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次新股板塊妖股頻出!
鎮洋發展(603213.SH)自12月6日漲停以來,股價連續拉升,8天最高漲幅超80%。不過12月15日臨近尾盤,該股股價卻出現大幅跳水,幅度達14%,日換手率高達61%。
公司在12月14日股價異常波動公告中表示,公司目前生產經營活動一切正常,不存在影響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異常波動的重大事宜、未發現存在對公司股價可能產生重大影響的媒體報道、市場傳聞以及其他股價敏感信息。
妖股高潮,遊資兇猛
最近市場迎來一眾妖股,如拓新藥業,上聲電子,宇晶股份,九安醫療,陝西金葉,中銳股份,京城股份,啓明信息等,最大漲幅均超過100%,從這些個股的特徵看,明顯沾邊「超跌」「次新」「低價」三個特點,且有些股票兼具三者的共同特徵。
在上述個股的龍虎榜中,各路知名遊資席位頻頻現身,出現頻率比較高的有如遊資「小鳄魚」所在的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南京太平南路證券營業部、方新俠所在的興業證券陝西分公司、章建平所在的國泰君安上海江蘇路營業部、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華鑫證券深圳益田路營業部等。
「可以發現,從k線形態上看,幾乎所有的牛股從剛啓動時基本就是主升浪,很多股票之前還有過一段蓄勢。要回避趨勢不明、方向不明的股票。遊資喜歡創新高、股價超過前期平台和籌碼密集成交區的股票。」針對近日行情,深圳一遊資人士李奧表示。
那為什麽在充滿變數的11月,超跌股、低價股、次新股會出現大規模爆發的行情呢?
「這是‘否極泰來’的結果。」海通證券高級投顧張亮表示,「首先,10月下旬,新股上市出現了開盤‘破發’的情況,過往數據顯示只有當行情極度低迷時,才會出現這種極端情形,且這種現象一旦出現往往意味著次新股大級别行情啓動,於是次新股特别是超跌次新股,果然在本月成為了領漲主力。
其次,創業板這輪結構性牛市已3年多了,而很多超跌股還在底部徘徊,理論上也有強烈的補漲要求。次新股和低價股普遍總市值較低,不需要耗費多少資金就可以把股價拉起來,從而成為遊資圍獵的重點對象。
不過,風險因素同樣也在積累,鎮洋發展尾盤的跳水14%就是典型。此外,躍嶺股份,中銳股份均高位放量大跌超10%,或顯示出妖股炒作露出疲態,股價大漲積累的風險不可輕視。
氯堿化工企業,受益供給側改革
鎮洋發展坐落於國家級石化產業園區寧波石化經濟技術開發區,從2004年成立至今,經過1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一家以氯堿化工為基礎,同時涉及有機化工、化工新材料,集生產、經營、研發為一體的現代化工企業。
業績方面四平八穩,2018年到2020年,其營收分别為11.54億元、11.37億元和11.52億元,淨利潤分别為1.08億元、1.27億元和1.37億元,上述指標三年同比波動均不大。
不過今年,公司卻迎來爆發。2021年前三季度營收為12.95億元,同比增幅達67.13%,淨利潤為2.56億元,同比增長308.4%。
行業整體利好或許能解釋上述三季度的亮眼業績,東亞前海證券的一份化工行業研報顯示,2021年上半年氯堿行業利潤水平和盈利質量均大幅提高,行業整體實現歸母淨利潤同比增長近400%。
背後的大邏輯是供給側改革,近年來在國家出台一係列去產能政策後,氯堿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整體供需情況得到很大改善,行業集中度不斷提高,已形成一批規模化、大型化的氯堿生產企業,行業發展更加健康、總體效益穩中向好。
抛開行業因素外,公司的成本管控的能力,也較為出色。
鎮洋發展的氯堿主要成本就在能耗上,這些年公司持續對標一流企業降低能耗,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公司2020年燒堿產品綜合能耗指標位居全行業第二名,被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授予全國能效‘領跑者’標桿企業稱號。針對錯峰電價不同,公司精打細算,進一步做好氯堿裝置電力錯峰運行。
此外,公司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充分研判大宗原材料價格走勢,踏準採購節奏,並大力拓展原材料採購渠道,儘可能降低原材料的成本。
不過,中金公司卻認為,10月下旬以來,受煤炭、天然氣為代表的能源產品價格大幅回落,供應端限電限產影響減弱及化工品價格過高對下遊需求產生一定衝擊等因素影響,化工產品價格指數衝高回落。目前化工產品價格仍處歷史高位,但在國内需求增速回落,海外產能利用率復蘇,供給端產能緩慢擴張及成本端壓力隨煤炭價格下滑減輕的共同作用下,化工產品價格中長期將逐步回落。
由生意社數據可以看到,氯堿價格確實調整明顯。氯堿畢竟屬於傳統化工周期品,行業集中度一般,如果價格下行,勢必影響相關公司的利潤表現,維持盈利的高增長似乎並不容易。
結語——
鎮洋發展本次IPO募投項目為「年產30萬噸乙烯基新材料項目」。董事長王時良表示,募投的乙烯基新材料項目主要是生產高端的聚氯乙烯(PVC),可以用在醫療、汽車、家裝等行業,進一步延伸產業鏈,提高產品的附加值。
公司在守成之外,不忘開疆拓土,作為浙江國資委控股的化工企業,實屬難得。
不過鎮洋發展在目前周期品價格下調的背景下,加上股價被市場瘋狂追捧之時,投資者也需「留一份清醒」,警惕大漲之後的調整風險。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