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三大指數衝高回落,截至收盤,滬指跌0.16%,深成指跌0.64%,創業板跌0.91%,科創50指數跌1.46%,北證50指數跌6.42%。兩市共1400只個股上漲。滬深兩市今日成交額6767億元。北向資金全天淨賣出30.32億元,其中滬股通淨買入3.52億元,深股通淨賣出33.84億元。
光伏板塊漲幅居前,POE膠膜概念股走強,其中,東華科技(002140.SZ)、綠康生化(002868.SZ)、聯泓新科(003022.SZ)漲10%。
機構認為,矽料價格下降有望刺激光伏裝機需求增長。而光伏裝機需求持續高景氣,膠膜作為光伏組件封裝的重要材料,市場需求量逐年上升。華創證券預計,2025年光伏膠膜需求量可達59.1億平,2022年至2025年的復合增速約28%。
環保板塊今日表現強勢,正和生態(605069.SH)漲9.99%,中電環保(300172.SZ)漲8.59%,東方園林(002310.SZ)漲7.25%。
消息面上,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印發,其中提出,新徵程上,必須把美麗中國建設擺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突出位置,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天藍、地綠、水清的美好家園。
港口航運板塊亦活躍,寧波遠洋(601022.SH)漲8.2%,國航遠洋(833171.BJ)漲5.7%,中遠海能(600026.SH)漲4.65%。
消息面上,紅海危機的進一步升級,航運巨頭馬士基首席執行官警告稱,重新開放關鍵的紅海貿易航線可能需要數月時間,這將對全球經濟、公司和消費者造成經濟和通脹衝擊。
電力板塊表現不俗,華銀電力(600744.SH)、長源電力(000966.SZ)漲10%,杭州熱電(605011.SH)漲4.44%。
消息面上,近日發佈的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中提出,要加快構建新型電力系統,進一步發展全國碳市場。此外1月11日,長源電力公告,2023年10月1日至12月31日,公司所屬發電企業累計完成發電量83.47億千瓦時,上網電量79.18億千瓦時,較2022年同期分别增長2.91%、2.92%。
跌幅榜上,MR(混合現實)、PEEK材料、AIGC概念等板塊走弱,華密新材(836247.BJ)大跌17.69%,富恒新材(832469.BJ)跌11.9%,歌爾股份(002241.SZ)跌4.29%。
通信、算力、半導體、傳媒板塊亦疲軟,太辰光(300570.SZ)跌5.79%,上海電影(601595.SH)跌5.31%,海光信息(688041.SH)跌4.93%,中際旭創(300308.SZ)跌2.74%。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