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中藥龍頭股龍津藥業開盤即跌停,給整個中藥板塊帶來情緒壓力。隨後股價震蕩反彈,午後繼續走弱,收盤封死跌停板,成交金額9.25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龍津藥業股價從2021年12月22日的7.53元/股飙升至2022年1月5日的19.51元/股,連續10天漲停板,漲幅高達159%。帶動整個中藥板塊都相當火熱,隴神戎發、精華制藥等多只股票相繼暴漲。
遭大股東精準減持
跌停的原因是遭大股東精準減持。
1月6日,龍津藥業公告,公司控股股東群星投資擬合計減持不超過1201.5萬股(佔本公司總股本3%)。公司實際控制人樊獻俄擬減持其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取得的股份不超過77.54萬股,佔本公司總股本0.19%。
大股東卻在高位精準套現,「不講武德」,公司表示,大股東減持的原因是出於經營和資金需求。
資料顯示,群星投資目前持股比例約為41.38%,樊獻俄持股比例約為0.77%。公告表示,群星投資與樊獻俄為一致行動人,減持計劃的實施不會導致上市公司控制權發生變更,不會對公司治理結構、股權結構及持續經營產生重大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龍津藥業實控人此前也有過類似的「前科」。
2019年春節後,彼時「工業大麻」概念出世,與5G題材成為當時市場兩大主流題材。而龍津藥業因有工業大麻種植業務被市場認可,其股價從2019年2月下旬開始啓動,到3月14日走出了一波11天9板,一個月的時間漲幅超過了200%。
龍津藥業實控人就在那時抛出減持計劃,群星投資和樊獻俄擬減持股份合計將不超過400.5萬股,佔公司股份總數比例不超過1%。
消息一出,龍津藥業的主升浪也隨之結束,在高位震蕩一個月之後,便開啓下跌通道,進入長達三年的漫漫下跌路。直到近期市場炒作中藥情緒再度高漲,龍津藥業股價才達到接近三年前的水平。
而今,同樣的高位股東減持,且此次減持數量還是之前的三倍。不知龍津藥業未來股價如何表現?
業績差強人意
龍津藥業歷年來業績差強人意,資料顯示,公司主要從事現代中藥以及特色化學仿制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為龍津注射用燈盞花素。
2017年起,龍津藥業僅有注射用燈盞花素一類中藥凍幹粉針劑在產在銷;2016年銷售3569萬瓶注射用燈盞花素,2017年為2857.48萬瓶,同比減少19.95%。2020年更縮至1287.32萬瓶。
對此公司解釋稱:受藥品行業「兩票制」及醫保目錄限制的影響。
2021上半年,龍津藥業的中藥凍幹粉針劑貢獻營收僅佔26.73%,其他72.63%來自於醫藥批發業務。
折射到業績面,2017年至2019年淨利連續下滑。2019年更首次出現虧損:營收2.75億元,同比下降18.06%;淨利虧損2310.74萬元,同比下降266.60%;扣非淨利潤虧損3988.60萬元,同比下降1452.00%。
好在2020年,出現可喜回暖。營收2.54億元,雖同比降低7.72%,但淨利1181.16萬元,同比增長151.12%。疫情影響下仍能可貴扭虧,讓不少投資者看到希望。2021年前三季收入5.94億元,同比增加261.23%;淨利657.3萬元,同比增加187.68%。
但玩味的是,投資者似乎並不太買單。直到12月下旬,龍津藥業股價才開始異動,背後的邏輯是什麽?
中藥持續漲價,政策也釋放利好
一方面,是因為政策的東風不斷。2021年12月以來,中醫藥行業利好政策密集發佈,帶動中醫藥板塊集體大漲。日前發佈的《關於醫保支持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的指導意見》也明確提出,將適宜的中藥和中醫醫療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強化醫保基金監管。
另一方面是因為漲價,中藥原材料由於受氣候、疫情、人工、物流、監管等多重因素的綜合影響,近兩年價格持續增長。中藥材綜合指數(綜合200指數)自2021年8月至12月連漲四個月,全年漲幅達9%,超過2020年漲幅的5%。年底槐花、甘草、附子、香附、紫菀、天花粉等品種漲價明顯。
隨著原材料漲價,部分頭部藥企發出了藥品漲價通知。
上市藥企中,最先提價的是同仁堂,安宮牛黃丸2021年12月初價格提升至860元/盒,漲幅接近10%,帶動同仁堂股價叠創新高。當時一位業内人士驚呼「感覺這些老字號的中藥要變成奢侈品了」。
不久後,華潤三九在互動平台表示,由於近年來整體成本不斷上漲等原因,公司安宮牛黃丸出廠價今年有所提升。太極集團也在互動平台表示,因主要原料、輔材、能源等成本持續上漲,為緩解成本上升壓力,近期已對藿香正氣口服液的出廠價進行調整,平均上調幅度為12%。
九芝堂董秘韓辰骁的觀點是,中藥材具有周期性,本次漲價受種植面積、極端天氣、下遊需求拉動、國家提高藥材標準導致供給減少等原因的共同影響,「預計漲價仍將持續一段時間,後期藥材價格可能會出現分化,部分需求旺盛而供給無法在短期内快速提升的藥材預計仍會繼續漲價。」
結語——
龍津藥業本質上還是情緒性炒作,借助政策釋放利好,股價連續漲停。公司近期龍虎榜數據顯示,各路遊資瘋狂接力。
但客觀的說,以目前的財務數據,較難支撐起龍津藥業的百億市值。目前大股東開始減持,後市需謹慎對待,小心其股價調整的風險。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