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仙股也蹭熱度?市值2日暴漲20億,鹹魚翻身有望?
原創

日期:2020年1月30日 下午5:25作者:黃玉婷 編輯:彭尚京

仙股蹭熱度,股價急升炒味十足

21世紀初期的那場非典型肺炎肆虐全球,我國人民在這場類似於瘟疫的戰場上損失慘重。儘管已過去了漫長的10多年時間,但直到今天,當「極高傳播性」、「肺炎」等關鍵詞因這場新型冠狀病毒被重提,人們對」死亡」之畏懼的集體記憶又在被再次激活。全民聚焦疫情進展,與之相關的話題日日上熱搜。

資本市場也不外如是。繼昨日石四藥集團(02005-HK)之後,泰淩醫藥(01011-HK)和中國醫療集團(08225-HK)相繼分别於昨日晚間和今日早間發佈自願公告,表示其各自的附屬或關聯公司旗下具備治療和抑制新型冠狀病毒的藥品。

該事件直接催化兩家公司的股價。截至發稿時間,泰淩醫藥兩日股價大增84.21%,最高報0.495港元。而中國醫療集團於公告發出後的首個交易日,股價更是爆發式爆增280.53%,市值於首個交易日暴漲3億,並一度於當日午間1時28分起暫時停牌,直到1月30日早上9點才恢復買賣;截至1月30日收盤價2.1港元,股價再爆漲388.37%,兩日市值累計暴增超過20億港元,其中1月30日單日成交量7.45億股,與之前比較,真的有雲泥之别之感。值得注意的是,股價漲幅驚人的兩家上市公司,在公告出爐前是妥妥的「仙股」。

仙股也蹭熱度?市值2日暴漲20億,鹹魚翻身有望?

仙股也蹭熱度?市值2日暴漲20億,鹹魚翻身有望?

據公告稱,泰淩醫藥的沐舒坦具有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潛力,但截至發稿時間,相關的臨床數據並未通過官方渠道公示;而中國醫療集團的利託那韋就有臨床試驗結果支撐其抑制病毒的療效。這或者能夠反映為何兩家仙股公司的股價漲幅相差如此之大的一部分原因。

劉姥姥進大觀園,祛痰藥、抗艾滋病藥也能「救世」?

眾所周知,直到目前為止,醫學界尚未研發出對2003年的傳染性非典型肺炎有直接抑制和治療療效且安全性經過檢驗合格的藥物。但從目前業界權威專家披露的數據來看,本次的新型冠狀病毒與當年的SARS病毒一樣,來自同一病毒家族,且患者有較為明顯的發病表徵。

這種由新型變異冠狀病毒導致的傳染性疾病,WHO將其定名為重症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其臨床症狀主要為持續高熱、畏寒、幹咳、全身肌肉和骨節酸痛、乏力;有呼吸急促、呼吸窘迫綜合徵或心力衰竭;X光片顯示肺部有絮狀陰影,且蔓延迅速。該病的特點為傳染性強、發病急、單純抗生素無效等等。

單從臨床症狀來分析,患者與普通流感的表徵無疑,但是會伴隨有呼吸系統疾病問題。結合目前官方公佈的死亡病例的特點來看,這種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而治療無效的人群大部分是老年人,因此可以簡單總結為:在未有特效藥面世之前,除了阻斷傳染源和傳染渠道,增強自身免疫力就是目前人們唯一能做的預防措施。

仙股也蹭熱度?市值2日暴漲20億,鹹魚翻身有望?

仙股也蹭熱度?市值2日暴漲20億,鹹魚翻身有望?

這就能從本質上去解釋為何資本市場對中國醫療集團的呼聲要遠高於泰淩醫藥。公告顯示,泰淩醫藥的沐舒坦是一種呼吸道潤滑祛痰藥,臨床上用於急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應屬於本次新型冠狀病毒的輔助用藥;而中國醫療集團的利託那韋是一種抗人體免疫缺陷病毒(HIV)的藥物,相比於沐舒坦更有「治本」的療效。

但是現在問題來了,究竟這些祛痰藥、抗艾滋病藥是不是真的能幫助我們抗擊這次疫情呢?筆者通過查詢中美兩國關於這兩種藥物的臨床研究報告得出結論,它們在用於直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的療效上還有待進一步考證,但是副作用是絕對不能忽視的。

仙股也蹭熱度?市值2日暴漲20億,鹹魚翻身有望?

先說沐舒坦。有國内相關臨床報告(1),大劑量的沐舒坦靜脈滴注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療中的應用效果被證明有效。慢阻肺全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大多發生在老年人群之中,有急性發作並進而使患者有呼吸困難等臨床症狀,這與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一致。

該份報告通過具有統計學意義的對照組對比,數據顯示研究組患者的臨床治療總有效率為95.56%,可以說這能證實沐舒坦值得在臨床上大力推廣。

而利託那韋這款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抑制劑是國際上廣泛應用於臨床HIV-1感染治療的藥物。相關臨床治療數據在中國醫療集團1月29日發出的澄清公告中已公示,此處不再復述。

不過最值得人們關注的是,抛開「祛痰藥」「抗艾滋病藥」這兩個標簽,這兩款藥物在治療新型冠狀病毒的臨床中是否會出現如大量激素治療SARS一樣給患者帶去不可逆轉的後遺症?

