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5日晚間,中國平安(02318.HK,601318.CN)發佈公告稱,《北大方正集團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重整計劃(草案)》經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作出的民事裁定書依法批準並生效,平安人壽將與各方積極推進《重整投資協議》及重整計劃約定的各項後續工作。
靴子落地,方正證券(601901.SH)改門換庭。自1月底平安發佈參與方正集團重整進展公告以來,歷經5個多月的時間,平安將拿下方正證券,重組百億級的新方正集團。
此外,組成新方正集團的還有方正係多家上市公司,包括北大醫藥(000788.SZ)、中國高科(600730.SH)、ST方科(600601.SH)。
受此消息影響,7月6日方正證券早盤高開4%,盤中震蕩走低,收盤報8.9元/股,收漲1.71%。
據悉,方正證券的第一大股東為方正集團,持有其22.85億股股票,佔據27.75%的公司股權。成立於1992年的方正集團,是由北京大學投資創辦的大型國有控股企業集團,下屬子公司北大資產經營有限公司持有集團70%的股權。
經過多年的發展,方正集團逐步形成了IT、醫療、產業金融、產城融合等業務協同發展的產業格局,一度成為價值3600億的中國最大校企,除了方正證券外,旗下還擁有方正科技、方正控股、北大醫藥、北大資源、中國高科等6家上市公司。
根據公開數據, 2018年,方正集團年收入達到1333億元,在「中國電子信息100強企業」中排名第5位,在「中國500強企業」中排名第138位。
頂著北京大學的光環,風光無限。事實上,方正集團一直以來股權糾紛、内鬥不斷,加上多元化盲目投資,使得公司債務高企。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方正集團總資產3657.12億元,總負債為3029.51億元,資產負債率達82.84%。
2019年12月2日,方正集團在上清所宣佈未能按約定籌集資金足額支付資金,「19 方正scp002」超期債券無法按時足額還本付息。這是方正集團第一次債務違約。公告一出,聯合信貸立即將方正集團長期信用評級從AAA下調至a級。
然而誰也沒意料到,最終是20億人民幣貸款讓方正集團的債務「破產」。2019年底,銀行貸款期限已到,但北京銀行從未收到方正集團的還款金額。在確認方正集團沒有還款能力後,北京銀行向法院申請「重組」。
直至2020年7月,法院裁定方正集團與旗下四家主要子公司一並進行重整。接著於2021年1月,方正集團管理人發佈公告,表示確定由華發集團、中國平安、特發集團聯合作為方正集團的重整投資者。
4月30日晚間,中國平安披露了關於參與方正集團重整的進展,稱授權平安人壽以370.5億元-507.5億元對價受讓新方正集團51.1%-70%的股權,重整完成後中國平安將控制新方正集團,也從而控制方正證券。
時至今日,方正證券易主順利落地,方正證券實際控制人擬由北京大學變更為平安的無實際控制人。
按照370.5億對應51.1%股權計算,新方正集團估值為725億。新方正集團的估值是否合理?平安投資是否再次進入投資雷區?都是目前熱議的話題。
據知情人透露的一份方正集團管理人的《關於懇請支持方正集團等五家公司重整計劃草案的溝通函》,對重整計劃草案核心内容進行了簡要說明。
說明稱當前重組主體的資產審計總額約622.57億元,評估市場價值總額約761.42億元,市場價值中有22.07億元係基準日賬面存的投資者招募過程中繳納的投資意向金。所以,市場估值中減去投資意向金後所剩價值為739.35億元,這是專業機構的估值價,同新方正集團的725億估值差不多。
從新方正集團的資產包來看,里面包括醫療、金融(方正證券、北大方正人壽)、信息技術等多個核心板塊,可能都是中國平安所看中的,與其目前構建的「大金融資產」和「大醫療健康」生態圈相契合。
平安目前已擁有平安好醫生線上技術平台,此次收購後平安即擁有了北大醫療集團覆蓋的線下完整閉環,使得平安相對國内同行有了明顯的領先優勢。
其次,此次重整出售的資產主要核心板塊大致如下:
1、醫療板塊:主要以北大醫療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依託於北京大學和北京大學醫學部,擁有以北京大學國際醫院為旗艦醫院及十餘家醫療機構組成的醫療服務體係、國内首家從事醫療信息化的企業北大醫療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國醫藥重點骨幹企業北大醫藥股份有限公司和佔地220餘畝、孵化100 餘家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的北大醫療產業園。
2、金融板塊:主要以方正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北大方正人壽保險有限公司為核心主體,業務範圍涵蓋證券、期貨、基金、保險等領域。
3、信息技術板塊:主要以北大方正信息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為主體,旗下包括方正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目前已形成了覆蓋智能製造(PCB、封裝基板等)、印刷出版、新聞傳媒、寬帶通信、智慧城市解決方案等領域的產業佈局。
4、教育板塊:主要包括中國高科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北大方正軟件職業學院等,主營職業教育、非學歷職業培訓等業務。
資源板塊豐富,且大部分業務和平安是有協同或者關聯的,那麽最終重整成功將對中國平安影響多大?對低迷已久的股價又能起到多大提振作用?
7月6日,中國平安股價開始回暖,A股收漲1.6%,H股收漲1.29%。然而今年以來,平安A股股價已累計下跌27.69%,H股股價累計下跌21.32%,已大幅跑輸大市。
對於股價持續下跌的問題,7月2日,中國平安作出回應表示,股價波動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公司不做評論,公司一如既往穩健經營、持續提升盈利能力。
業界人士則認為,平安股價增長乏力與業績不及投資者預期相關。
2021年一季度,中國平安實現營業收入3403.08億元,同比增長3.7%,歸母淨利潤272.23億元,同比增長4.45%,實現營運利潤391.2億元,同比增長8.93%。
相比去年的低基數,營收及淨利有所增長。但從增長速度看,歸母淨利潤同比僅個位數增長確實差強人意。公司指出,主要原因是計提了資產減值損失298.65億元,其中包括對華夏幸福相關資產投資計提的減值損失182億元,同比大幅增長71.53%。
另外,一季度平安壽險及健康險保費收入1776億元,同比下滑4.12%,自2020年1月首次出現同比負增長後,已連續15個月持續負增長。
結合近期公佈的保費收入來看,中國平安壽險改革的正面影響還尚未顯現。2021年1-5月保費合計3610.82億元,同比下滑5.66%。其中,中國平安子公司平安財險、平安人壽、平安養老、平安健康2021年1-5月分别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1091.26億元、2359.61億元、109.14億元和50.81億元,同比增幅分别為-8.81%、-4.19%、-14.43%和25.12%。
在單月保費方面,中國平安雖仍同比負增長,但降幅已現收窄趨勢。目前也正是備受關注的壽險改革全面鋪開之時,中國平安相關成果確實還沒有反映到總體經營數據上。
未來,中國平安股價走勢能否企穩反彈,仍舊與其改革成效息息相關,經營業績亦是重要的考核標準。眼看中報悄然臨近,中國平安能熬過低谷迎接曙光嗎?
文:虹小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