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起初的目標其實是非常樸實、簡單甚至自私的,但這些目標就是不斷實現更大目標、成就更大的事業的必經之路。」——李想
有些人的理想,注定在荊棘叢生的遠方,要披荊斬棘、千辛萬苦才能達成。
作為泡泡網、汽車之家創始人,連續創業成功的李想本應該在功成名就後,閑雲野鶴、遊歷四方,但他卻選擇第三次創業,還選擇了最難啃的骨頭——新能源汽車。
這或許就是80後企業家敢想敢幹的地方,不囿於小成,要做大理想。在連續創業中,李想的目標開始變得宏大,從對汽車的紙上談兵,到下水造車,對手更強悍,前途也更兇險,最要命的還有錢和技術的挑戰。
做新能源汽車後,李想成了一名「鬥士」。
選擇新能源汽車賽道,李想很忙。
商場如戰場,創業如同打仗,選擇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李想,就成了一名鬥士。
近日有網友發視頻表示,理想ONE汽車的座椅上有疑似水銀的物質,甚至比10個溫度計里的還多。
李想在微博上第一時間做了回擊:
連用水銀(汞)投毒的栽贓視頻都能拍攝出來,還大規模傳播出來,實在厲害!誰在操作?
他還順手轉發了一條遊族網絡創始人林奇被投毒的案件,火藥味十足。
「水銀」事件如何化解尚不得知,但可以想象的是,選擇做新能源汽車,遠沒有李想前兩次創業那麽順利。
在「水銀」事件之前,理想汽車的增程式技術也曾被人诟病,甚至面臨用戶口碑滑坡。
理想汽車並非一般意義上的純電動車,它還配備了一套「發動機+發電機」,用來給電池充電,是為增程模式。
在現有新能源電池技術下,李想的技術確實解決了新能源汽車里程和充電問題。但同時也遭到各界質疑,認為並非創新,而是一種能源和效率的浪費。
技術是新能源汽車的底層建築,如果外界對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的技術信念倒塌,那這家企業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和風險。
在李想一心追求的技術叠代上,理想的用戶口碑似乎出現滑坡。2021年5月,2021款理想ONE發佈,其優越的性能大幅跑赢20款,但只加價一萬元。
一些老用戶跑到李想微博上去吐槽,21款理想ONE的性能太高,自己去年才提的20款價格要大幅度縮水。
這些棘手問題如何化解?李想的新能源汽車夢想會不會搖擺?
在各種尖銳的批評和質疑下,李想一改以往書生氣質,在回應各路質疑上態度堅定決絕,像是一名鬥士,隨時要為他的新能源事業一戰。
「鬥士」李想是典型的80後企業家。
他出生於河北石家莊,父母畢業於中央戲曲學院,為他學習成長提供了良好的家境。
得益於良好的家庭條件,李想在高中時期就開始接觸電腦,並展現出濃厚的興趣和良好的天賦。
1999年,李想創辦了「顯卡之家」網站。正在讀高三的他每天花六七個小時花在網站上,很快每天流量超過一萬多,並成功吸引到廣告商。
這一年,中國互聯網巨頭騰訊剛剛成立一年,阿里剛剛成立,百度則還要晚上一年。
雖然年齡要比馬化騰、馬雲、李彥宏小,但李想的創業時間一點也不輸給他們,可謂少年成名。
彼時李想月收入2萬元,而他的父母的工資只有2000元。在高考和創業之間,李想選擇了後者。
2000年美股互聯網泡沫上演了瘋狂一幕,但也折射出當時互聯網技術帶來的媲美汽車代替馬車、電氣取代蒸汽的科技革命。
國内,從巨頭們的成立之日也可看到,國内互聯網正處於起初階段,中國三大門戶網站搜狐、新浪、網易也成立沒有多久。
時也運也命也,李想就這麽趕上中國互聯網高速發展這趟列車。
現在大家都知道,創業要到北上廣。
在當時,李想就將眼光放到北京。2001年,李想將公司遷至北京,並將顯卡之家更名為泡泡網,不僅限於顯卡,還擴展到電腦周邊產品。
2005年,泡泡網年營收近2000萬,利潤1000萬元,成為僅次於太平洋電腦網和中關村在線的國内第三大中文IT網站。
不滿足於做第三,但是又暫時撼動不了前兩者的地位,李想開始尋找第二個創業領域。
李想天生就有商業頭腦和大消費洞察力,人們消費的三大行業房子、車子、旅遊是他重點考察的三大塊。
