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淡很久的傳媒影視似乎終於迎來曙光,《獨行月球》成為點燃電影市場暑期檔的「一把火」。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20時43分,影片《獨行月球》票房突破20億元。該片目前已經打破了包括暑期檔科幻片累計票房在内的11項中國影史紀錄。
在這部電影火熱時,筆者不禁思考,傳媒影視行業何時股價才能堅挺?
院線影視的冰火兩重天
冷清許久的影院似乎迎來了一把火。
7月29日,由開心麻花、中國電影、阿里巴巴、儒意影業出品發行的《獨行月球》在全國上映,此後該片票房迅速走高。
該片上映後,便一騎絕塵,連續10天佔據日票房冠軍位置,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截至8月7日20時43分,影片《獨行月球》票房突破20億元。截至8月7日晚,《獨行月球》累計觀影人次達4742萬。在今年上映的影片中,《獨行月球》目前排名第三,僅次於40.66億元的《長津湖之水門橋》、26.28億元的《這個殺手不太冷靜》。
排片層面,《獨行月球》受到院線的青睐,上映多日的排片佔比接近「半壁江山」,8月7日達到46.8%,第二名《明日戰記》僅為24.2%。
《獨行月球》票房的強勁更是打破了多項影史紀錄。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獨行月球》目前已經打破包括暑期檔科幻片累計票房、國產片首映日場次在内的11項中國影史紀錄。
而與《獨行月球》大火對應的,卻是行業不景氣已經很長時間。行業昔日龍頭的日子近期越發難過了。
昔日影視一哥華誼兄弟(300027.SZ)在連虧四年後,近日公告遭遇二股東騰訊(00700.HK)的大幅減持。
據華誼兄弟8月5日公告,公司股東騰訊計算機8月2日至4日累計通過大宗交易方式和參與轉融通證券出借導致持股比例變動超1%,持股比例由7.942441%下降至4.999997%。本次變動之後騰訊計算機不再是華誼兄弟持股5%以上股東。
作為「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華誼兄弟曾經春風得意,前復權的股價高點是31.90元,彼時,騰訊也向華誼兄弟抛出橄榄枝,不過時過境遷,華誼兄弟股價已下跌到如今的兩塊多錢。如今又逢騰訊減持,不禁讓人感歎影視龍頭的昔日風光不再。
龍頭華誼兄弟的遭遇只是這幾年傳媒行業不景氣的一個縮影。
Choice數據的影視指數,從2015年的10241點,急劇下跌到2019年的2000點幅近,而從2019年至今,影視指數已經徘徊在一兩千點這個水平連續三年了。
由於疫情的反復,對影視院線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根據東北證券的數據,從需求側來看,2022年上半年受疫情影響票房僅為171.77億元,同比下滑37.72%,其中3-5月票房下滑77.8%,多項指標下滑嚴重,上座率僅為6.5%,同比下滑2.3pct,觀影人次4.0億,同比下滑41.7%,場均人次7.8次,同比下滑26.7%,單銀幕日均產出1276元,同比下滑39.7%。而從供給側來看,主要檔期五一、清明、端午重點國產影片均選擇撤檔,檔期效應沒有得到有效發揮,進口影片數量下滑並不明顯,但從口碑上表現參差不齊,並沒有激發觀影熱情。
從影視院線板塊上半年的表現來看,跌幅為15%,而同期的滬深A股非ST的表現為-7.74%。影視院線表現遠遠落後於大盤整體。
那麽如今《獨行月球》的上映,暑期檔的火爆,能否讓傳媒行業走出低迷呢?機構如何看待?
傳媒影視行業的現狀
今年7月開啓的暑期檔,從行業數據來看確實有所回升。據貓眼數據,7月全國總票房35.09億元(含服務費),同比去年上升8.7%。隨著疫情態勢逐步緩和,復工影院數量回升,7月整體票房同比開始反彈。7月份全國平均票價39.3元,同比去年提升7.7%;7月份全國觀影人數約0.89億人,同比去年提升0.9%。
7月份的票房反彈,是否表現在A股上了呢?
從7月板塊表現來看,比上半年要好很多,影視院線只跌了5%,但同期的滬深A股非ST的整體表現是-2.85%,雖然都下跌了,但影視院線表現仍然落後於大盤。
從個股表現來看,按申萬行業分類的影視院線共21只股票,7月份股價上漲的只有6只,其餘在7月股價都是下跌的。其中,東望時代(600052.SH)漲幅最多,近18%。7月漲幅大於10%的還有ST美盛(002699.SZ)。而曾經的影視龍頭,大家耳熟能詳的萬達電影(002739.SZ)、華策影視(300133.SZ)、上海電影(601595.SH)、華誼兄弟、北京文化(000802.SZ)等,7月股價都下跌了。
在7月大於10%跌幅的個股上,都是昔日風光,名氣在外的龍頭公司,其中北京文化是7月影視院線板塊最差的個股,跌幅近15%。
從業績來看,《2022年第一季度中國電影市場報告》指出,今年3月,全國影院經營遭遇重創,影院關停比例逐日走高,到3月底已達54%。加之,熱門影片持續供應不足與大盤持續下跌形成了惡性循環,2022年3月,國内票房數據直接跌回了2013年的水平。
根據今年一季報,2022Q1影視院線上市公司的盈利情況,9家歸母淨利潤為正,12家為負。
截至目前,有12家公司披露了上半年業績預告,只有2家是預增:歡瑞世紀(000892.SZ)、ST美盛。不過從上半年預計的盈利規模看,光線傳媒的歸母淨利潤是最多的,雖然他上半年業績預減。
機構看法,未來展望
從以上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傳媒影視行業的狀況仍然在「回血」的過程中,行業整體仍然處於低谷。目前暑期檔已過半,接下來如何看待?
東北證券在近日研報中認為,「暑期檔表現亮眼,Q3迎來行業復蘇。」該機構認為,短期來看,在疫情影響消退的背景下,優質影片陸續定檔疊加暑期檔高觀影需求有望推動影視行業在Q3迎來強復蘇。中長期來看,出清+收購並行將驅動行業集中度提升的加速,龍頭公司有望收獲更大的利潤彈性,
而中國銀河證券也持類似觀點,其在研報中表示,「隨著暑期檔進程過半,電影市場逐漸回暖,供需端有望雙重推動電影市場增長。」
而《獨行月球》的熱映或是行業逐漸恢復的一個重要契機,近期已有多家機構對其評價積極。
不過,一部影片的熱映,或並不能讓行業立刻復蘇。我們再看看行業龍頭IPO的事。
近期影視行業大事,或是博納影業(001330.SZ)擬在A股上市,8月9日開啓申購。博納影業在2021年打造《長津湖》,於2022年春節檔又再次強勢推出《長津湖》序章:《水門橋》,皆獲得不錯的口碑與成績。
2021年博納影業實現營業收入31.24億元,同比增長94.05%;歸母淨利潤為3.63億元,同比增長90.19%。今年上半年,公司業績進一步回暖,期内實現營收14.73億元,同比增長81.89%;歸母淨利潤為2.36億元,同比增長783.15%。
博納影業預估2022年1-9月營業收入為21.54億元至22.79億元,同比增長56.41%至65.51%;歸母淨利潤為1.47億元至2.37億元,同比增長100.06%至223%。
博納影業這個成績與已在A股上市的影視股比起來,十分亮眼,而選擇上市的時機又在有回暖迹象的暑期檔,這是否意味著影視傳媒行業曙光到來了呢?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