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央行持續開啓政策工具箱以企穩銀行體系流動性。
2月17日,央行發佈公告表示,為對衝央行逆回購到期等因素的影響,將於今日開展2000億元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和1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其中,7天期逆回購規模1000億元,中標利率與前期持平,1年期MLF規模2000億元,中標利率從3.25%下降至3.15%。
市場分析認為,本次下調MLF利率是為LPR報價做預先鋪墊,預計未來LPR報價下跌或已成大概率事件。
眼下,受疫情持續影響,國内實體經濟受到較大衝擊,其中包括餐飲、旅遊、線下零售、交通等行業。
而服務於此類行業的中小企業無疑將成為生存壓力最大的個體,成本損失、現金流告急、營運困難等一系列問題無時不在考驗著大家,穩增長、保就業是當務之急。
川財證券發表研報表示,銀行體系中長期資金成本下行。此次MLF中標利率再度下降10個基點,銀行體系中長期資金的使用成本得到有效降低。當前銀行間流動性較為充裕,上海銀行間同業拆放各期限利率(Shibor)均現下行。
從時點看,2月17日央行共計有10000億元的逆回購到期,相較於對銀行間短期流動性繼續維護,央行此次通過MLF投放長期資金,對銀行間長期流動性加以維護,符合我國貨幣政策的穩健基調。
從銀行間資金的期限結構看,央行以MLF補充短期資金回籠有效的穩定了市場預期。在量上,1年期MLF拉長了資金回籠的期限,對銀行體系的中長期資金形成補充,有望擡升銀行體系的中長期借貸意願,最終實現對實體企業的融資環境的改善。
而在價格方面,此次下調中標利率為實體企業融資成本的下調提供了空間。著眼政策端,此次MLF再度「降息」是我國存貸款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重要環節。2019年新LPR改革機制落地,將銀行客戶的貸款價格與MLF的中標利率相掛鈎,有效疏通了銀行間資金成本與企業融資成本之間的傳導,是「降成本」的有效工具。
總體來看,央行降息符合市場預期。
2月20日,LPR的新報價結果也將出爐,降息是否有望持續?亦在市場的關注範圍内。
此次MLF利率的下調,對LPR具有一定的信號意義。國盛證券認為,相比非典時期,新型冠狀肺炎的衝擊更大,尤其對就業端的衝擊更大。
據其測算,第一季度GDP增速可能降至5%甚至4%以下,如果後續復工仍弱,GDP下跌幅度將加深。
事實上,自2月份以來,央行和財政部已採取再貸款+貼息,定向擴大信貸、定向降息等措施給企業減壓。此外,本次MLF 利率下調,應是跟隨此前逆回購利率下調,反映了利率聯動特徵,更助於引導本月 LPR的下行。
鑒於貸款投放年初較高的季節性特點,此時降LPR利於全年降成本、穩增長。
降息空間還有多大?
國盛證券認為,隨著企業陸續開工,後續資金需求將加大,鑒於季末信貸投放和4月MLF集中到期,3-4月可能是再次降準比較好的窗口期,定向降準必要性更大,預計後續全面降準和定向降準的幅度為50-100BP。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