省會——合肥市。
2020年11月,合肥政府發佈《關於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提出,到2025年,全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規模超過千億,整車產能達到100萬輛,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由此可看出合肥的「雄心勃勃」,正傾力將自身打造為「新能源汽車之都」。
2020年7月,安徽省科技廳下發的《安徽省2020年度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皖創新創業公告》顯示,對新引進的科技團隊,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國際先進或國内一流水平科技成果,且從事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等領域技術研發及科技成果轉化、產業化工作,合肥市(縣、區)政府支持每個科技團隊的資金不少於300萬元。對安徽省政府審定並公示無異議的科技團隊,有機會獲得不超過1000萬元的扶持資金,扶持期限不超過5年。
2020年12月,合肥發佈《創新創業人才政策》,規定在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暨智能網聯汽車領域自行租房的博士、碩士和全日制本科生,3年内可享受每人每年3.6萬元、2萬元、1.5萬元的租房補貼。
為了支持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合肥方面拿出了「真金白銀」。
2021年1月,安徽省經信廳曾表示,發展新能源汽車具有重大的戰略意義。既可促進節能減排,也能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
據安徽新聞聯播報道,2020年安徽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同比增長18.2%,其中新能源、新能源汽車分别增長41.3%和31.7%,對此貢獻最大的是合肥市。
01最牛風投
2008年,合肥曾拿出當年財政收入的一半投資京東方,該項目為合肥帶來300億元收益。2017年,合肥出資144億元與兆易創新建立合資公司合肥長鑫,該項目幫助合肥在半導體領域實現了從0到1的突破。
2020年4月合肥決定向蔚來「雪中送炭」時,外界戲稱為「一場豪賭」。
合肥向蔚來中國投資70億元人民幣,蔚來控股的蔚來中國總部項目進駐合肥,並建立研發、銷售、生產基地,打造以合肥市為中心的中國總部運營體係。蔚來中國總部項目規劃建設總部及研發基地(10億元)、第二生產基地(15億元),60個月内打造一個千億產值的龍頭企業。
交易完成後,合肥方面將合計持有蔚來中國24.1%的股份,蔚來將持有剩餘75.9%的控股股份。
蔚來的估值是根據包括整車研發、供應鏈與製造、銷售與服務、能源服務等核心業務與相關資產來計算,以上業務與資產根據2020年4月21日前30個公開交易日蔚來市值平均值的85%估值177.7億元人民幣。
有了合肥的加持,蔚來境況逐漸好轉,銷量節節攀升,蔚來的2021第一季度營收79.8億元,第二季度營收84.5億元,第三季度營收 98.1 億元,每個季度的收入同比環比都在穩步增長,前三季度的營收合計為262.4億元 ,目前現金儲備達 470 億。
合肥新橋智能電動汽車產業園區的第二生產基地的建設工作也在按計劃展開中,11 月底已經開始安裝設備,2022年三季度正式投產。
我們可以想象,蔚來汽車不僅激活了合肥汽車產業鏈,為合肥帶來豐厚的回報,還在稅收方面有所貢獻,帶動了當地的就業,一石三鳥。
關於蔚來入駐合肥,李斌也是非常看好,他直言「對地方好,對企業也好」。
很明顯,投資蔚來這一局,合肥是妥妥的赢了。
不只是蔚來汽車,在新能源汽車的風投之路之路上合肥胃口很大,似乎是來者不拒。
2020年9月,安徽省政府與吉利控股在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吉利新電動汽車公司或入駐合肥。
就在投資蔚來後的第5個月(2020年9月),合肥又參與了威馬汽車的D輪融資,由合肥政府旗下的產業投資引導基金有限公司領投,投資金額為10億元,上汽跟投,投資金額為5億元。完成D輪投資後,估值近350億元。
隨後市場不斷傳言,威馬汽車將在合肥投資180億建廠,但最終被合肥方面否決,暫無此事。也就是說,合肥對威馬汽車的投資依然處於財務投資階段,暫時沒有觸發產業鏈上的互動。
雖然沒有把威馬迎來,但合肥卻把大眾汽車吸引過來。
2020年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同時舉辦合肥製造基地開工儀式,這意味著大眾集團新能源汽車中國生產基地、新能源汽車研發中心總部正式落戶合肥,這也意味著安徽合肥成為大眾汽車集團在華又一個電動車製造基地。
大眾集團方面稱,未來3年,集團將在位於安徽的研發中心,開發基於MEB平台的車型和全新的純電動產品。
大眾集團CEO迪斯還表示,大眾集團計劃在合肥建立一個數字化中心,為集團旗下新能源產品提供車聯網和數字化服務,並將從中國輻射到大眾汽車集團的其他市場。
此外,大眾集團也在與國内外供應商協商,計劃在大眾汽車(安徽)工廠周邊建造一個專屬供應商園區。
