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市場觀潮】一年半大漲近6成!钴市行情躁動不止,相關概念股持續走強!
原創

日期:2021年10月11日 下午8:20作者:虹小豆編輯:Sukie

「钴奶奶」再成市場熱點!

10月11日,有色钴概念股走強。截至收盤,紫金礦業大漲7%、洛陽鉬業、華友钴業、盛屯礦業等紛紛跟漲。

2020年以來,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钴的價格也一路上揚。國内現貨钴的價格從去年不到24萬元/噸的低位,上漲至近期逾38萬元/噸,累計漲幅近60%。

據生意社數據顯示,11日最新報價達39萬元/噸。分析師白家新認為,國内钴市上漲動力加大,部分企業報價破40萬,後市钴價破4壓力加大。

【市場觀潮】一年半大漲近6成!钴市行情躁動不止,相關概念股持續走強!

钴是一種銀白色鐵磁性金屬,它可以使合成金具有更高的韌性,將零部件壽命提高3-7倍,廣泛用於航空、航天、電器、機械制造、化學和陶瓷工業等領域。

最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迅速發展,钴作為電極材料被應用於三元鋰電池中,由於其全球探明資源有限,故而稀貴屬性傍身。

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钴探明的儲量約710萬噸,有約50%分佈在剛果(金),而中國已探明钴儲量約8萬噸,僅佔全球總儲量約1%。換句話說,國内有近99%的钴資源依賴進口。

正因如此,稀缺但重要的钴資源,成為了新能源時代下的「特種石油」,電池廠商紛紛向上遊延伸觸手。

電池廠商「捕钴」熱情高漲。

根據隆眾咨詢的市場調研,2020年動力電池對钴的需求在2.3萬噸,佔到了全球钴供應量的16.65%,預計2021年動力電池所消耗钴將達到3萬噸,同比增長30.43%,總供應量佔比將增長至20.27%。

隨著動力端的訂單超預期發展,產業鏈不少企業開始通過鎖定或捆綁上遊資源實現钴原料的可持續供應發展。

4月11日,「動力電池一哥」寧德時代與洛陽鉬業建立新能源金屬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公告顯示,寧德時代通過其控股公司入股洛陽鉬業在剛果(金)的銅钴礦項目,共同開發這一大型銅钴礦。

「買礦」的寧德時代在穩住自己動力電池制造商的基本盤之後,將觸角伸向上遊礦產。寧德時代董事長曾毓群表示,鋰電行業已經迎來了TWh時代,保證高質量交付的關鍵條件是原材料的穩定合規供應,其中寧德時代長期高度關注負責任钴供應鏈建設。

5月24日,億緯鋰能、永瑞控股、Glaucous、LINDO、華友钴業簽訂了《印尼華宇鎳钴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合資協議》,根據協議,各方將在印尼建設年產12萬噸鎳、1.5萬噸钴的紅土鎳礦濕法冶煉項目,建設總投資約為134億元人民幣。

除此外,韓國LG新能源於8月份亦牽手澳大利亞礦業有限公司簽訂了一項為期6年共7000噸的钴供應訂單,來確保電動汽車電池關鍵原材料的穩定供應。

由此可見,電池廠商加碼佈局,钴繼鋰之後成了戰略資源「香饽饽」,同時受益於新能源汽車持續放量增長,钴需求量或將暴增20倍。

據國際能源署預計,到2040年,钴的需求量將較2020年增長約20倍。此外,美國銀行全球研究中心的分析指出,钴短缺在未來或成為動力電池生產的重要制約因素。

涉及钴資源的相關企業有哪些?

隨著下遊對「钴資源」的爭鬥日益激烈,上遊擁有钴資源的企業有望持續受益!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钴業分會秘書長徐愛東表示,過去二十年,中國企業走出去開發钴資源,應該說取得了長足的進展,2020年在全球十大的钴礦山企業里面,中國企業有四家,此外钴冶煉產能在全球約佔70%左右,所以說相比較其它的一些國家,中國這個產業鏈配套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目前,洛陽鉬業已成為世界第二大钴礦公司,僅次於瑞士嘉能可公司。

8月6日,洛陽鉬業發佈公告稱,擬加碼162億元,用於剛果(金)特恩克銅钴礦的項目建設。加上2016年已投入的172億元,洛陽鉬業佔該礦區的股權比例將達到約80%。

上半年,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48.2億元,同比增長81%;實現歸屬淨利潤24.1億元,同比增長139%;其剛果(金)钴產量為7010噸。

寒銳钴業要從事金屬钴粉及其他钴產品、銅產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具有較強的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並具有自主國際品牌。

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產能產量同比大幅提高,2021年上半年公司钴、銅產品產銷兩旺。其中,钴產品實現營業收入11.82億元,同比增長69.60%,毛利率32.84%,同比提升20.28%。

華友钴業主要從事新能源鋰電材料和钴新材料產品的研發制造業務,是一家擁有從钴鎳資源開發到鋰電材料制造一體化產業鏈,致力於發展低碳環保新能源鋰電材料的高新技術企業。

上半年受益钴價格上漲幅度較大,對公司盈利能力影響積極。報告期内,實現收入142.94億元,同比增長57.91%,歸屬淨利潤14.68億元,同比增長319.91%。

當前,中國作為全球第一大钴資源消費國,國内钴資源明顯不足,需求缺口主要來源於進口。因此,钴行業的高價值時代或將到來,企業的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是價值提升的關鍵。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0月11日
【熱點零距離】9個交易日漲幅近6成!金圓股份為何接連收購「鋰礦」 ?
10月11日
擬募資13億加碼高端機床,攜手國家制造業基金,創世紀能否成為「工業母機」龍頭?
10月11日
近300家機構調研的中控技術,被投資者「噴」慘了!
10月11日
鋰電池負極起舞|業績增長疊加定增預案,中科電氣蓄勢待發?
10月11日
【趣點】站在「巨頭肩膀」上,北汽藍谷能飛多遠?
10月11日
財華洞察|芯片中的「工業母機」:廣立微與EDA龍頭華大九天有何差異?
10月11日
【焦點】股價創歷史新高,龍蟠科技能否「蛟龍出海」?
10月11日
【預見】喜訊頻頻傳來!全球免稅巨頭中國中免(601888.SH)前景如何?
10月8日
【一語道破】前三季淨利增7倍的京東方A,為何股價還在下跌
10月8日
財華聚焦|中小券商烽火現!解構新時代證券的爭奪戰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