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財華洞察|「1分錢充電」的充電樁:新基建加成光環還在嗎?
原創

日期:2021年8月25日 下午9:35作者:許螣垚編輯:Sukie

據央視財經8月24日報道,今年充電樁市場資本瘋狂湧入,高融資、拼低價是現在充電樁行業的特點,甚至還有企業喊出「1分錢充電」的口號,引起部分企業發文抗議和當地行業協會的約談。

財華洞察|「1分錢充電」的充電樁:新基建加成光環還在嗎?

充電樁作為新基建子板塊之一,同時也屬於新能源產業鏈,上半年似乎已經被大家遺忘。WIND充電樁指數今年上半年持續在低位徘徊,毫無波瀾。新能源領域中,筆者曾在之前寫過隔膜投資邏輯(鋰電池相關)、自動駕駛投資邏輯、氫能源投資邏輯,現在就梳理下充電樁的投資邏輯。

(筆者按:隔膜投資邏輯詳見文章《新能源產業中這個細分領域有大機會,誰是龍頭?》、《恩捷股份大手筆投資,股價2年6倍,能否再創佳績?》、自動駕駛投資邏輯詳見文章《近300家機構紮堆調研,股價1年翻兩倍,中科創達有何魅力?》、《國内自動駕駛現狀:「變形金剛」離我們還有多遠?》、氫能源投資邏輯詳見文章《淨利增20倍的美錦能源,預示著氫能是下一個鋰電?》、《10萬億市場空間燃爆,美錦能源再次漲停!》)

充電樁規模快速增長,下一個風口?

近年來,隨著國内新能源車保有量持續上升,充電基礎設施的建設也開啓了加速度。其中,對全社會車輛開放使用的公用充電樁更是吸引了不少企業和投資者的目光。多家充電樁運營商在今年陸續宣佈完成規模數億元的新一輪融資,市面上還有許多新企業入局,其中有許多是聚合平台型的運營商,也就是不建設自有的充電基礎設施,只將現有場站接入運營。

充電樁近年持續保持快速增長。以北京為例,公共充電樁保有量連續多年保持2位數增長。在全國範圍來看,據央視財經報道,目前國内現有各類公共充電樁數量達95萬台,在過去一年中的(2020年8月-2021年7月)每1個月就平均新增約3.2萬台。

而在行業内,進入者眾多。天眼查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充電樁相關企業(全部企業狀態)年注冊量逐年上漲,近8成的充電樁相關企業成立於近5年。具體來看,2016-2020年,我國充電樁相關企業年度注冊增速均在30%以上。2015年,我國僅有約5,000家充電樁相關企業注冊成立,而2020年新增的充電樁相關企業數量超過2.9萬家,為2015年的近6倍。

隨著充電樁數量快速增長,入局者增多,充電樁企業運營競爭非常激烈,甚至有企業發出「1分錢充電」的口號,遭到行業抵制。不久前,國網(山東)電動汽車服務有限公司在青島發佈一紙聲明,「強烈抵制個别充電運營商引入野蠻資本大搞1分錢充電、零服務費等低價促銷和惡意競爭行為」(筆者按:這里的個别充電運營商,特指星絡充電,見後文)。這番場景,是否像極共享出行、社區團購等新興市場剛出場時,補貼開路、免費先行?

被遺忘的充電樁:新基建板塊的「光環」還在嗎?

充電樁其實去年火過一陣,但後來似乎被遺忘了,據WIND充電樁指數,今年上半年整體板塊表現在低位持續震蕩,毫無波瀾。

自從2020年初高層公佈新基建七大領域後(筆者按:據高層公佈的新基建七大領域為: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充電樁走入了資本市場的視野。若細細梳理充電樁行業的政策,其實早在2015年就有相關政策扶持。

財華洞察|「1分錢充電」的充電樁:新基建加成光環還在嗎?

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規劃中指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以此推算,華安證券保守預測未來5年新增充電樁空間約為350萬台。

財華洞察|「1分錢充電」的充電樁:新基建加成光環還在嗎?

2021年8月19日,商務部發言人高峰強調在充電等環節為新能源汽車創造便利,川財證券認為,充電樁是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充電設施的完備是推動汽車電動化轉型進程加快的基礎保障,因此在電動汽車滲透率快速提升的同時,充電樁建設也必須提速。

總結一下,有政策扶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行業入駐企業數量快速上漲,如此來看,充電樁的新基建「光環」仍然還在,這從上文充電樁建設規模快速擴大的數據中也能看出。而在股價表現上,WIND充電樁指數在7月後開始瘋漲,一改上半年的沉悶表現。7月1日至8月16日最高點時,1個半月板塊漲幅為39.30%,年化收益率達到了1132.10%,不過近一周有所調整。

財華洞察|「1分錢充電」的充電樁:新基建加成光環還在嗎?

中信建投在近日研報中表示,充電樁下遊需求超預期,行業空間值得重視。該機構預計充電樁行業在十四五期間將加速發展,賽道估值有望提升。

充電樁產業鏈梳理

想要參與投資,就必然先研究產業鏈。中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樁行業產業鏈分為三個環節:產業鏈上遊參與者為建設充電樁所需設備的制造商;產業鏈中遊參與者為充電樁運營商;產業鏈下遊參與者為充電樁用戶,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和個人消費者。

財華洞察|「1分錢充電」的充電樁:新基建加成光環還在嗎?

