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板上市不久的華綠生物(300970.SZ)最近話題不斷。
首先,在今年創業板指數大漲的背景下,公司股價卻出現破發;其次,公司利潤分配暨高送轉方案引發市場關注,並且收到深交所問詢函;最後,在剛上市後,公司歸母淨利潤就出現大幅下滑,預計下降區間約在100.00%-92.97%。
作為金針菇行業「四大龍頭」之一,華綠生物為何剛剛上市就顯出疲態?公司上市即分紅的豪氣還有幾分?
華綠生物是國内領先的食用菌工廠化生產企業之一,從事食用菌的研發、工廠化種植及銷售業務,主要產品為金針菇、真姬菇(包括蟹味菇、白玉菇)等食用菌產品。
從過往業績看,華綠生物是一家小而美的企業,公司營收規模從2018年的3.94億元,穩步提升至2020年的6.09億元;同期歸母淨利潤規模從0.56億元提升至1.33億元。
2021年4月12日,公司在深交所創業板成功上市,發行1459萬股,發行價為44.77元,募資6.53億元。
扣除各項發行費用後,華綠生物此次募集資金淨額為5.96億元,主要用於江蘇華綠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一廠技術改造項目、泗陽華茂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改造項目、年產3萬噸真姬菇項目。
然而就是這麽一家小而美的農業高新技術企業,卻在上市不久便股價遭遇破發。
回想4月12日上市當天,華綠生物開盤價為100元,當日收盤價為83.88元,較發行價上漲87.36%,市值為48.94億元。
而截至7月15日收盤,公司股價報收23.19元,市值27.06億元,短短三個月跌去72%。
華綠生物股價破發或與其在資本市場的動作有所關聯。
在上市16天後,4月28日,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2020年度利潤分配暨高送轉方案,擬每10股派發現金股利5.2元(含稅),合計派發現金股利3034.2萬元(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10股,合計轉增5835萬股。
華綠生物這一舉動引發市場關注,當天創業板公司管理部向華綠生物下發關注函。
創業板管理部的質疑主要集中在:
第一,華綠生物股權較為集中,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餘養朝持有公司股份佔總股本比例為30.84%,餘養朝配偶阮秀蓮持股比例為8.30%,是否存在向控股股東及其關聯人現金分紅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形;
第二,公司在業績微增的情況下,採取該分配方案,是否與公司業績成長性是否匹配,是否存在炒作股價的情形等。
華綠生物在回復關注函時表示,公司目前自有資金相對充裕,現金分紅的資金來源於公司經營積累。
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貨幣資金約1.92億元,另持有結構性存款約3906萬元,而短期借款僅約4003萬元。
「基於穩健的經營能力和良好的財務狀況」,華綠生物頂住市場質疑,按既定方案實施權益分派。
分紅的喜悅還在高潮,華綠生物的業績下滑卻讓人猝不及防。
7月14日,華綠生物發佈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告,歸母淨利潤出現大幅下滑。預告顯示,上半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約為0.00萬元–500.0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7116.11萬元下降92.97%-100.00%
公司業績下行深受銷售端和採購端市場環境的影響。
上半年食用菌市場價格整體下行,導致銷售端產品銷售單價下降。根據華綠生物公告,2021年1-6月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金針菇月度平均售價為5.23元,較去年同期6.54元下滑20.03%;金華農產品批發市場金針菇月度平均售價也從去年上半年6.87元,降至今年上5.31元,下降22.70%。
與此同時,採購端原材料價格波動導致公司成本上升和毛利率下降。上半年食用菌生產原材料價格上漲較大,以公司主要原材料米糠和麸皮為例,2021年1-6月,該等原材料的市場價格均增加較多,漲價幅度超過40%,由此帶來單位成本的大幅增加。
華綠生物業績下滑對衝了一部分權益分派的喜悅,公司回復函里的經營穩健似乎面臨挑戰。
除了上述大環境對行業造成的負面影響,華綠生物還要面對金針菇市場激烈的市場競爭。
華綠生物主營產品金針菇賽道基本已實現全工廠化生產或半工廠化生產,根據中國食用菌協會工廠化專業委員會數據,前15家金針菇工廠化企業佔據了約78%的全行業生產產能。
其中華綠生物在工廠化規模生產金針菇企業中排名第四,前面三家分别為A股上市的雪榕生物、眾興菌業,以及被豫園股份收購的如意情生物科技。
在金針菇這個細分賽道,工廠化集中度化程度高,競爭較為激烈。與前述三家同行相比,華綠生物在產能、產品結構、營收規模方面都不佔優勢。
產能方面,華綠生物招股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末,雪榕生物食用菌日產能為1200噸。眾興菌業食用菌日產能為965噸;如意情數據暫缺;而華綠生物的日產能則為330.02噸/天。
產品結構方面,華綠生物以金針菇為主營單品,產品結構較為單一,2018-2020年,金針菇的銷售額佔公司總銷售額的比例為91.12%、92.20%和90.83%,一旦金針菇價格因市場競爭惡化,對公司業績衝擊較大。
而公司主要競爭對手雪榕生物主要產品包括金針菇、真姬菇、香菇等,2020年金針菇佔收入比例為73.83%、真姬菇佔收入比例為16.95%,可以有效對衝潛在風險。
與已經上市的雪榕生物、眾興菌業相比,華綠生物的營收規模並不突出。2020年,雪榕生物營收約為22億元、眾興菌業約為15億元,而華綠生物約為6億元。
雖然貴為金針菇四大龍頭之一,但華綠生物關鍵業績指標還是落後於前三大企業。疊加今年上半年剛上市就遭遇業績大幅下滑,華綠生物該如何對投資者交代?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如何挽回業績?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