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小長假轉瞬即逝。這個剛剛過去的三天假期,在疫情前曾是影視行業的狂歡,而在經歷三年疫情之後,影視板塊也跌入估值底部,從最賺錢的行業之一,變成讓市場看不到希望的行業。
那麽這個假期影視行業有無亮點可言?行業業績又是如何分化?影視行業真的沒有未來了嗎?
票房回暖,古偶劇火熱
受上海、北京一線城市疫情影響,錯過了五一黃金檔,2022年的端午,影視票房表現如何?
據貓眼專業版數據,截至6月5日21時2022年端午檔期(6月3日-6月5日)總票房1.78億元,總場次105.3萬,總人次509.7萬。
端午檔期票房前三名分别為冠軍《暗戀·橘生淮南》檔期票房4786.79萬元;亞軍《壞蛋聯盟》檔期票房4155.06萬元;季軍《哆啦A夢:大雄的宇宙小戰爭2021》檔期票房2466.77萬元。
可以說,環比今年五一假期,票房表現正在迅速回暖。
從五一檔冰封狀態,到端午節解凍復蘇,票房的迅速回暖,也凸顯影視行業的韌性所在。基於票房表現,也可以看出,一旦全國疫情控制得到好轉,在上座率提升下,影視板塊或將迅速觸底反彈。
目前疫情好轉的北京,影劇院(位於地下空間的除外)已經按照50%限流開放。多家影城表示,在復工首日,影院客流「比預計好很多」。
端午節期間,除了逐漸回暖的票房外,由企鵝影業出品的《夢華錄》也成功刷屏,並一舉獲得超5億播放量。
《夢華錄》是由劉亦菲、陳曉主演的大型古裝劇,男女主角美輪美奂的古裝形象,再次掀起古偶劇高潮。這部電視劇豆瓣開分8.3,成為2022國產劇豆瓣最高開分,騰訊視頻播放量也已突破5億。
各類玄幻題材的古偶劇曾經霸屏主流電視頻道。2015年,監管部門就頒佈對古裝劇的限制令,「所有衛視綜合頻道黃金時段每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
這一限制令使古偶劇進入水逆期,黃金時段播出劇目銳減,有的古裝劇則轉向網絡平台。
而2018年以來,古裝劇市場更是遇冷,據CSM媒介研究提供的數據,2018年衛視播出的電視劇就呈現「與時代同頻共振」的特點——2018年當代劇佔播出數量的一半,相比2017年有所提升;古裝劇則全面遇冷,從17部減少為7部。
擁有巨大市場的古偶劇減少,大大影響了網絡文學的生意。曾經大火的古偶劇成就了一大批網文編劇,如趙麗穎和馮紹峰主演的《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作者關心則亂等。
此外,一些古裝劇的拍攝基地也受波及,如包攬了近乎80%古裝劇的橫店影視城等。
不同於之前的玄幻、宮鬥等古偶劇,《夢華錄》題材新穎,其改編自關漢卿的元雜劇《趙盼兒風月救風塵》,定位為女性愛情勵志劇,為古偶劇打開了「精品化」之門。
除《夢華錄》外,華策影視(300133.SZ)出品的《與君初相識·恰似故人歸》、愛奇藝小成本網劇《祝卿好》、歡瑞世紀(000892.SZ)的《沉香如屑》等古偶劇也收獲不小好評。
6月6日,影視板塊在端午節後迎來一個上漲潮。吉翔股份(603399.SH)、川網傳媒、捷成股份、德力股份、唐德影視、萬達電影等迎來久違的上漲。
「扛把子」業績不佳,2022年仍面臨挑戰
復盤影視行業業績、股價表現,2022年仍是一個頗具挑戰的年份。
自2022年以來,截至6月2日,WiND 28 只影視股中,僅有吉翔股份、浙文影業、幸福藍海股價取得增長,上海電影、萬達電影、奧飛娛樂等25只影視股均下滑嚴重。
今年上半年,股價漲幅翻2倍的吉翔股份在影視股中表現一騎絕塵。公司被市場看好,或並非因為影視業務。雖然2021年公司影視業務實現收入超1億元,較上年增長33.68%,但影視業務佔吉翔股份主營業務收入比重為2.76%。
