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9月18日消息,針對實踐中出現的部分網下投資者重策略輕研究,為博入圍「抱團報價」,幹擾發行秩序等新情況新問題,證監會在加強發行承銷監管的同時,對《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證券發行與承銷特别規定》進行適當優化。修改後的《特别規定》自2021年9月18日起施行。
證監會同時指導滬深證券交易所、中國證券業協會同步完善科創板、創業板新股發行定價相關業務規則及監管制度,推動市場化機制更有效發揮作用,促進博弈均衡,提高發行效率。
此次修訂内容主要包括四方面:
一是完善高價剔除機制,將高價剔除比例從不低於10%調整為不超過3%;
二是取消新股發行定價與申購時間安排、投資風險特别公告次數掛鈎的要求;
三是加強詢價報價行為監管,明確網下投資者參與詢價時規範要求、違規情形和監管措施,涉嫌違反法律法規或證監會規定的,上報證監會查處或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四是與中國證券業協會《註冊制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承銷規範》修訂相銜接,取消發行價格超出投價報告估值區間範圍需說明差異的相關要求。
筆者注意到,早在8月20日,滬深交易所宣佈,擬修訂科創板、創業板股票發行與承銷相關業務規則,並於當日起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截止時間為2021年9月5日。如今算是政策落地,並不讓市場趕到意外。
而事情的起因,筆者查詢到以下事件:
8月13日晚間,上交所連發5份監管措施決定書,對5家機構採取書面警示、監管談話等監管措施。5家機構在科創板首發股票網下詢價過程中存在詢價流程不規範、報價缺少依據等違規行為,包括一家基金公司——鵬華基金,一家保險公司——平安養老保險,以及三家私募——深圳誠奇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少薮派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上海明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等。
同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宣佈對19家網下投資者採取自律措施,同樣劍指科創板網下投資者報價問題。深交所也在前一日宣佈對相關9家網下投資者開展專項檢查。
根據上交所公佈的監管措施決定書,5家機構均存在兩方面問題:一是詢價決策流程不規範,相關内部控制存在缺失;二是報價結果缺少客觀研究支持與合理解釋,未能體現出在充分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理性報價。
在注冊制下,科創板、創業板實行市場化定價,網下投資者報價是新股價格確定的基礎,機構投資者也被認為是承擔了專業定價的職責。
去年9月,科創板新股上緯新材超低價發行事件曾引發市場高度關注,其發行價格為2.49元/股,不到投價報告的四分之一,此發行價格使得上緯新材上市時的市值剛剛達到10億元的上市標準,發行價再低一分就可能發行失敗。
承銷保薦是券商最為重要的業務之一,隨著北交所的設立,全面注冊制的步伐在加快。我們一起看看今年1-8月的承銷數據。哪家券商最強?
2021年1-8月,兩市共計新增333家上市企業,其中創業板新增數量最多,達123家。此外,科創板新增116家,主板新增94家。
1-8月,共有55家券商參與了新增上市企業的保薦承銷工作,合計賺得承銷保薦費用165.80億元。
其中,中信證券成為1-8月券商承銷保薦費用的第一位,合計賺得承銷保薦費用22.81億元。海通證券、中金公司分别以13.74億元、11.15億元位列1-8月券商承銷保薦費用排行第二、三名。
前五名券商合計賺得承銷保薦費67.49億元,佔前8個月保薦承銷費用總額的40.71%。
附表(見下):今年1-8月各券商承銷保薦業務情況排名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