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礦業近幾天在二級市場的表現很是吸睛:
8月17日,鋰電板塊大跌的情況下依然保持了上漲;
8月18日,強勢漲停;
8月19日,西藏礦業以61.15元的收盤價創下歷史新高;
8月20日,收盤價為62.76元,再次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其實,最近的這段時期是鋰電板震蕩的時候,在這樣的背景之下,還能逆勢連續大漲,並創下新高,這與西藏礦業所處的「鹽湖提鋰」的賽道有關。
新能源汽車是人類一場關於利用其它資源擺脫石油資源的革命,作為一個石油對外依賴度高達70%的國家,中國的能源危機負重累累,所以對電動汽車給予厚望。眾所周知,電動車的核心是電池,而鋰又是組成動力電池的核心金屬元素,不管是三元鋰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亦或是代表著未來的固態電池,都離不開鋰。
而中國的鋰資源整體儲量排名全球第四,並不算太低,但有70%左右的鋰資源儲量是以鹽湖鹵水的形式存在,未來想要有充足的鋰鹽供給,鹽湖提鋰技術將扮演重要角色。
目前有4種提鋰技術,分别是礦石提鋰、鹵水提鋰(鹽湖提鋰)、雲母提鋰、粘土提鋰。目前來說,國内常見的兩種提鋰途徑是鋰輝石提鋰、鹵水提鋰,黏土提鋰預計到2023-2024年可以實現產業化。
不同提鋰方式生產出來的鋰鹽是沒有差别的,礦石和鹵水提鋰只是某些雜質指標不一樣,像礦石提鋰如贛鋒鋰業硫酸指標高,鹵水提鋰鹵離子高。但是品質都是可以通過加工序提純實現品質一致性,如碳酸鋰通過深度碳化提純,氫氧化鋰也是可以通過重結晶工序的增加和成本的提升來提高產品質量,不會因為方法差異導致鋰的質量的差異。
礦石提鋰概念股比鹽湖提鋰概念股先起來,以贛鋒鋰業、天齊鋰業為代表,2021年以來在二級市場上呼風喚雨,風頭吃儘,目前贛鋒鋰業已經突破200元,天齊鋰業已經在突破150元的路上了。
相比之下,鹽湖提鋰概念股們早些時候只能「望鋰興歎」,默默無聞。主要原因是,與礦石提鋰相比,鹵水提鋰的開採難度大,成本高,不經濟。
造成開採成本差異巨大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是鋰濃度和鎂鋰比。國内主要鹽湖的初始鋰濃度大都在0.05%以内,最低的甚至只有0.003%,相比之下,智利Atacama鹽湖的初始鋰濃度可達到0.157%, 是國内鹽湖的幾倍到幾十倍不等。這就造成上遊鋰資源企業奔赴海外去尋鋰湖,導致國内鹽湖提鋰產業進展緩慢。
鹽湖鹵水中有很多離子與鋰離子共存,其中最主要的就是鎂離子,要想提取高純鋰產品必須將鋰與其它共存的離子分離,但從高鎂鋰比的鹵水中提取鋰卻非常的困難。我國鹽湖在鎂鋰比上較南美鹽湖也存在顯著劣勢,這對提鋰工藝提出了更大的挑戰,這也是導致我國鹽湖提鋰起步較晚的主要原因之一。
2021年以來,鹽湖提鋰技術開始出現重大突破,「 TMS吸附劑連續吸附解吸提鋰新工藝」通過了青海省科技廳組織的科技成果評審,針對柴達木盆地鹽湖鎂鋰比值普遍過高,鎂鋰分離技術難度大問題,通過採用吸附法、萃取法、煅燒法等工藝,有效解決了從高鎂鋰比鹽湖中提取高純鋰和硼的難題,降低了提鋰成本,提高了開採效率,為放量作足鋪墊。
其它西藏鹽湖技術突破也層出不窮,比如紮佈耶鹽湖「太陽池結晶法」、查波錯鹽湖運用鹵水自然成礦技術、結則茶卡和龍木錯鹽湖運用硫酸鹽-碳酸鹽型富鋰鹽湖自然成鹽技術、當雄錯鹽湖運用熱水 太陽池技術、捌仟措鹽湖運用電化學脫嵌法,都各具優勢,大放異彩。
其實,鹽湖提鋰本身是一個宏大的概念,不同的鹵水會使用不同的工藝路線,比如以我國鹽湖來看,青海和西藏鹽湖使用的技術路線就不同,國外鹽湖由於鋰含量不一樣也會使用不同的方法,目前主流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
1)攤曬法:國外如智利就使用較為傳統的方法,因為其鹵水鋰含量高,鎂含量雜質少,提取簡單,所以使用傳統經典的攤曬,國内西藏紮佈耶鹽湖也是採用的曬鹵方法;
2)吸附法:吸附法技術已經逐步成熟且實現工業化,尤其是在鎂鋰比比較高的情況下優勢很大,查爾汗鹽湖鎂鋰比超過100:1就適合用吸附法。青海的藍科鋰業使用的也是吸附法,近期中國寶武入住西藏紮佈耶後,也計劃改用吸附法;
3)電滲析法:主要在東台鹽湖用;
4)膜法:在西台鹽湖用;
5)萃取法:大華使用的比較多。
目前這些技術路線在中國都已經實現產業化了,未來通過不斷技術進步,吸附法競爭力會強一些,因為吸附法的優點是通過收率的提升,吸附劑的效率更高,動力學更快,成本會低,且提鋰收率高,這個是未來主要的研究方向。
提鋰技術在鹽湖提鋰的重大突破是鹽湖提鋰概念股近期大漲的主要誘因所在。
美國地質調查局 USGS的數據顯示,全球鋰資源主要存在形式為鹽湖鹵水、礦石鋰和黏土鋰等,其中鹽湖鋰資源佔據58%,鋰精礦佔據26%,鹽湖是全球最大的鋰資源。
技術上升了一個台階,但「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西藏礦業在上遊到底儲存了多少資源?