2021年1月,合肥又與零跑汽車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參與零跑的B輪融資,對零跑汽車的投資將分兩批完成,首批投資為2億元,目前已經投進零跑汽車B輪融資,其餘18億元將在Pre-IPO中投資,零跑成為繼「蔚來」之後合肥引入的第二家新勢力造車企業。
一位零跑汽車相關負責人表示:「和合肥市政府達成合作協議之後,零跑將在合肥建立第二工廠」2021年4月30日,合肥零跑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年產能規劃達40萬輛。
不僅是參與風投,合肥還參與投資了上市公司,採用的是「循環資本招商模式」。簡單而言,即合肥投資上市公司,雙方通過合資的形式將項目實體落地在合肥,但合肥不參與經營管理。待項目成熟,國有資本在資本市場增值後退出,再循環滾動投資其他項目。比如,在京東方項目中盈利的錢已經被用於新一輪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
02拯救江淮
自家的孩子,不管怎樣都得管。
如果說合肥投資蔚來、零跑、威馬等新造車勢力,足以說明其是投資高手,那麽順手挽救岌岌可危的江淮汽車,可以說其又是戰略高手。
江淮汽車是安徽省孵化的汽車公司,2021年三季度報告顯示的股權關係如下所示:
可以看出,這是一家地道的地方政府控股的車企。然而江淮汽車近幾年的日子過得並不好。
江淮汽車是發迹於合肥的小廠,從生產汽車配件開始,逐步涉獵貨車、底盤、客車以及乘用車領域,曾創下連續20年平均增速40%以上的記錄。
江淮汽車保持20年的盈利史於2018年終結。2018一年,江淮虧損7.86億,淨利潤同比下降282%。
2019年,江淮汽車2019年營業收入達到472.86億元,同比下滑5.6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06億元,與2018年的-7.86億相比,成功實現了扭虧,但實際上,扣非淨利潤為負9.78億元,結合其在2017年和2018年的扣非淨利潤分别為負0.93億元和負18.77億元來看,江淮汽車已經連續3年扣非淨利潤為負,已經岌岌可危。
2019年,合肥政府對江淮汽車補助約為11.17億元。
為了拯救江淮汽車,合肥還積極與大眾集團聯姻,以促成江淮汽車與大眾的合作。
2017年6月,江淮汽車與大眾集團就曾合資成立新能源企業「江淮大眾汽車有限公司」,隨後在同年12月28日雙方又簽署備忘錄計劃成立輕型商用車合資公司。
2020年大眾正就並購江淮汽車集團50%股權步入最後的談判階段,大眾汽車準備以至少人民幣35億元的價格收購江淮汽車母公司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50%的股權。
目前已經交易完成,江淮汽車的股權結構顯示,大眾與安徽國資委各佔50%。
有了大眾的加持,江淮汽車至少有了一定的靠山,出現扭虧為盈的局面,開始復活。
2021年上半年,江淮汽車實現營收224.33億元,同比增長13.94%;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8億元,同比增長424.02%。2021年三季度業績預增公告顯示,公司1-9月份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預計1.95億元左右,同比增長360%。
03牽手傳統車企
傳統車企,合肥也不想錯過。
2020年底,比亞迪新能源動力電池生產基地項目已簽約落戶合肥,該項目總投資60億元,未來主要從事新能源電池電芯、模組及相關配套產業等核心產品的製造。
2021年7月,安徽方面與比亞迪就推動全面戰略合作進行商談,比亞迪將與合肥合作的相關項目將於2021年8月底開工建設。
8月3日,據長豐縣發改委的項目備案信息顯示,比亞迪合肥項目已完成備案,此次完成備案的項目總投資為60億元,項目建成後將具備40萬輛新能源汽車高端核心配套零部件生產能力。
另外就是與吉利的合作,2020年9月初,安徽政府方面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在合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正式簽約。根據協議,吉利汽車智能純電動汽車公司總部研發基地和生產基地將落戶合肥市,雙方在汽車輕量化、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等方面展開合作。
吉利控股計劃在合肥成立一家名為「Lingling Technologies 」的智能純電動汽車公司。這家公司在未來將獨立於傳統汽車部門之外,專門負責管理吉利控股旗下基於SEA浩瀚智能進化體驗架構生產的車型。
此項目為吉利智能電動汽車總部研發基地和生產基地,位於合肥市北城新區,總佔地面積一千二百多畝。
不只是整車廠,合肥還在大力培育有利於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的土壤和環境,目前,合肥已集聚蔚來、江淮、大眾汽車(安徽)、安凱、長安、奇瑞(巢湖)、國軒高科、華霆動力、道一電機、科大智能、澤清新能源、銳能科技、科大國創新能源、明天氫能、安徽巡鷹、和行出行等新能源企業120餘家,形成了50多條涵蓋整車、關鍵零部件、應用和配套的完整產業鏈。
合肥是最早出現在我國新能源汽車「十城千車」工程名單中的城市,也是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最為重視的城市之一,也是有望摘得「新能源汽車之都」的城市。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