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原創

日期:2022年6月16日 上午11:05作者:飛魚編輯:May

科創板次新股近期熱度較高,其中,半導體個股更容易受到資金追捧。

截至5月9日至6月16日,長光華芯(688048.SH)迎來強勢反彈,累計漲幅已達41%。目前市值成功突破百億大關,至128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近期獲機構調研不斷,4月份上市以來,共有92家機構登門拜訪,其中不乏高毅、紅杉資本、高盛等明星管理人,可謂關注度頗高。

華為哈勃戰略投資,股東陣容堪稱豪華

長光華芯股東陣容堪稱豪華,梳理可發現,背後中有不少上市公司的身影。

中國太保旗下長江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國人壽分别通過持有國投創投(上海)7.7%和10.23%出資額,而間接持股長光華芯。據招股書顯示,上市發行後,國投創投(上海)為長光華芯第四大股東,持股比例5.91%;

A股上市公司華工科技(000988.SH)也通過華科創投間接持有長光華芯。上市發行後,華科創投持有長光華芯3.46%的股股份,位居第九大股東。此外,包括華泰證券、匯鴻集團等多家上市企業通過控股公司間接持有長光華芯的股份。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在前十大股東陣容中,長光華芯第七大股東哈勃投資最引人矚目。哈勃投資出自「華為系」,而哈勃投資在今年1月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增資入股長光華芯,增資金額約7,600萬元,單價15元/股。上市發行後,哈勃投資持有長光華芯3.74%的股份。

「華為系」是國内芯片行業無疑是金字招牌,華為的戰略投資,對芯片公司來說,不僅是技術、資金的認可,同樣還有可能伴隨著產業鏈的訂單需求。

2019年,華為哈勃曾經投資了思瑞浦,隨後便有1.7億元訂單送上。這使得思瑞浦在2019年收入達到了3億元,一舉在第二年科創板上市,而且上市以後,思瑞浦的股價表現也相當強勁。

與保險公司、券商等資金以及華為「看好」長光華芯不同的是,長光華芯創始股東、原控股股東奧普光電早就選擇了退出,並未享受這場「資本的盛宴」。

激光芯片第一股

長光華芯2012 年成立,總部位於蘇州,屬於長三角高端製造業的核心聚集地。

資料顯示,長光華芯主營半導體激光芯片產品,屬於半導體激光器的核心部件。下遊應用包括各類激光器的應用,包括工業加工裝備、激光雷達、光通信、醫療美容等領域,以及工業激光器領域。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長光華芯下遊客戶包括飛博激光、創鑫激光、銳科激光、大族激光和光惠激光等國内知名激光器廠商。銳科激光和創鑫激光在國内光纖激光器的市場份額分别為 25%和 17%,分别位居第二和第三。公司董事長也曾在華工科技、銳科激光等公司擔任重要管理職位。

業績端來看,長光華芯營收實現快速增長,2018年-2021年,分别實現營業收入9243.44萬元、1.39億元和2.47億元,4.29億元。

國產替代正當時

目前我國已突破激光器大部分器件製造技術,但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等核心器件仍依賴進口。

長光華芯已打破國外技術封鎖,在國内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的市場佔有率達 13.4%,在全球市場的佔有率約為3.9%,市佔率位居國内第一。

梳理過往,長光華芯主業飛速發展,除了成立以來的技術積累,和各大股東的產業扶持,還和2018年的一個重大的產業發展拐點有關。

2018年,海外禁止向國内出口單管15W以上、巴條100W以上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拉開了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國產化序幕。

2019年,長光華芯成為國内第一家量產單管15W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公司。一年後,長光華芯技術突破帶動產品性能持續提升,終於在2020年實現單管18W、25W高功率激光芯片量產。2021年,公司又實現30W高功率半導體單管芯片量產,產品性能在國内處於絕對領先,對標甚至超過國外產品。

隨著高功率半導體激光芯片技術不斷突破、產品良率持續提升,公司在下遊客戶份額將快速提升,業績也將加速增長。這主要是因為產品良率上升,會極大程度節省成本支出以及時間成本,從而提升產線利用率。

2021年,長光華芯整體毛利率,由2020年的31.35%大幅提升至52.82%,與此同時,2021年公司營收也大幅增長73.7%。

【解讀】獲「華為哈勃」投資,長光華芯的「故事」可能才剛開始!

在毛利率穩定提升的背景下,長光華芯借助登陸科創板募資擴產,公司「高功率激光芯片、器件、模塊產能擴充項目」、「垂直腔面發射半導體激光器(VCSEL)及光通訊激光芯片產業化項目」及「研發中心建設項目」達產後,總產值為14.56億元,有機構據此預測,如果長光華芯今年二季度一期產能投產,公司半導體激光芯片產能將提升5-10倍。

結語——

長光華芯的故事,又是一個芯片行業的奮鬥故事,在科技技術博弈愈加激烈的市場環境下,國内企業憑借技術的突破,開始取代國外公司的市場份額,隨後又登陸資本市場,利用資金和估值優勢,擴大產能,繼而正循環,繼續吸引人才,加速國產替代。

在這種歷史進程中,固然有華為這樣的巨頭企業,是生態體系的搭建者、引領者,但也少不了很多長光華芯這樣的小公司,正是很多這樣的隱形冠軍,大國製造才能成為強國製造。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6月16日
【行業一線】教育板塊集體大反彈!機構關注哪些個股?
6月15日
【風向標】「牛市旗手」扛起領漲大旗,A股反彈號角已吹響?
6月15日
【熱點零距離】北上資金大舉流入新能源股,茅台、伊利、中免等消費股緊隨其後
6月15日
【政策風向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南沙迎來歷史性機遇
6月15日
掘金光伏設備|橫跨光伏、鋰電、半導體熱門賽道,奧特維有何來頭?
6月15日
【IPO前哨】歐美戶外愛好者撐起一家企業IPO!渡遠戶外業績兩連增
6月15日
【熱點】股價已翻倍!廣東鴻圖站上「一體化壓鑄」的風口
6月15日
【觀察】三孚股份:三氯氫矽「大熱」,戴維斯雙擊還能延續多久?
6月14日
【焦點】加碼光伏賽道,股價翻倍,鈞達股份「業績之困」有救啦?
6月14日
【行業一線】水利板塊迎重磅利好,機構關注哪些個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