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大宗商品「漲勢洶洶」,無論是化工類、金屬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近期,繼銅、鋁等金屬價格瘋狂飙漲外,期貨鋅也創下近14年來的新高。
滬鋅主連拔地而起,個股集體翻紅!
10月16日,全球礦業巨頭之一嘉能可宣佈將削減其歐洲三家鋅冶煉廠的產量,主要包括將對德國、西班牙、意大利的鋅冶煉廠進行錯峰生產,並表示這主要受能源成本飙升影響。
無獨有偶,日前歐洲最大精煉鋅生產商Nyrstar也早已宣告從10月13日起削減其三家歐洲冶煉廠產量的50%,預計月均減產量接近3萬噸。
受歐洲市場減產消息刺激,倫敦期鋅價格一路飙升,10月15日LME期鋅盤初一度大漲12%,刷新了2007年以來的14年新高。18開盤,LME鋅價繼續上漲。
國内方面,滬鋅期貨價格也連連上漲。15日滬鋅跳空高開7%,隨後一度觸及漲停。18日,滬鋅再度漲停至2.77萬元/噸,創下近14年來的新高。
個股方面,鉛鋅概念股集體大漲。截至收盤,宏達股份、羅平鋅電漲停,馳宏鋅鍺漲逾9%,鋅業股份、株冶集團、中金嶺南等漲幅居前。
減產「引燃」鋅價!
鋅是一種銀白色略帶淡藍色金屬,化學性質活潑,廣泛用於鋼鐵、冶金、機械、電氣、化工、輕工、軍事和醫藥等領域。
表面上,此輪鋅價飙漲的導火索是供給端的減產,然而供應短缺的背後根本源於歐洲能源危機引發的電力價格暴漲。
海外方面,今年以來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帶動歐洲電價飙升。歐洲洲際交易所數據顯示,近期天然氣價格已經飙升10倍以上,價格創下歷史新高。能源價格飙漲之下,目前多國電價同比漲幅超3倍。
電力成本上升同時也壓縮了企業冶煉利潤,迫使部分企業作出減產選擇。如Nyrstar宣佈削減其歐洲三家煉廠50%的產量,預計影響全球2.5%左右的供應。Glencore稱將調整其歐洲煉廠的生產並評估應對歐洲電力危機的方法,海外供應縮減預期正一步步發酵。
同時,因為中國約有近40%的鋅需求量依賴進口,所以鋅價持續飙漲對國内的價格體系影響較大。
回看國内,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8月鋅產出54.1萬噸,同比下滑0.6%,是基本金屬中單月產量同比增速首個下行的。受煤電形勢拖累,四季度國内鋅冶煉產能追產的積極性受到約束,全年累計供應增速將繼續下行。安泰科已將國内2021年精鋅供應增量下調到13萬噸以内。
此外,國内需求端呈現旺季不旺狀況,限電政策實施和成本壓力下消費難以擡頭。9月下旬長、珠三角精鋅消費,壓鑄鋅合金、鍍鋅等中小企業生產轉淡,中秋、國慶前期下遊累庫不明顯。
據SMM 預測,10 月份國内精煉鋅產量環比減少0.84萬噸到50.35萬噸,同比下降11.55%,1-10月份國内精煉鋅產量同比增幅降至1.3%。與其他受限電影響的品種類似,鋅目前呈現供需雙弱格局,在庫存低位的情況下,大規模減產預期使得鋅價繼續走強的概率較大。
上海東證期貨認為,在國内外供應端風險難以解除的情況下,鋅價預計仍是易漲難跌,重心逐步上移。
漲價潮下,哪些企業將受益?
對於金屬鋅而言,上遊鋅礦端企業將優先受益於鋅價上漲同環比明顯上漲。
馳宏鋅鍺是國内鋅行業龍頭企業,保有鉛鋅資源量超3200萬噸,其中國内鉛鋅資源量549萬噸。核心主力礦山會澤和彜良礦石品位分别達28%和22%,是全球品位最高的鉛鋅礦山,公司整體鉛鋅出礦品位16.1%,遠高於行業平均值7.72%的水平。
2021 年上半年公司鋅礦山金屬產量為11.85萬噸,同比基本持平。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收達105.06億元,同比增長27.17%;實現淨利5.97億,同比增長61.81%。
根據公司發展規劃,計劃到2023年礦山金屬產量在現有產能基礎上實現翻番,達到約70萬噸;到十四五末,礦山和冶煉產量均達到100萬噸規模,成為全球一流鉛鋅企業。
紫金礦業是國内有色上市公司核心標的,礦產資源儲量豐富,擁有超過1000萬噸鋅資源儲量。日前,紫金礦業披露的前三季度業績報告顯示,1-9月份公司礦山產鋅產量為28.54萬噸,銷量為28.44萬噸。
報告期内,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689.76億元,同比增長29.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3.02億元,同比增長147.19%。根據公司年報規劃,預計2021礦產鋅(鉛)45-48萬噸,同比增長19.05-26.98%。
此外,涉及鉛鋅產業的雲南上市公司羅平鋅電,已披露前三季度業績預增預告,公司預計前三季度實現淨利潤5700萬元至6200萬元,同比增長151.07%-155.55%;但第三季度單季度淨利潤在2387萬元左右,與上年同期相比有所下降。
羅平鋅電表示,本期鋅價呈整體震蕩上升趨勢,鋅產品銷售價格同比大幅度增加,但原料採購成本增加,導致第三季度鋅產品銷售毛利率同比下降;同時,由於鋅價上漲,公司自有礦山盈利同比也大幅度增加。
另一方面,雲南鍺業也出現了前三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但第三季度淨利潤有所下降的情況。對此,雲南鍺業表示,本期外購原料增加較多,導致產品成本上升;而管理費用、研發費用也在增加。
文:虹小豆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