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市場跌跌不休,股民的心是哇涼哇涼的,很多機構也相當悲觀。
1月17日,曾經「沉迷炒股」的中藥龍頭雲南白藥(000538.SZ)公佈的投資者調研會議記錄顯示,公司已於2023年三季度退出全部二級市場證券投資,並計劃於2024年不再開展二級市場證券投資業務。
昔日的股神要金盆洗手,暫别二級市場的腥風血雨,讓人不甚唏噓。1月18日,雲南白藥開盤跳空下跌,隨後震蕩收漲0.56%,目前公司報收48.48元/股,市值為871.1億元,和另一中藥龍頭片仔癀(600436.SH)相比,市值低了約1/3。
曾有一顆「股神」的心,奈何市場風雨飄搖
雲南白藥原本是純正的國企,2019年公司的混改正式落地,引入了民營戰略投資者新華都。
而新華都的老板是陳發樹,號稱「中國巴菲特」,其曾成功參股紫金礦業、青島啤酒,在國企改制方面頗有心得,在雲南白藥開啓混改之際,他便盯上了這塊肥肉,後來成功入局,持股比例和雲南國資委相當。
也就是在此時,在金融大亨的影響下,雲南白藥和「炒股」結緣。其中,2020年財報顯示,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益為22.40億元,佔當年度利潤總額的32.94%,那一年,雲南白藥的「股神」頭銜一時傳為佳話。
當年的具體投資標的中,有不少「大白馬」,包括騰訊控股(00700.HK)、小米集團(01810.HK)恒瑞醫藥(600276.SH)、貴州茅台(600519.SH)、伊利股份(600887.SH)、中國生物制藥(01177.HK),在當時流動性充裕的氛圍下,資本市場估值水漲船高,白馬股行情被譽為中國版「漂亮50」。
然而,隨著漂亮50行情的崩盤,很多白馬股也紛紛腰斬。2021年雲南白藥財報顯示,公司公允價值變動損失19.29億元,導致當年歸母淨利潤同比大幅下降49.17%至28.04億元,這是公司近二十年來的首度歸母淨利下滑。
具體來看,小米集團(01810.HK)股價回撤較大,導致公司的投資戰績被很快「打臉」。
痛定思痛之後,雲南白藥表示,聽取廣大投資者的意見,2022年公司開始做減法,未來要嚴格控制二級市場投資規模,將精力重新聚焦醫藥主業。
截至2023年9月末,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餘額2.87億元,較年初下降88.13%。主要原因是三季度處置了公司持有的全部小米集團股票及部分基金投資。
主營業務穩健,業績連創新高
雲南白藥是國内公認的中華老字號品牌,背後的歷史超過百年。
公司旗下擁有藥品、健康品、中藥資源、省醫藥四大事業部,藥品事業部以雲南白藥主系列止血鎮痛、消腫化瘀的核心產品為主,健康品業務大家都很熟悉,旗下明星產品雲南白藥牙膏在國内的市場份額遙遙領先,還有雲南白藥氣霧劑、雲南白藥膏貼劑等產品,都是收入和利潤的主要貢獻者。
相比過於激進的股市投資,雲南白藥在主業方面經營比較平穩。2011年至2022年,公司的營收逐年增長。
公司歸母淨利潤方面,由於金融交易的原因,2020年和2021年波動較大,同比增長分别為31.85%、-49.17%,其餘年份也基本上實現穩健增長。
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96.89億元,同比增長10.30%;實現歸母淨利潤41.23億元,同比增長78.90%。
雲南白藥的銷售毛利率常年維持在28%附近,而片仔癀銷售毛利率約45%左右。片仔癀有一定的護肝功效,經常被當成禮品送給領導,伴著茅台喝,這無疑擡升了公司的品牌價值,這也是片仔癀被稱為「中藥茅」的原因之一。
而相比之下,雲南白藥的藥品屬性更強,公司主打「傷科用藥」與「日化概念」,明顯限制了產品的溢價權、盈利能力等。
不過,近一年多以來,雲南白藥的股價相較於片仔癀跌幅卻更小,顯得更有韌性。在市場羸弱的背景下,投資者似乎認為雲南白藥較為穩健,安全邊際較為可靠。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