拉動公司業績增長的主要還是鉬產品業務。2021年以來,鉬市場基本面得到較好緩解,市場整體延續偏強態勢。公司鉬業務實現收入37.54億元,較上年增長69.84%。
而今年一季度,吉翔股份營業收入卻同比下滑3.28%,歸母淨利潤同比減少-27.70%,未能延續2021年的強勢表現。
儘管一季度業績出現波動,但吉翔股份的股價卻漲勢如虹。2022年,公司成功切入鋰電產業鏈,搭乘上新能源發展「東風」。今年1月,公司以現金4.8億元收購湖南永杉鋰業100%股權,並於當月完成交割,永杉鋰業成為公司全資子公司。
除吉翔股份外,2021年有不錯表現的影視行業「扛把子」萬達電影、中國電影在2022年一季度表現不儘人意,當然,這里面疫情影響是非常大的。
就在影視行業底部周期,昔日「中國影視娛樂第一股」華誼兄弟再傳負面新聞。公司實控人王忠軍、王忠磊因違規超限減持等,被中國證監會浙江監管局出具警示函,同時被深交所通報批評處分。
今年一季度,華誼兄弟營收同比下滑近67%,歸母淨利潤同比下滑約156%,盈利依然遙遙無期。公司股價也從2015年高位一路跌超90%。
版權、元宇宙、數字經濟,哪個是救命稻草?
處於底部周期的影視行業還有沒有看點?未來行業能否走出泥沼?
其實目前影視行業的艱難處境主要是由於疫情造成的。上座率低,甚至閉門謝客,直接對票房造成衝擊。未來一旦疫情消失,復工後的影院也將迅速收復丢失的客流,這個在前文的北京影院就可以看出。
此外,前期對行業的監管風險,包括前文所講的「限古令」、專業配音等影視劇制作流程,倒逼供給端加速出清,影視行業向精品化轉型升級。
2017年以來,影視行業湧現出一大批主旋律影片、優質國漫等,使得行業頭部效應愈加明顯,觀眾選片集中度上升。
在國產優質内容崛起之餘,頭部影視公司與閱文、晉江、起點等網文平台在選擇IP影視化過程中,「内容為王」原則更加明顯。
在監管風險出清後,影視行業也將走上一條精品化之路,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時候板塊對市場的吸引力也將重回正軌。
永遠不要低估了人們追求娛樂的欲望。放眼未來,影視傳媒板塊的增量還將充分受益於版權、元宇宙和數字經濟發展。
近年在監管打擊盜版下以及版權壟斷新規下,觀眾無法在抖音和快手上追劇了,此時版權表現出了強大的吸引力。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我國劇集行業整體市場開始回暖,預計到2025年我國劇集授權市場交易額將達647億元。
影視行業,尤其是擁有優質内容版權的公司將率先受益。
擁有全國最大的終身影視版權庫的華策影視,2021年版權業務歸母淨利潤首次達到公司總利潤的12.8%,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業務板塊。截至2021年底公司合計享有33部電影、34部網絡大電影和281部劇集(9910集)的永久版權。公司在視頻分銷領域節目數量佔比約15%,市場份額佔比約10%,位居全國第二名。
此外,元宇宙、數字經濟也為影視行業帶來無限可能。
華策影視在虛擬角色創作和運營、影視協同宣發和數字藏品等方面處於探索和嘗試階段,已推出多輪數字藏品發行。
公司還在《刺殺小說家》應用了虛擬數字人相關技術,打造了紅甲、黑甲、赤發鬼等虛擬形象,虛擬偶像經紀業務也在積極調研、探索中。
毫無疑問,越來越透明規範的版權運作極大保護了影視行業的利益,而同時快速發展的元宇宙、數字經濟也為行業注入新的發展動力。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