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紀90年代,日本資產泡沫破裂,由此進入「失去的十年」。
直到目前,日本經濟依然在困境中掙紮,經濟增長基本停滞不前:2021年,日本的GDP為4.94萬億美元,而28年前的1994年,日本GDP總量為5萬億美元……
野村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辜朝明此前認為,日本是因為面臨「資產負債表衰退」,經濟危機後資產價格下跌,日本企業資產負債率遭到極大破壞。
而在2022年的後疫情時代,受地緣政治、疫情襲擾等多方位負面因素衝擊,這個對外依存度很高的國家,依然走在迷失的路口上。
11月15日,日本内閣府發佈了2022年三季度(7~9月)國内生產總值(GDP、季節調整值)初值,剔除物價變動因素後的實際GDP比上季度減少0.3%,換算成年率為減少1.2%。這也是日本經濟自去年三季度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
經濟學家此前普遍預測,日本今年三季度經濟有可能增長1.2%左右。日本此次糟糕的經濟成績單,不免令人大跌眼鏡。
我們都知道,日本和德國是全球第三及第四大經濟大國。但隨著日本經濟走向低迷,德國GDP和日本的差距已越來越小。在今年上半年,德國的GDP達到了2.05萬美元,同比增長2.7%;日本GDP為2.19萬億美元,同比僅增長0.9%。而在今年三季度,德國GDP環比增長了0.3%,成功躲過了衰退。德日兩國三季度GDP一增一減,表明日本經濟總量全球「季軍寶座」也難保了。
為何日本三季度經濟如此低迷?我們從三個方面找出其中的原因。
貿易逆差令人擔憂
在2021年,日本的進出口額均同比增長2成以上,表現可圈可點。
但進入2022年,日本貿易逆差現象日趨嚴峻,進出口負增長成為拖累日本GDP增長的主要因素。在今年上半年,日本貿易逆差高達11萬億日元,創下有可比數據的1979年以來的歷史最高紀錄。
而在今年三季度,日本的進口幅度較前一季度增長了5.2%,但出口僅增長1.9%;上個月,日本財務省公佈的9月貿易逆差為2.094萬億日元,連續14個月出現逆差。這反映出,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以及俄烏衝突等多重因素給日本帶來了負面影響。
日本NHK電視台稱,資源價格高漲、日元持續貶值等造成日本進口額不斷增加,但出口增長受到壓制。
以日本的航空貨運出口為例,在今年8月,日本航空貨運出口量同比下降了15%,已連續8個月低於同比水平。
日元暴跌增加能源成本
彭博社分析稱,日本第三季度的數據充分反映了日元暴跌對經濟的負面影響,當日元快速下跌時,企業面臨艱難局面,它們受到原材料進口成本上升的打擊,在海外經濟放緩的背景下又無法輕易將成本轉嫁給出口。
今年以來,美元兌日元匯率從年初的110關口一路飙升至120、130和140乃至150大關。周二(11月15日)截至發稿前,美元兌日元報139.79,依然維持在歷史高位附近。
目前,日元是自2022年初以來世界主要貨幣對美元貶值幅度最大的貨幣。而在日本經濟提振遲緩的背景下,進一步造成了日元貶值的負面循環。
高企的資源價格使日本企業的經營空間受到擠壓,伴隨著進出口原料以及能源價格的上升,日本國内面臨著更大的通脹壓力。
近日日本央行公佈的數據顯示,由於進口商品價格持續飙升疊加日元大幅貶值,日本企業物價指數連續20個月同比上漲,10月同比上升9.1%至117.5,再創有統計以來的新高。
個人消費萎靡
日本國内的個人消費市場是日本經濟重要的增長引擎,其GDP的一半是來自於國民消費。但由於日元貶值以及通貨膨脹的衝擊,日本民眾的消費能力受到很大的壓制。
近來日本國内新冠疫情的嚴峻局面加劇了消費需求下滑的趨勢。今年三季度,日本的個人消費較上季度僅增長0.3%,國内消費需求依然疲弱。其中,交通和住宿相關領域增長乏力,耐用消費品則環比下降0.5%。
這背後,是日本國民收入水平開起了「倒車」。
在今年美聯儲加息潮當中,日本人均GDP跌回到了1990年代的水平。
根據IMF預測,2022年日本人均GDP為3.436萬美元;而在2021年,日本人均GDP為3.93萬美元,1994年這一數據為3.99萬美元。今年,日本人均GDP預計較去年下滑約12.6%,比1994年下滑約13.9%。
收入下降,日本民眾不得不勒緊褲腰帶過日子,這也是為何剛需屬性不是很強的耐用消費品三季度的消費額環比出現負增長的原因。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