從難易程度看,房地產網站需要在各地建立分站,旅遊則需要有強大的客戶中心,均是耗時耗力的重資產行當。
相較之下,做汽車網站簡易可行,且在當時,國内汽車行業以公務購車為主,2005年後才出現大量私人購車。鑒於汽車行業普及進度,可以想見當時國内汽車網站質量也都一般般。
在當時這種行業環境下,李想二次創業成功。
2005年汽車之家上線,和李想原定設想的一樣,一出世,汽車之家便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汽車圈。
背靠國内汽車行業高速發展的二十年,汽車之家也一路勢不可擋,到2008年,用戶量成為行業第一,日均浏覽量突破千萬、網站月度總體流量攀升至國内汽車網站第一位。
2013年,汽車之家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市值一度高達50億美元。
2015年,平安入主汽車之家,李想離開。
離開的李想,開啓第三次創業。
第三次創業,李想選擇了新能源汽車這個風口。201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方興未艾,被業界看成是一場颠覆式的汽車工業革命。
2015年,李想離開汽車之家後,成立「車和家」,開啓造車旅程。三年磨一劍,2018年,理想汽車正式發佈車型理想one。
在新能源汽車大亂戰中,理想one成為2020年度中國新能源SUV銷量冠軍,同年,理想汽車在納斯達克上市。
李想取得第三次創業成功。
上市只是一個起點,並非終點。
對於李想來說,上市後的理想汽車仍面臨發展前路的各種挑戰。技術、對手、市場,哪一個都可能是致命的攔路虎。
從行業發展形勢上看,在全球向無碳經濟轉型中,新能源汽車迎來政策風口。但這個萬億市場同樣也是藍海。
國外特斯拉表現一枝獨秀,傳統豪華車品牌都推出自己的新能源汽車;國内蔚來、小鵬、威馬、哪吒等造車新勢力一擁而上;傳統燃油車巨頭也都在向新能源集結。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擂響戰鼓之際,李想頻繁更新微博,發佈理想汽車車型和銷量消息,為品牌背書,但其鬥士一般的熱情似乎並未引起輿論關注。
市場反而更加關注剛剛hth登录入口网页上市的小鵬、今年上半年銷量異軍突起的哪吒汽車。
今年上半年,理想汽車累計交付30154輛;蔚來累計交付41956台;小鵬汽車累計交付量達到30738台。
而2020年在造車新勢力中排名第四,銷量達到22495輛的威馬汽車,上半年交付量似乎有點失速。威馬官網並沒有披露銷量數據,但據公開報道,威馬汽車前5月銷量為11658輛,下半年面臨銷量大考。
與此同時,哪吒汽車一鳴驚人,上半年交付2.1萬輛,晉升為造車新勢力的頭部玩家。
威馬的大考同樣是理想汽車的大考。在銷量起起落落之間,即使造車新勢力前四位,在沒有徹底拉開差距之前,都很難說勝負。
在全行業轉型新能源的時候,造車新勢力之間的較量已經顯得不那麽重要,大家成立時間、業務、技術差距不大。理想們面對的是大船轉舵後的傳統車企,它們大多是巨無霸,擁有資金、產業鏈等競爭優勢。
在向新能源轉型過渡的階段,傳統車企大都可以以燃油車業務反哺新能源業務,依然處於戰略虧損階段的理想汽車則不能。
這既是對公司持續經營的考驗,也是對股東的考驗。回想起來,李想造車每一步找錢都很不容易。
BAT都各自押寶了汽車品牌,不再下注。而李想最初找的是汽車之家的天使輪投資人——明勢資本創始合夥人黃明明。
此後,李想又獲得美團、滴滴等支持,尤其是美團王興,不僅為理想汽車「帶貨」,還成了繼李想之後的第二大股東。
在美團加持後,理想汽車的資本實力大大增加,李想也更加有底氣、一往無前。
黃明明在接受界面採訪時表示,因為堅信理想汽車未來是個千億美金甚至萬億美金的公司,他計劃持有理想汽車股票至少10年以上。
有資本雄厚,外加善解人意的股東固然好,但李想要打赢這場硬仗,想要在紅海中突圍,需要面對的挑戰依然很多。
「鬥士」李想顯然已經準備好了。
撰稿:李瑩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