西藏礦業目前擁有獨家開採權的西藏紮佈耶鹽湖是世界第三大、亞洲第一大鋰礦鹽湖,已探明的鋰儲量為184.10萬噸,是富含鋰、硼、鉀固、液並存的特種綜合性大型鹽湖礦床。西藏紮佈耶鹽湖鹵水含鋰濃度為970mg/L,僅次於智利阿塔卡瑪鹽湖,含鋰品位居世界第二,具有世界獨一無二的天然碳酸鋰固體資源和高鋰貧鎂、富碳酸鋰的特點,鹵水已接近或達到碳酸鋰的飽和點,易於形成不同形式的天然碳酸鋰的沉積,因而具有比世界同類鹽湖更優的資源。經過多年的工業實踐,公司現採用的「太陽池結晶法」生產工藝是適應西藏紮佈耶鹽湖的,也是對環境損害較小的。目前紮佈耶鋰精礦的年產能為5000噸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西藏礦業目前擁有該鹽湖的獨家開採權。這算是西藏礦業最大的核心競爭力所在,對於一家資源型公司來說,先佔即先得,獨家則意味著吃「獨食」。
其次是,察爾汗鹽湖開發企業為藍科鋰業(鹽湖股份持51.42%股權)、藏格鋰業(藏格控股100%)和比亞迪三家共同持有。該湖的氯化鋰儲量1204萬噸,鹽湖鋰濃度為0.003%,鋰品位低於其他鹽湖,鎂鋰比高導致提鋰難度大。
2020年,西藏礦業年產4747噸鋰鹽,2021年預計鹽湖提鋰產量7000噸。同時西藏礦業還擁有號稱「鉻都」的 羅佈莎地區鉻鐵礦資源超過200萬噸。
我們再看看西藏礦業的工藝流程:
碳酸鋰精礦製取流程如下:
以紮佈耶鹽湖鹵水為原料,利用自然界太陽能及冷源在預曬池、曬池中進行冷凝、蒸發,析出各種副產品,並提高鹵水中Li+濃度,所得富鋰鹵水在結晶池吸收太陽能使鹵水增溫後,逐漸使Li2CO3結晶析出,結晶產物經幹燥、包裝即得到鋰精礦產品。
電池碳酸鋰製取流程如下:
鋰精礦通過球磨機磨細,調漿加入熱洗罐,加熱恒溫後,由帶式過濾機分離後得到固體,加水調漿後製得精礦料漿。精礦料漿打入碳化塔與二氧化碳反應,化學反應後形成碳酸氫鋰溶液,經過樹脂除雜後,得到純淨的碳酸氫鋰溶液,加熱進行化學反應後得到碳酸鋰料漿,離心分離後得到碳酸鋰濕品,高溫烘幹後得到電池碳酸鋰。
從上述流程可看出,西藏礦業的主要成本是人工,其次是原材料,以2020年數據來看,鋰類產品的相關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都不高,並且相比2019年呈現下降趨勢,只要上遊原材料不漲價,或者有足夠的話語權,那麽西藏礦業在鋰類產品(電池碳酸鋰)盈利空間就能保持住。
2021年上半年的業績預告顯示,西藏礦業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在1.9億元~2.85億元,上年同期為1.42億元;淨利潤在0.36億~0.54億元之間,比上年同期增長為:212.17%~268.25%。
隨著西藏紮佈耶鹽湖與察爾汗鹽湖的潛力不斷被釋放出來,西藏礦業的經營業績還會不斷創新高,按照這一邏輯,怪不得最近在二級市場那麽嗨。
作者 慧澤李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