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在容貌焦慮的刺激下,醫美產業成為了黃金賽道,行業高速增長,呈現出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
然而,非法的水貨假貨、黑機構大行其道等問題卻阻礙了這個新興行業進一步的發展。
6月10日,多個部門聯合發文將開展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服務專項整治工作。這會對醫美行業帶來什麽樣的影響?
具體來看,國家衛生健康委聯合中央網信辦、公安部、海關總署、市場監管總局、國家郵政局、國家藥監局及國家中醫藥局出台《打擊非法醫療美服務專項整治工作方案》,決定於2021年6月至12月聯合開展非法醫美整治工作。此次的工作目標如下:
一是進一步提高美容醫療機構(含中醫美容醫療機構)依法執業意識,強化醫療服務質量和安全管理,防範醫療糾紛和安全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醫療美容活動;
二是嚴格規範醫療美容服務相關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流通和使用監管,嚴厲打擊生產、經營和使用不符合國家規定的藥品、器械等行為;
三是依法規範醫療美容服務信息和醫療廣告行為,嚴厲打擊虛假醫療美容類廣告、信息以及不正當競爭行為;
四是以查辦案件為抓手,查處並曝光一批違法機構,懲戒和震懾一批不法分子。完善系統治理、依法治理、綜合治理、源頭治理的工作機制,切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7年,也曾有七部委聯合打擊非法醫美的行動。
比較這兩次行動,主要有兩點不同之處:一是相較過去七部委行動,此次中國郵政局將作為新參與者,旨在從供應鏈條上打擊走私水貨保護正規行貨藥械和設備;二是引導醫美注重服務安全與質量,確定醫美機構第一責任人。
時隔幾年,多個部門再度聯手而來整頓行業,醫美市場究竟存在哪些問題?
按照產業鏈劃分,醫美行業可以分為上遊供應商,中遊醫美機構和下遊消費者。而我國醫美產業鏈中魚龍混雜,在上遊及中遊環節均存在著黑醫美、黑機構。
據悉,2019年,我國總計合法醫美機構數量約為1.3萬家,不具備醫療美容資質的黑機構超過8萬家,約為正規醫美機構數量的6倍,佔醫美機構總數的比例高達86%。
與此同時,約有14%的正規醫美機構也存在違規經營現象。如在未設置整形外科的情況下開展割雙眼皮、隆鼻術等一級項目。
除此之外,我國醫美行業存在醫師匮乏的現象,出現了許多黑醫師。
艾瑞咨詢的數據顯示,以1.3萬家醫美機構推算,非多點執業情況下正規醫師需求數量約為10萬名;在多點執業情況下,2019年我國實際從業的醫美醫師數量僅3.83萬名,行業正規醫師缺口巨大。
根據中整協的數據,醫美非法從業者數量超過10萬人,不合法醫生約佔醫美醫生總人數的72%。同時,約有14%的合法醫師進行不合規操作。
而在黑機構、黑醫師之外,醫美市場上黑針劑、黑設備也十分猖獗。
據悉,目前我國市面上流通的醫美針劑中,約2/3都為水貨和假貨。光電設備方面,我國合法醫美機構的光電設備中,約80%來自海外,9%為國產設備,11%為水貨和假貨。非法醫美機構的光電設備中,90%都是假貨,主要原因是正規光電設備管控嚴而且價格高。
為什麽黑機構、黑醫師、黑針劑、黑設備會如此泛濫?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9年,全球醫美市場穩速擴容年復合增長率為8.94%,2019年市場空間高達1459億美元,突破萬億人民幣規模。根據ISAPS以及德勤咨詢的測算,預計在2022年達到1782億美元。
而根據Frost&Sullivan調查顯示,2018年全球前五大服務市場分别為美國、中國、巴西、韓國和俄羅斯。
2015年至2019年期間,中國醫美行業維持了29%的高速增長,顯著高於世界平均增速8%。
2020年中國醫美市場規模預計1975億元,由於全年持續受到新冠疫情的反復影響,醫美消費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導致行業增速同比有所放緩,但據德邦證券測算,預計行業增速於2023年將上升至18%。
艾瑞咨詢預計,到2023年,我國醫美市場規模將增加到3115億元,是2019年市場規模的1.76倍。
在醫美需求迅速增長的同時,合格醫師人才的培養卻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多年的學術學習和臨床實踐。眾所周知,正規醫師的培養時長通常在八年左右。
需求旺盛且還在持續增長,合法合規的供給卻暫時跟不上,那多餘出來的市場需求自然會被一些黑機構搶佔。
然而,由於這些黑機構、黑醫師、黑針劑、黑設備的存在,這幾年醫美行業沒少發生事故。
此次八部門聯手出擊,打擊的是非法醫美,對於正規從事醫美的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
不過,我國醫美行業除了非正規機構多這一特點之外,還存在集中度偏低的特點。
以國内醫美發達和集中的區域上海為例,按收入計算,2019年上海市第一大市場參與者佔據的市場份額約為14.2%,而第二大至第五大市場參與者佔據的市場份額為23.8%,合計僅有38%。
而醫美各環節的龍頭企業相較於正規的中小企業來說,具有資金、渠道、技術等方面的優勢,有望在監管政策趨嚴的環境里獲得更多非法醫美機構被清理後留下來的市場空間,提高市場佔有率和行業集中度。
當然了,正規的中小醫美企業也是受益方,有進一步發展壯大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A股市場的醫美概念股的整體表現不算太好。醫美板塊指數在達到1743.53點的高位後調頭向下,目前跌幅已經超過了10%。
與此同時,在估值高企的大背景下,多家醫美概念股於近期披露了重要股東、高管的減持計劃,開始了高位套現。
例如,6月4日,玻尿酸三巨頭之一的華熙生物華熙生物(688363.SH)公告稱,持股4.99%的股東赢瑞物源擬減持不超過480萬股,佔本公司總股本的比例合計不超過1%。
同一天,朗姿股份的減持公告也受到了市場的高度關注,還引發公司股價連續跌停。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醫美行業前景依然向好,監管趨嚴淘汰黑醫美也有利於提高行業龍頭的市場份額,但是多數醫美概念股的股價漲幅過大,現在正處於回調期,而且其中有一些只是蹭概念的。這些情況值得留意。
作者:雲知風起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