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對多少事情失望,也沒有理由對最好的時代失望。」李一男曾經如是說。
如今這個最好的時代似乎在向他招手,這位昔日的英才少年也要投入造車大軍了。
01「兩輪」變「四輪」
「我起起伏伏的人生,如同過山車一樣」,李一男在2015年的小牛發佈會上,曾如此感慨。「天才少年」、「任正非接班人」、「小牛創始人」……李一男的人生軌迹跌宕起伏,經歷頗豐。
出獄 3 個月後的 李一男,後相繼履職百度、中移動、金沙江創投,2015年李一男成立了牛電科技(即後來的小牛電動),並在雅迪、愛瑪等圍剿下順利突圍,2018年辭去牛電科技創始人職務,2019年小牛電動迎來高光時刻,成功登陸納斯達克。
小牛的創業成功讓李一男由兩輪車向四輪車進軍打下了堅實基礎。2018年,李一男正式成立牛創新能源公司,當年11月汽車研發項目正式啓動。這算是其第三次創業。
2020年10月,嘴上曾言不造車的李一男正式成立常州牛創科技有限公司(由牛創新能源100%控股)。
牛創新能源將在增程式和純電動兩個方向打造車型,計劃打造的第一輛車是增程式SUV,對標的售價在20萬元左右中端車型市場,巧妙的避開了與定價在30萬元以上的理想ONE的競爭。
牛創新能源還開發了Gemini雙子平台,基於Gemini雙子平台後期可以打造多款車型。
牛創新能源科技中文品牌為「自遊家」,英文品牌「NIUTRON」,目前首款產品自遊家NV已經累計進行了三輪工程試制,研發測試里程超過百萬公里,首輪冬夏試驗已經完成,目前正在進行第二輪冬季測試。預計將於2022年上半年上市並接受預訂,同年9月啓動交付。
牛創新能源位於北京,上海設立研發中心,在常州設立研發及智能制造基地,目前牛創核心研發團隊接近1000人,均來自於國内外主流一線汽車公司,平均工作年限10年以上,其中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的開發工作在北京進行,設計團隊主要在上海,工程方面人員都在常州。
這一次從兩輪到四輪的創業,李一男把「現代化研發制造基地」選擇在常州,包括李一男本人的辦公地點也是安排在常州。常州的現代化智能制造基地佔地面積77萬平方米,整體設計產能為18萬台/年,目前工廠正在進行量產前的改造和標定,將於2022年3月投入使用。
巧合是的是,距離牛創新能源常州基地20公里的武進區長汀路387號,是小牛電動車的全球研發與制造基地。
2021年12月之前,牛創新能源依然沒有引入外部資本,其股權結構如下所示:
2021年12月15日,牛創新能源宣佈完成5億美元A輪融資,該輪融資由IDG和COATUE領投。但造車之路的兇險之處正是在於前期資金消耗大,不知李一男做足準備沒。
02「鸠佔鵲巢」,抄底大乘
早在2021年3月市場傳聞稱,李一男計劃收購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廠並展開過談判,但未果。最終,他還是選擇了距離北汽新能源常州工廠30多公里的大乘汽車工廠。
大乘汽車工廠在2018年成立,位於金壇區科教路99號,但大乘汽車旗下5款車型此前已因無法滿足國六排放法規而停產停工。
目前,大乘科技產業園已更名為江蘇牛創新能源科技產業園,換上了NIUTRON的logo。目前,工廠仍未投產,還在準備階段。對此李一男表示,「對於成熟的公司來說,並不需要提前9個月就開始生產,提前3個月就足夠了。」
若再往前追溯,這片位於金壇區科教路99號的產業園與眾泰汽車的關係也頗為微妙。其實,大乘汽車創始人吳潇正是眾泰汽車董事長吳建中之子。
在大乘汽車董事局主席吳建中在還是眾泰汽車董事長期間,拿下了眾泰大邁的立項,在金壇基地生產大邁車型。2017年眾泰A股上市後,金壇的這片產業園就被剝離出來用作大乘汽車的常州生產基地,吳建中有意讓兒子練練手。
意外的是,2018年才成立的大乘汽車,倒塌得如此之快。金壇區人民法院公佈的拍賣公告顯示,2021年6月,江蘇中之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通過競拍以15.51億元接盤了位於常州金壇的大乘科技產業園。而前者是常州市金壇區公有資產管理委員會辦公室旗下江蘇金壇國發國際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也就是說,目前大乘汽車原來所在的科技產業園,已經歸金壇區政府方面接管。
值得注意的是,拍賣公告中並未提及最關鍵的生產資質的歸屬問題。相關人士證實,目前牛創汽車從金壇區手上以租賃的方式使用著大乘科技產業園。以租賃的方式使用生產基地,這無疑是可以讓其在資金運轉方面受益,免去了大規模投資的環節。2021年8月,牛創汽車員工陸續進入到該產業園辦公,「鸠佔鵲巢」終落幕。
只是,大乘汽車留下的殘痕依稀可見,在產業園的東門,近期依然懸掛著「江西大乘汽車有限公司金壇分公司」的牌子。這座偌大的工廠,還有很多大乘汽車留下的痕迹,大乘汽車遺留下的車殼等零部件被成批的往外清理。
自造車項目啓動以來,牛創一直在招兵買馬,甚至從老東家那挖了一些人過來。
比如,小牛設計副總裁劉傳凱的加入,讓牛創多了一分小牛的色彩。劉傳凱或將在牛創汽車的造型設計團隊。
這個劉傳凱也是頗有來路,其團隊操刀小牛電動M1的概念設計,在加入小牛電動之前,劉傳凱曾在寶馬集團(BMW)旗下的創意咨詢公司Designworks擔任設計總監。消息人士透露,後續將有更多的小牛員工入職,但李一男特意交代了,不允許在兩家公司同時任職。
牛創汽車也在源源不斷的從外部同行那挖一些人進來。目前牛創有不少員工是從長城汽車過來的,比如分管常州基地生產制造的葛峰就曾在長城汽車工作過。
牛創法定代表人楊敬一作為常州基地的老總,主要管理技術團隊,據傳聞,楊敬之前也在長城汽車工作過,葛峰也向其匯報工作。
企查查信息顯示的另一位高管成員——監事方卿將管理成本預算團隊。在方卿的領英信息中,他曾在小鵬汽車擔任成本分析主管,且在吉利汽車研究院擔任過成本管理主管。
當問及自遊家可向小牛電動借鑒的地方時,李一男的回答是:並沒有,因為汽車產業的復雜程度和兩輪車不是一兩個數量級,而是差三個數量級,所以說就算想借,也實在借不過來。
至於入局的時間,李一男認為現階段來造車無疑是來得晚的,但他也用本田舉了例子——本田比豐田和日產晚起步了整整30年。在這30年之間,日本工業界必然也有其他嘗試造車的公司,而在之後的30年,本田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做成的大型汽車企業。
李一男曾胸有成竹的表示,「我們拿個榔頭敲了三年還沒敲出個樣子來,我也沒有太急。急也沒有用,做品牌是比做車更難的事情,我覺得更要更長的時間來慢慢做。我們不在乎跟誰比,只關心能否讓絕大部分用戶以擁有我們的產品而自豪。」
「金壇區科教路99號」的前兩任主人——眾泰汽車與大乘汽車均落得個草草收尾,不知道它的命運能否被李一男改寫。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