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工智能新興企業衝刺IPO的路上,後來者雲從科技超過早前人氣大熱的曠視科技,即將登陸科創板。
7月20日,雲從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雲從科技」)通過科創板上市委審議,有望成為「AI四小龍」第一股。
2020年年底,「AI四小龍」依圖科技、雲從科技、曠視科技接連遞交IPO招股書,在這場激烈的爭奪賽中,依圖科技主動撤回上市申請,雲從科技率先過會,IPO進程領先曠視科技。
雲從科技成立於2015年,是「AI四小龍」中最年輕的選手,被外界視為AI「國家隊」選手。
這不僅因為公司孵化於中科院重慶研究院,創始人周曦也是受邀回國創業有關,還與公司在融資中獲得政府基金青睐有關。
1981年出生的周曦履歷「爆表」,他自2006年從中科大碩士畢業後,赴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計算機視覺之父黃煦濤教授,專注於人工智能識别領域的計算機視覺研究。
畢業後周曦在IBM TJ Watson研究院、微軟西雅圖總部研究院、NEC美國加州研究院等多家著名研究機構工作過,並先後7次在計算機視覺識别、圖像識别、音頻檢測等國際挑戰賽奪冠。
2011年,中國科學院計劃在西南地區籌建研究院,現任中國科學院重慶研究院院長的袁家虎三次赴美與黃煦濤及周曦見面,希望能夠為國内引進全球頂尖科技人才。周曦選擇回國,在中國科學院重慶綠色智能技術研究院的支持下從事人工智能領域的研究。
2015年,周曦率領團隊成立雲從科技,主要研發人臉識别技術。這段時期正好是人工智能風口,雲從科技表現出超高的吸金能力。
企查查顯示,雲從科技已經獲得6輪融資,投資者有海爾金控、中國互聯網投資基金、工商銀行、張江星河等知名機構。公司B輪和C輪融資還獲政府基金積極參與,包括廣州市政府、廣州南沙金控等。
在此期間,雲從科技估值也火速蹿升,據企查查顯示,在成立三年後的2018年,經歷B+輪融資後,公司估值就已經達到2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29億元。而完成2020年C輪融資後,投後估值超250億元。
此後一度人工智能落地緩慢,AI領域融資熱情從2018年開始回落,到今天變得冷卻,一定程度造成行業公司上市難的情況。
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在2020年曾公開表示,「不少AI公司割了投資人的韭菜,很多VC因為虛榮心想要參與AI項目,導致AI公司估值膨脹。」
創始人團隊強大的科研背景、「AI國家隊」,這些特徵都決定雲從科技的在領域内的技術實力絕對不弱。
公司自主研發的跨鏡追蹤(ReID)、3D 結構光人臉識别、雙層異構深度神經網絡和對抗性神經網絡技術等人工智能技術均處於業界領先水平。
其中,跨鏡追蹤技術獲得首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冠軍;3D人臉重建、OCR、語音、機器閱讀理解等技術在世界權威數據集刷新紀錄;深度學習、視覺識别等領域論文在國際人工智能領域頂級學術會議與期刊上發表。
強大的技術實力奠定了雲從科技的行業地位。
公司參與人工智能國家標準、公安部行業標準等30項國家和行業標準制定工作,並同時承擔國家發改委「人工智能基礎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和「高準確度人臉識别系統產業化及應用項目」、工信部「基於自研SoC芯片的高準確度人臉識别產業化應用」等國家級重大項目建設任務。
人工智能行業技術叠代快,技術的投入與升級是保持核心競爭力的必要手段。為加強技術研發和創新,提升競爭力,雲從科技大力投入研發,2018-2020年研發費用分别為1.5億元、4.5億元、5.8億元,佔各期營收的比例分别是30.61%、56.25%和76.59%。
雖然研發投入持續增長,但前期技術研發能否順利進行商業轉化尚值得商榷,尤其是人工智能行業尚處於發展初期,技術及應用場景叠代快,技術的產品化和市場化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
2020年,由於芯片設計成果未達預期,且EDA軟件和生產流片遭遇限制,雲從科技終止「人工智能SOC芯片研製及結合高準確度人臉識别技術的產業化應用」項目。
技術轉化商業場景難度較大,雲從科技的虧損一直在擴大。招股書顯示,2018-2020年雲從科技的營收分别是4.8億元、8.1億元、7.5億元,相應淨虧損1.8億元、17.1億元、6.9億元。
研發投入持續增加、研發成果未能及時轉化等因素下,雲從科技何時盈利尚沒有預期。
對於這類新興科技公司,戰略虧損可以理解,但當下激烈的市場競爭是雲從科技發展前路躲不過去的挑戰。
人工智能賽道選手濟濟、競爭激烈。
具體到CV(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細分領域,其主要研究如何用機器代替人對目標進行檢測、識别、跟蹤和分析,並進一步做圖形處理。目前這一技術最成功的商業轉化場景是安防。
雲從科技在這一領域的競爭者極多,除了「CV四小龍」商湯、曠視、依圖,公司還面臨還谷歌、百度、華為等互聯網大廠,以及安防龍頭海康威視、大華股份等跨界競爭。
雲從科技與「AI四小龍」的競爭主要體現在核心算法技術實力的比拼,也包括人工智能應用和行業解決方案的較量。
最早進入安防領域的是依圖科技,早在2013年,依圖就拿下蘇州市公安局車輛品牌識别系統的訂單;曠視則向政府提供安防能力。
而海康威視、大華等傳統巨頭仍佔據90%以上的安防市場,其中,海康威視在綜合安防領域,連續8年蟬聯視頻監控行業全球第一,擁有全球視頻監控市場份額的24.1%。
這些巨頭在硬件研發和供應鏈方面有著深厚的護城河,使得雲從科技這類新興人工智能企業需不斷尋求差異化優勢才能立足。
行業激烈的競爭體現在業績上,「CV四小龍」均處於虧損狀態,寒武紀也不例外。而海康威視、大華、科大訊飛、虹軟科技早已實現規模化盈利。
從盈利能力看,雲從科技的綜合毛利率少了點競爭力,低於同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在中美貿易摩擦背景下,2020年 5月至今,美國商務部宣佈將包括雲從科技在内的多家中國公司及機構列入「實體清單」,對公司採購境外廠商的芯片、服務器等器件產生一定限制。
目前雲從科技已經制定國產器件替代方案,但由於方案落地需要一定驗證時間,客戶對使用替代器件的產品認可具有不確定性等因素,可能會對公司的生產經營產生一定影響。
此外,對於雲從科技這類具備人臉識别技術的企業,個人信息安全成為市場關注焦點。
雲從科技服務對象包括金融、交通出行、城市治理等行業的機構客戶,涉及中國工商銀行等超過100家金融機構,全國30個省級行政區政法、學校,以及北京、上海等地的主要機場,將產生海量個人信息數據。
公司業務開展過程中涉及「個人信息數據」的個别事項主要為研發過程中的數據訓練以及為部分客戶提供的公有雲服務,其中該公有雲服務包括聯網鑒身和智慧商業業務範圍内的智慧房地產案場解決方案。
在個人數據使用過程中,已通過授權書等方式獲得相關個人信息主體或委託方的同意,並依法採取了法律規定的安全保護技術措施。
在這個大數據社會,具備頂尖人工智能計算機視覺技術的雲從科技正是新興產業發展的大勢所趨,但公司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仍待市場驗證。
撰稿:砍柴人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