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的背後往往摻雜著社會政治層面的因素。
正如新冠疫情的爆發,時段恰恰佔據了庚子年1月份四分之一的時間,1月份金融數據的背後並不能忽略疫情的影響。
根據央行公佈的數據,2020年1月新增社會融資規模5.07萬億元,超市場預期(4.2萬億元);新增人民幣貸款3.34萬億元,超市場預期(3.1萬億);M1、M2 同比增速分别為0、8.4%。
這些重點數據背後向我們釋放了哪些關鍵信號?
央行數據顯示,1月新增貸款3.34萬億元,大幅超過市場預期。
由此來看,春節的假日因素和疫情並未拉低貸款增量,社會對於貸款的需求依然旺盛,並延續了2019年四季度的節奏。
在貸款結構上,中長期貸款持續增加,其中企業貸款同比增加2800億元,企業中長貸繼續同比增多,1月同比多增2600億元。企業新增中長期貸款成為主要的貸款增量,表明企業投資性需求旺盛;同時,居民中長貸同比多增522億元,房地產需求韌性仍在。
華泰證券認為,LPR存量改革、降準、地方債拉動配套融資需求,均刺激了信貸投放。疫情導致復工延後,或導致2月信貸數據弱。部分行業在疫情過後有恢復性需求,政策支持下銀行貸款增速有望保持較高水平。
央行數據顯示,1月社融規模5.07萬億元,同比增加3909億元,增速10.7%較上月持平。
宏源期貨表示,社融超預期增長主要得益於信貸和政府債券融資增長。相比之下,直接融資和非標融資依然處於低位,表外轉表内仍在進行。
在非標融資方面,1月非標融資新增1809億元,同比減少1623億元,其中委託貸款、信託貸款、新增未貼現銀行承兌匯票融資分别同比變動 673億元、87億元、-2384億元。
直接融資方面,1月企業債券融資規模3865億元,股票融資規模609億元,同比小幅增加320億元。
政府債券融資方面,1月政府債券融資7613億元,同比大幅增加5913億元,主要來自於地方專項債的大幅增加,體現政府「逆週期」調節力度加大,將支撐未來的基建投資增速。
央行數據顯示,1月末M1、M2 增速分别0、8.4%,分别回落4.4個百分點、0.3個百分點。
宏源期貨表示,M1同比與M2同比的剪刀差繼續擴大至-8.4%,比2019年12月份擴大4.1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春節因素的錯位,預計2月份將得到改善。
細分來看,人民幣存款同比少增3935億元,企業存款減少1.61萬億元,是存款減少的主要拖累點。
從影響M1增速下降的因素來看,一是春節因素使得年底薪資支付提前;二是疫情導致企業預期開工延緩,或將活期存款經營資金轉為定期或理財。
同時,M1增速下降也對銀行存款成本構成了短期壓力。
華泰證券認為,整體而言,降存款成本的政策思路(規範結構性存款、智能存款等)清晰,這是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前提。
總體來看,1月份金融數據超市場預期,反應社會資金需求旺盛,經濟增長並不悲觀。
但1月份的金融數據基本上沒有體現疫情的影響,預計2月份在疫情的影響下,貸款和社融下行概率較大,貨幣供應量因春節因素減弱,下行空間有限,金融市場資金面或將維持寬松格局。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