顯然,這兩款藥物在不良反應上醫學界也是有保持的。美國FDA在2011年的一份審查報告中顯示,利託那韋具有較嚴重的不良反應,包括心臟毒性、乳酸性酸中毒、急性腎衰竭、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和呼吸系統併發症等等;而沐舒坦更在2017年被原研藥廠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實施特定批次的主動召回,其不良反應自然不言而喻。

急病亂投醫,鹹魚翻身甚艱難

有一定療效但是臨床還需更多數據證實,副作用那是妥妥的是筆者對泰淩醫藥和中國醫療集團公告所示這兩款用於緩解本次疫情的藥物的預判。但對這兩家公司來講,股價畢竟是漲了,那麽它們又能否憑借這次疫情來個鹹魚翻身的劇情呢?

從目前來看,還比較艱難。外部因素主要是因為隨著國家官方公佈的確診病例、疑似待觀察病例和死亡病例的數據來看,疫情在國家調控之下是可控可防的;按專家的話,大規模的爆發是大概率是不可能的。換言之即使這兩款藥物真的被證有效,市場也嫌貴比較少。

内部因素則是回頭看這兩家公司的業務經營情況來看,底部反轉的劇情還是非常小的概率——

通過剝離主營疫苗業務轉型、又因主要供應商葛蘭素(GSK)的「賄賂門」事件再遭難關的泰淩醫藥經營情況不甚樂觀,2018年年内虧損9.63億人民幣;而在香港創業板上市的中國醫療集團的主營業務更非是製藥,而更傾向於合同研究供應商。因此對這兩家公司而言,單一款抗病毒藥物恐怕是很難成為「撬動地球」的那根槓桿。

泰淩醫藥2019年中期報告顯示,公司在其内的營業收入和毛利分别錄得2.12億元和1.52億元,較2018年同期分别大幅下降74.5%和88.2%,整體運營情況不容樂觀。而中國醫療集團的盈利增長同樣堪憂。

據2019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中國醫療集團期内錄得營業收入3570.81萬元,歸母淨利潤1760.91萬元,較2018年同期分别下降3.8%和增加1.4%。值得注意的是,截止2019年6月30日,中國醫療集團的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和籌資活動現金流淨額分别為-968.90萬元和168.02萬元,相信未來沐舒坦和利託那韋的上市及由此帶來的股價暴增能緩解一定的現金流壓力。

從本質上來說,無論是1918年西班牙流感、2003年的SARS,還是今日的新型冠狀病毒,流感病毒都是進入近代社會以來引起人類死亡的重要病因之一。

在國際上,預防和治療流感的主要措施是疫苗接種和抗病毒化學藥物治療。而目前臨床上應用的抗病毒藥物一般設計為作用於病毒的蛋白質,但病毒毒株的千差萬異就決定了這些抗病毒藥物的特異性較強,這無疑給科學界和醫學界留下了巨大的挑戰。

病毒突變,結果產生抗藥性突變株,耐藥性也成了臨床的主要問題;而抗病毒譜變窄,只作用於一個病毒家族或者密切相關的幾種病毒,都意味著科學家必須集中精力尋找廣譜抗病毒的藥物來應對突發性病毒性疾病。冰凍三尺絕非一日之寒,在治病救人,特别是治急病救大量的人的課題上,絕沒有走捷徑和撿現成一說。

附註:

(1)《大劑量沐舒坦靜脈滴注在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編號2095-1752(2017)21-0234-02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月29日
「流感概念股」漲幅超19%,東陽光藥一顆「神藥定江山」
1月29日
搶做抗擊肺炎的先鋒部隊,石四藥喜迎開年紅
1月23日
帶量採購催化股價連漲5日,這只市值最大的hth登录入口网页國内藥企有多低調?
1月20日
無化療時代即將揭幕,卡位PD-1肝癌第一梯隊的還有這家
1月12日
國產PD-1肝癌首發前兆?這次又翻了誰家的綠頭牌?
1月2日
6.7億拿下陽泉三甲醫院,通用環球醫療會在二級市場翻紅嗎?
12月24日
中止科創板上市審核,君實生物鬧錢荒仍在繼續
12月23日
石藥集團高血壓產品玄寧®獲FDA完全批準上市 將成具相同活性成分藥物的參比製劑
12月20日
網上藥店帶來營收翻倍增長,阿里健康卻轉而將錢投入這個領域?
12月16日
國内首款貝伐珠單抗面世,齊魯製藥之後還有誰?

視頻

快訊

17:33
中國建築國際(03311.HK)中期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5.1%至52.59億元 中期息34港仙
17:20
【盈警】天鴿互動(01980.HK)料中期盈轉虧約2240萬元
17:19
樂普生物-B(02157.HK)中期扭虧為盈溢利4174.5萬元
17:08
【盈警】美東汽車(01268.HK)料中期股東應佔虧損擴大至不少於8億元
16:58
藥師幫(09885.HK)中期股東應佔利潤同比增258%至7811.7萬元
16:46
金山軟件(03888.HK)中期歸母淨利潤同比增20.41%至8.16億元 不派息
16:33
【盈喜】北方礦業(00433.HK)料中期扭虧為盈
16:29
納微科技:目前沒有佈局氧化镓技術領域
16:19
海油工程:上半年實現陸地加工量18.95萬噸 同比減少8.18萬噸
16:17
創新新材:正積極探索鋁材在靈巧手、行星減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外殼的應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