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來,A股市場持續陷入調整,市場交投遇冷。 截至8月24日收盤,滬指已下跌6.34%,深成指跌8.3%,創業板指跌近7.7%,科創50指數跌8.62%。
在市場低迷之際,A股上市公司紛紛為股價護航,打出回購、不減持的「組合拳」。據Wind數據統計,8月以來,A股共有390家上市企業發佈回購公告,46家上市企業發佈股東承諾不減持的相關公告。
對此,市場分析指出,在股市較低迷情況下,上市公司掀起一波回購潮,可以提振投資者信心,同時也預示著「市場底」或許就在前方了。
01回購、不減持!A股護盤潮起
伴隨著A股市場的震蕩調整,8月以來,A股市場股東提議「回購」呈現井噴態勢,截至8月23日,共有390家上市企業發佈回購公告。僅過去的三天,就有68家上市企業發佈回購公告。
從回購股份的進展來看,有43家公司股東提議回購公司股份;36家公司已通過股東大會;83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購預案;107家公司披露股票回購實施進展;121家公司回購方案已實施完畢。
分行業看,目前回購企業中,醫藥、機械、電子、基礎化工、計算機、汽車、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輕工制造、食品飲料等行業回購家數最多。
其中,電子、基礎化工、機械、醫藥、農林牧漁、電力設備及新能源、計算機、汽車、家電、交通運輸等行業涉及回購金額相對大;企業的回購金額從數萬到數億不等。
在迅速擴容的回購大軍中,科創板公司佔據較高的比例,是回購的主力軍。如,8月18日,生物醫藥企業華熙生物(688363.SH)股東提議公司以2億至3億元回購股份;8月23日,醫療影像龍頭聯影醫療(688271.SH)也計劃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部分已發行的A股股份,回購資金總4億至8億元。
在半導體領域,8月18日,芯片龍頭韋爾股份(603501.SH)公告稱,已實施回購公司部分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5億元,不超過10億元。
事實上,為提振投資者信心,除了「回購」公告外,不少上市公司亦承諾不減持等舉措,不斷為市場注入信心。
8月以來,46家上市企業發佈股東承諾不減持的相關公告。例如,長川科技(300640.SZ)、欣旺達(300207.SZ)等公司部分股東承諾未來6個月内不減持持有的公司股份;德方納米(300769.SZ)部分股東承諾函簽署之日起三個月内不減持其所持有的公司股份。
02機構:釋放底部區域信號
那麽,近期A股上市公司這套回購+不減持的「組合拳」該如何理解?對市場又將有何影響?
華福證券研報指出,A股的「回購潮」基本和「市場底」如影隨形,隨著7月政治局會議後,政策開始密集出台,當下「政策底」的情形已現,而A股「回購潮」的開啓,預示著「市場底」或許就在前方了。
中金公司也認為是A股市場常見的偏底部特徵之一。該機構指出,歷史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回購行為的增加較多發生在市場階段性偏弱、估值偏低的階段。觀察近15年以來公司回購行為與市場表現的關系,在市場階段性調整過程中,上市公司發佈回購預案的節奏往往加速,並且在市場偏底部區域附近達到峰值。理論上,上市公司實施回購有助於提振投資者信心。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表示,上市公司回購股份行為本身是對投資者傳輸一種積極的信號,表示對自身公司的認可,同時也達到調整股價的目的,增加企業資金流動性。其次,近期市場指數處於低位震蕩形式,此時進行股份回購,性價比較高,有望在指數企穩回升時獲得收益。
當然了,投資者要理性看待「回購潮」行為。據悉,回購通常分為兩種,一種是普通回購,另一種是股權激勵回購。前者向市場傳達一定的積極信號;後者則是由於此前被授予股權激勵的員工觸發了某種條件而導致上市公司不得不回購其「已獲授但尚未解除限售的限制性股票」,然後將其注銷。
同時,投資者需要關注公司回購股份目的。業界人士指出,回購注銷會增加每股收益(EPS),是一大利好;但若回購用來進行股權激勵/員工持股計劃等用途,投資者擔心這是否是在給高管謀福利的舉措。
因此,市場普遍認為,相比之下,上市公司高管或大股東增持股份對市場支撐具有更強的效力。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