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0日,氫能源板塊衝高大漲,其中深冷股份盤中「20cm」漲停後開板,收漲逾15%;春晖智控漲超13%;晶科科技、冠城大通、精準信息漲停,金發科技、中國能建、吉電股份等紛紛跟漲。
消息面上,四川省和重慶市同時在成都、九龍坡區、内江三地舉行「成渝氫走廊」啓動暨氫燃料電池物流車首發儀式。據悉,目前兩地已累計投入運營氫燃料電池汽車440輛,建成加氫站15座,互聯互通的成渝氫走廊已初見雛形。
下一步,川渝兩地還將在2年内分批在氫走廊投入400輛氫燃料物流車,2025年前投入約1000輛氫燃料物流車,並配套建設加氫站,同時在涼山、攀枝花、雅安、潼南、長壽等地建立氫氣供應基地,致力於打造立足成渝、輻射西部的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發展高地。
實際上,今年以來,包括山東、江蘇、河北、北京、上海等50多個地級市均陸續出台氫能產業規劃,一時間氫能源產業發展炙手可熱。
同時,近日交通運輸部印發的《綜合運輸服務「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加快充換電、加氫等基礎設施規劃佈局和建設。
在部門、地級市產業規劃發展大力支持下,各大龍頭企業進軍佈局,動作頻頻。11月26日,中國能建依託京津冀區域氫能發展規劃,擬出資50億元設立全資子公司中能建氫能源發展有限公司。此前一日,上汽集團公告稱,計劃將捷氫科技打造成為獨立的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業務上市平台,通過分拆上市進一步加大氫能和氫燃料電池業務核心技術的投入。
(詳情點閱「氫風」已至|產業發展提速,上汽集團擬分拆「氫燃料電池業務」上市)
除此外,囊括通用、五菱、紅旗、長城、起亞等主流車企均推出了氫動力車輛,填補了品牌在相關領域的市場空白。
可以說,此前氫能源車從未受到產業政策、汽車企業、消費市場如今高的關注,如今卻甚是搶手!
業内專家稱,國家層面關於氫能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也將出台,這或意味著關於氫能產業頂層設計出台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
萬億氫能賽道呼之欲出
氫能源是一種二次能源,它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利用其它能源製取的,而不像煤、石油、天然氣可以直接開採。氫能作為一種來源廣泛、清潔無碳、靈活高效、應用場景豐富的能源,正在脫穎而出。
目前,氫燃料電池汽車作為新能源汽車的重要技術路線之一,也是氫能當前階段的主要應用場景。
據悉,與電動汽車相比,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優勢體現在多個方面。首先,氫燃料電池可直接加氫完成能量補給,補能速度與燃油車相近;其次,氫燃料電池的能量密度高,續航能力可輕松達到500公里以上,且不存在低溫衰減問題,也不用擔心因電池短路而發生「自燃」,能更好適應不同類型交通工具特别是重型運載汽車或船舶的用能需求。
也正是如此,儘管當前氫燃料電池汽車仍未大量普及,但在「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指引下,尤其是經過長時間的規劃研討,即將出台落地的是氫能頂層設計,將有力推動氫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預期持續升溫。
平安證券預測,到2050年氫能將佔我國整個能源的10%。供給端來看,當前我國的氫氣產量大約在2000萬噸至3000萬噸量級,假設有10%的氫氣用於氫燃料電池等氫能源領域,則當前氫能源汽車行業的耗氫量大約為200萬噸至300萬噸,2050年之前有著巨大的增長空間。
下遊氫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空間之大,也為氫能產業鏈整體發展提供了更多的想象。據《中國氫能源及燃料電池產業白皮書》預計,到2025年,我國氫能產業產值將達到1萬億元;到2050年,氫氣需求量將接近6000萬噸,氫能在我國終端能源體系中佔比超過10%,產業鏈年產值達到12萬億元。
氫能產業鏈「多點開花」
銀河證券指出,政策支持氫能發展,疊加行業長期發展潛力大,推薦氫能源產業鏈上製氫、儲運、以及核心部件和整車的投資機會。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有近百家公司佈局氫能源產業,包括已實現全產業鏈佈局的美錦能源及雄韬股份,著力製氫、儲運環節的天合光能、陽煤化工、雪人股份、厚普股份等,以及深耕燃料電池的億華通、東方電氣等。
具體看,以焦炭業務起家的美錦能源於2017年起在氫能產業大舉佈局,其參股的北京環宇京輝京城氣體有限公司,是華北地區最大的氫氣生產廠家之一,是北京市唯一具備合格資質氫能生產廠家,唯一一家集製氫、儲氫、運氫、加氫並具備完整安全管理體系的企業。
今年公司股價與業績齊飛,是一家名副其實的翻倍股。業績方面,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57.71億元;實現淨利潤20.25億元,盈利同比大增3.4倍。
「3倍大牛股」天合光能是一家光伏設備廠商,於2020年6月份在科創板掛牌上市,年内股價亦翻2倍。近年來公司與國内外知名高校與研究機構開展廣泛合作,在光伏電解水製氫,氫儲運,氫能的綜合應用等方面逐步形成知識積累,並在氫能產業佈局及商業化推廣方面迅速推進。2021年公司會積極推動首個光伏製氫和氫儲運的示範項目落地。
2021年三季報顯示,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312.65億元;實現淨利潤11.56億元,同比上升39.05%。
「氫燃料電池系統龍頭」億華通,主要產品為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燃料電池電堆。今年3月30日,億華通與日本豐田合資成立華豐燃料電池公司,新公司首款產品將搭載豐田MIRAI 的燃料電池系統。
公司還將和豐田、福田合作向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提供燃料電池客車。今年2月,80輛搭載億華通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系統的氫燃料電池客車已經順利通過各項測試,此外公司在北京、張家口、上海、鄭州、成都、蘇州、濱州等氫能資源豐富的七個城市積極佈局。
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74億元,同比增長189.49%,但盈利卻同比大幅虧損,實現淨利潤虧損7203.11萬元。對此,公司解釋主要是受到對個别客戶應收賬款壞賬計提比例影響,報告期内計提壞賬損失達6587.96萬元。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