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内精密功能器件龍頭領益智造業績預告虧損,遭到二級市場踩踏。7月12日,公司股價慘遭跌停。7月13日其股價再度下跌6.44%。
事實上,領益智造股價年初迄今已經下跌35.78%,跑輸大盤。集「蘋果概念」、「小米概念」、「富士康概念」等品牌榮譽和知名度於一身,領益智造為何上半年業績失守?公司又將如何應對業績下滑?
7月11日,領益智造披露2021年上半年業績,預計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較去年同期下滑26.66%-42.05%。
業績表現不及預期,二級市場開始用腳投票。7月12日領益智造股價開盤跌停。7月13日,公司股價報收7.7元/股,再度大幅下跌6.44%。
事實上,領益智造股價自年初以來已經下跌35.78%,跑輸大盤,「果鏈」難道不香了嗎?
領益智造是國内消費電子產品精密功能器件龍頭,從事精密零組件、充電器、5G產品和材料業務。
其中,公司模切、衝壓、CNC等精密零組件廣泛應用於消費電子等領域,全球十大智能手機品牌均是公司客戶,包括三星、蘋果、華為、小米、OPPO、VIVO等著名品牌。
擁有全球智能手機前十大客戶,領益智造的業績在2020年也大放異彩。2020年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81.43億元,同比2019年調整後營收增長17.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21.12億元,同比大增132.96%。
在這種高增長基礎上,投資者對領益智造的期望都很高。新冠疫情衝擊的2020年公司都能取得高成長,為何在2021年上半年折戟?
關於上半年虧損,領益智造給出以下幾大原因:疫情衝擊、部分國内客戶訂單需求放緩、原材料價格上漲等。
雖然國内疫情趨於穩定,但領益智造是一家全球化企業,公司在印度、法國、巴西和越南等國設有生產設施。受海外疫情影響,海外部分廠區生產短暫停工,導致部分項目量產延後。
禍不單行,2020年下半年以來,全球芯片緊缺現象席卷汽車、手機等多個消費電子行業。這里面既有芯片廠商產能難以很快擴增的原因,也有智能汽車、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興行業崛起對芯片需求快速增長。
尤其是在5G進入商用時代,5G手機和基站對芯片的需求增長,每部手機的PMIC芯片數量從平均4至5顆增加到7至8顆。
手機芯片緊缺造成的蝴蝶效應波及產業鏈各個環節,不僅芯片供應緊張造成手機出貨量下滑,芯片價格上漲也造成中下遊企業成本上升。
根據IDC數據顯示,2021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3%。蘋果總出貨量為3380萬部,同比大幅度下降18.2%。小米總出貨量為3230萬部,下降0.2%。
雖然略微下降,但小米取代華為成為國產手機領頭羊。無「芯」可用的華為嚴重衰落,正式跌出前五。
下遊客戶的興衰與領益智造的業績聯係緊密,如果說大客戶因手機出貨量下降導致需求下降,公司的業績自然受到影響。
雪上加霜的是,2021年上半年原材料價格上漲,也一定程度擡升領益智造的成本,並進而影響到利潤。
公司採購的原材料主要包括不鏽鋼、銅、鋁、銅箔等金屬材料,經歷2020年以來的漲幅,上述材料均位於價格高位,成為擡高公司成本的一大因素。
根據Wind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公司營業總成本約為77.52億元,同比增長17%,其增速大於同期營收增速14%。
反應到盈利能力上,公司的毛利率、淨利率於2020年下半年已經出現拐點向下的趨勢。
巴菲特曾經說過,他從來不看毛利率低於40%的公司。2021年一季度,領益智造的毛利率18.87%,淨利潤7.23%,這組數據已經或多或少折射出制造業的薄利和發展境況。
在宏觀經濟總總不利情形下,領益智造依然在大手筆投資做研發,對研發的投入一定程度代表了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一面。
公司在2021年上班業績預告中就表示,今年新項目研發較多,研發費用支出相應增加,預計較上年同期增加的研發費用金額為2.1億元,增長比例為32.81%。
事實上,近三年來,領益智造非常重視研發,持續在研發保持穩定投入。Wind數據顯示,2018-2020年,公司研發支出分别約為11.26億元、11.40億元、18.20億元,分别佔同期營收比重約5%、5%、6%。
致力於做技術研發,這可能是「智造」和制造的壁壘和分水嶺,也是領益智造能成為「果鏈」、「米鏈」等諸多明星公司供貨商的重要原因。
公司的研發主要集中在碳纖維材料、輕型合金材料、鍵盤模組、馬達模組、高功率充電器、粉末冶金等專項工藝,為未來2-3年的業務發展打下堅實的技術基礎。
在保有手機業務優勢之餘,領益智造也在開始拓展更多業務領域,以尋求可持續發展以及更強大的業績支撐。
領益智造所在的制造鏈條很關鍵,產品也很討巧,不僅能廣泛用於以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領域,還可以應用到5G相關的通訊領域、智能汽車及新能源汽車、智能安防、醫療等諸多新興行業。
穩守關鍵制造環節,領益智造的發展方向也主要圍繞兩個維度進行,第一個維度,堅守現有手機供貨業務主戰場,公司還將計劃擴大在智能終端和消費電子領域的市場優勢和份額,從手機拓展至平板、筆記本、手表、TWS、AR/VR、Softgoods、無線充電等,力爭實現主營業務的繼續增長。
在第二維度,在發展核心業務的同時積極拓展新業務,橫向跨入新能源汽車、醫療、電動工具、5G、IoT、可穿戴式裝置等其他產業領域。
但公司目前新業務尚處於導入期或投資建設期,以新能源汽車為例,2021年6月,領益智造斥資3800萬元收購浙江錦泰電子有限公司95%股權,作為切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一個開端。
浙江錦泰是新能源汽車行業結構件供應商,結合領益智造在各類結構件產品線多年積累的研發、生產能力和規模優勢,領益智造新能源汽車戰略落地第一站將獲得良好的保障和輸出。
無論是消費電子還是新能源汽車等領益智造的新業務戰略,5G是支撐各類信息技術發展和傳播的重要支撐。
相較於新能源汽車,領益智造在5G通信領域和無源器件領域的新業務卻進展順利,2020年已經實現量產出貨突破,Softgoods收入過億元。
醫療器械方面,公司在2020年收購蘇州益道後進一步加速佈局醫療耗材等產品線。
新業務穩步起航,但也不要忽略新業務發展初期的資金投入及成果轉化風險。從2021年上半業績預告看,新業務投入已經影響到領益智造的利潤。如果手機業務護城河不能固守,那領益智造的大船轉舵將面臨更大挑戰。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