產業鏈上遊:上遊參與者主要是充電模塊、濾波設備、監控計費設備和電池維護設備等充電樁設備制造企業。充電設備成本是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的主要成本,其中充電模塊是充電設備的核心和主要成本來源。

上遊對應的上市公司有:英可瑞(300713.SZ)、奧特迅(002227.SZ)和盛弘股份(300693.SZ)。

產業鏈中遊:中遊運營主體可分為三大類,包括專業化運營商、政府和整車企業,三類企業實行多種充電樁運營模式。其中專業化運營商主導模式為當前主流運營模式,佔公共充電樁運營市場份額的75%以上;國有企業其次,佔公共充電樁運營市場份額的20-25%。

不同的運營模式與代表公司梳理,可參考下表:

財華洞察|「1分錢充電」的充電樁:新基建加成光環還在嗎?

產業鏈下遊:下遊的參與者包括新能源汽車整車企業和新能源汽車個人用戶。整車企業得益於產業鏈上遊與中遊的充電樁建設與運營,利用快速佈局的充電網絡作為開拓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有力基礎,同時進一步加強與上中遊的合作,推廣汽車產品。個人用戶在新能源汽車購車成本不斷降低和充電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背景下,購車意願增強,帶動全產業鏈市場需求的增長。簡單來說,這是一個合作共赢、共同成長的格局。

代表的公司,大家就比較熟悉了,除了國外的特斯拉外,國内主要有比亞迪、北汽新能源、造車新勢力(蔚來、理想、小鵬)等。

充電樁現狀、路線之爭與發展趨勢

目前充電樁運營商有兩種形式:

一種是自家有樁,星星充電、特來電、e充電均屬此類,盈利主要來自於充電樁基礎設施服務,售電過程中實現的「批發零售價差」或者「峰谷電價差」;

另一種是聚合平台,主要匯集各類中小充電樁企業,類似「充電界的高德」,以價格和更多的充電樁服務用戶,從中賺取差價,或者基於用戶數據價值獲取盈利。上文提到的「1分錢低價充電」一般會出現在聚合型平台上。此前被國網(山東)指責的星絡充電,正是聚合平台。

而在發展路線上,也有兩條路:

一個是通過充電,另一個是通過共享換電。

在充電方向上,目前國内主要有特來電(為特銳德子公司)、英飛特、科大智能、奧特迅等;換電方向上,主要有中恒電氣、許繼電氣、北汽藍谷等,供電解決方案的路線之爭成為焦點。

這里的區别,對於消費者來說,就是充電時間的長短。奧動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技術副總裁蘭志波介紹道,換電的時間更短,效率更高。他表示,「換電不僅是快,而且彌補充電的不足,為用戶打造一個全場景的能源補給服務解決方案。」

但目前換電面臨成本高的問題。主營充電網業務的特來電董事長於德翔表示,換電的成本高於充電,很難形成商業閉環。「成本高,轉嫁到用戶身上用戶不會買單,但是不轉嫁,又無法盈利。換電同樣需要鋪設大的網絡,投資規模遠大於充電。」

從兩者技術趨勢上看,一方面是大功率快充趨勢,隨著電池高倍率性能提升,超級充電目標是乘用車5分鍾充電可實現300Km+以上續駛里程。另一方面是換電共享化趨勢,快換技術將趨於成熟,預期將率先在出租/網約車、重載車領域大範圍應用,由ToB帶動ToC,形成換電平台和共享電池租賃業態。

此外,業内人士接受央視財經採訪時表示,充電數據也將帶來潛在的收益。由於充電時車機與充電樁會進行數據交換,汽車的電池等信息也將為未來更多的增值服務提供有價值的數據資源。這些領域,行業玩家都在提前探索佈局。

筆者在8月24日文章《國内自動駕駛現狀:「變形金剛」離我們還有多遠?》中寫道,目前新能源車企更注重用戶「體驗感」的提升,技術上採用硬件預埋+OTA軟件激活/升級的方式實現,而在收費模式上,已有收費向「免費」過渡的趨勢,未來新能源產業拼的不僅僅是車的硬件,拼的更多是軟件和體驗感,而數據和流量,則是提升「軟件」的基礎,大數據就是汽車電子化、智能化的「石油」。所以,充電數據帶來的潛在收益,是很有想象空間的。

浙商證券認為,充電樁領域有兩條投資主線:1)重點關注具有先發優勢、資金規模、品牌效應的龍頭運營企業【特銳德】、【萬馬股份】。2)隨著特斯拉加速充電樁國產化,建議關注潛在供應商標的【科士達】、【英可瑞】、【盛弘股份】等。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8月25日
【趣點】華辰裝備突發利空!板塊行情走弱,工業母機概念要熄火?
8月25日
【窺業績】容百科技中期利潤暴漲約5倍!得「鎳」者得天下?
8月25日
【市場觀潮】北方稀土(600111.SH)近2個月大漲133%,市值突破1700億元!
8月25日
【熱點零距離】「缺芯荒」升級?芯片廠拼命加價,車企拼命搶芯
8月25日
六氟磷酸鋰「火熱來襲」|一波波漲價潮席卷而來,誰將在浪尖起舞?
8月25日
【熱點零距離】中期淨利同比增151%!天賜材料斥資55億元擴產,股價應聲漲停
8月24日
【聚焦增減持】慘遭大股東清倉,年内翻倍半導體牛股神工股份會被打回原形嗎?
8月24日
【市場觀潮】看臉的時代!「醫美茅」愛美客(300896.SZ)半年報利潤暴漲188%
8月24日
萬億「陽光」賽道|晶澳科技:Q2業績超預期,組件巨頭前景如何?
8月24日
【焦點】絕代「雙焦」領漲兩市!供需提振,煤企業績紛紛報喜!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