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是新石油,AI是新電力」,全球產業的未來驅動,或將由能源為核心,轉向科技為核心,以大數據、人工智能賦能的新產業模式將層出不窮,成為經濟擔當。
放眼國内,在國產替代、以及大數據、AI帶來的產業科技革命下,新經濟趨勢演變加速。對於經濟結構調整具有超前感應的股市已經提前沸騰。
2021年上半年,A股新經濟板塊表現亮眼。
自2021年二季度以來,代表成長行業的電氣設備、有色金屬和醫療等板塊表現亮眼,終結了前兩季度傳統周期股持續領跑的風格。
復盤上半年資本市場走勢,A股經歷百轉千回,自4月市場走勢回升,截至7月22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較年初分别上漲2.23%、3.86%,創業板則漲了近17%,科創50漲幅超過10%。
資本市場回潮受益於新經濟板塊異軍突起。
一批新經濟龍頭譜寫A股「神話」。鋰電池龍頭寧德時代年内漲幅超過59%,光伏龍頭隆基股份漲超38%,電子行業龍頭韋爾股份漲超45%。
近期,市值漲到約1.3萬億元的寧德時代,排名僅次於貴州茅台、工商銀行,上升至A股第三席位。
資金持續增持新經濟板塊。據Wind數據顯示,截至7月22日,近60日資金流向前十大個股,新經濟企業佔據半壁江山,其中有贛鋒鋰業、紫光股份、恩捷股份、皓元醫藥、三安光電、中熔電氣、欣旺達。
個股水滿為盈,A股新經濟板塊持續上漲。
Wind數據顯示,以新能源類股票為主的電氣設備板塊近60日累計漲幅超過37%,位居申萬一級行業指數漲幅榜首位;擁有較多新能源類概念股的有色金屬漲幅超過27%、化工漲幅均超過20%;集半導體、人工智能、5G等概念於一身的電子板塊漲幅超過17%。
相形之下,傳統經濟板塊則處於劣勢。近20日非銀金融跌近18%;家用電器跌超12%;2020年大火的食品飲料下挫近4%。去年一直高歌猛進的消費龍頭股海天味業跌超23%。
在新一輪上漲下,新經濟板塊估值已經對傳統板塊形成碾壓之勢。電氣設備板塊市盈率約為61倍,電子板塊市盈率近52倍,醫藥生物板塊市盈率超52倍;對比銀行板塊市盈率不到6倍,家用電器板塊市盈率19倍,非銀金融市盈率不足16倍,食品飲料市盈率48倍。
除A股市場外,hth登录入口网页市場也表現出同一特徵。並且在2021年9月,一批生物醫藥、食品飲料等新經濟公司有望納入hth登录入口网页通。本批次潛在入選企業有時代天時、和黃醫藥、金川國際、基石藥業-B、奈雪的茶、朝雲集團、開拓藥業-B、賽聲藥業、快手等,而小鵬汽車可能將於明年納入。與此同時,hth登录入口网页通可能將於9月剔除招商局置地、東陽光藥、中國再保險、彩生活、太陽城集團等傳統經濟企業。
新經濟領域里的成長股不僅成為提升A股市場估值的驅動力,更是國内經濟發展新的增長引擎,對GDP的拉動作用越來越明顯。
新經濟已經走向舞台中央,並有力的推動中國經濟結構升級、提升國際競爭力。
據統計局數據,儘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巨大衝擊和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影響,但2020年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繼續保持比較快的增長。全年「三新」經濟增加值近17萬億元,比上年增長4.5%(未扣除價格因素),相當於GDP的比重為17.08%,比上年提高0.7個百分點。
「三新」經濟快速成長延續到2021年上半年。
今年上半年,新產業新產品較快增長,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兩年平均增長13.2%,比一季度加快0.9個百分點。1-5月份,規模以上高技術服務業企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27.4%,兩年平均增長12.5%,快於全部規模以上服務業4.2個百分點。從產品看,上半年,新能源汽車、工業機器人、集成電路的產量同比均保持較快增長。三是新業態新模式成長壯大。上半年,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長16.5%,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達到23.7%。7月初,全國快遞業務量已經突破500億件,接近2018年全年水平。
我國新經濟持續加速、佔比提高,主要源於政策扶持下科技投入大幅增加。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我國研究與實驗發展經費支出與GDP之比達到2.4%,比2015年提高0.34個百分點;科技人才隊伍持續壯大,我國研發人員總量連續8年穩居世界首位;工業化和信息化的融合不斷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加快,「十三五」期間,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0.3%,明顯快於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
「三新」經濟快速增長有利於國民經濟穩定恢復,更有利於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2020年,「新基建」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帶動數十萬億元投資計劃。2021年「十四五」規劃指出,中國數字經濟規模2035年將達60萬億元。
在巨大的投資推動和市場需求下,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通過與一二三產業融通,在制造、交通、醫療、教育等領域應用不斷加快,孕育和催生更大的新經濟版圖。
政策引路、資本蜂擁,在60萬億元的大市場,新經濟領域從來不缺資本青睐,中國發達的私募股權市場就是一支重要的資本力量。
由於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在新經濟領域的前瞻佈局,新經濟企業得以通過募集外部資金,加速業務發展並獲得價值釋放。根據36氪產業研究院及智庫的數據,2019年超7成私募股權資金流向新經濟產業。
資本的助推也帶動新經濟領域創業潮持續升溫,並獲得國内資本市場持續完善制度建設、搭建新通路,科創板與注冊制下的創業板為大批科技創新型公司的融資提供便利。
科創板掛牌交易兩周年之際,注冊制板塊IPO數量在全市場比重不斷增加,截至7月22日,科創板總市值超5萬億元,環比增加3.56%,增速高於A股環比增速0.57%;創業板總市值超13萬億元,環比增加0.57%。兩者市值相加佔到A股市值的20.27%。
不只局限於科創板、創業板,中國資本市場「A+H」的大格局,為新經濟企業提供了更多選擇。2021年上半年,有更多新經濟公司擁抱資本市場。
據漢能投資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完成329筆IPO,募資總額達740億美金,創2000年以來同期新高。募資額前六大交易分别為快手、滴滴、京東物流、三峽能源、百度、哔哩哔哩,除三峽能源外均為新經濟公司,而百度、哔哩哔哩則為赴港二次上市,中概股回港、回A上市熱度不減。
除了IPO外,在資本市場的另一隅,並購市場熱度正在逐步恢復,據漢能投資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國内並購市場交易數量達到371單,同比上升94.24%,高於2018年以來各個半年度的交易數量。
不過由於上半年缺少大型並購交易,2020年下半年華為出售榮耀一單即貢獻約400億美元交易金額,超過當下有披露金額的交易之和。
從並購交易數量來看,醫療健康、新工業、TMT、消費及本地服務領域的並購較為活躍。
今年4月共享充電寶行業迎來大並購,街電和搜電宣佈合並,雙方合並後注冊用戶規模將超過3.6億,市場份額達到行業第一,超過剛剛上市的怪獸充電。
二手閑置電商轉轉也在今年宣佈獲得GBA大灣區基金、青樾基金共計3.9億美元投資,欲與閑魚一爭高下。
中國新經濟領域上市、並購持續活躍,在資本尋找下一個十年的偉大賽道和企業之時,也助推了新經濟高歌猛進。下一個十年,華興證券認為,新經濟領域應重視Z世代消費升級新趨勢、5G時代的新藍海人工智能、醫藥產業的前沿趨勢基因技術。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