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關鍵字:

熱門搜尋:

「缺芯」焦慮蔓延至汽車圈 供需失衡半導體漲價概念股集體大漲
原創

日期:2021年1月14日 下午2:31作者:毛莉編輯:林美子

歲末年初,半導體及芯片行業迎來「調價潮」。有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以來,已有超過20家半導體及芯片企業發佈「調價函」,行業漲價幅度平均在10%~20%之間,聯電、格芯和世界先進等公司產品價格提高了約10%~15%,個别企業如得一微電子,其嵌入式存儲控制芯片價格上調50%。如新潔能、匯頂科技、華微電子、上海貝嶺、晶豐明源、富滿電子、華潤微等多家半導體廠商紛紛發佈調價通知函。

半導體漲價,背後是供需關係的變化。從整個中國芯片行業看,目前中國芯片的製造代工產能確實非常緊缺,這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符。中國是世界第一大需求國,但芯片進口已成為第一大貿易逆差來源,一年有2000多億美元,而且70%多的芯片都依靠進口。作為高精尖科技的代表性領域,我國對芯片半導體產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已上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

此前,財政部等四部委年底12月發佈關於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企業所得稅政策的公告指,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設計、裝備、材料、封裝、測試企業和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國家鼓勵的重點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和軟件企業,自獲利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五年免徵企業所得稅,接續年度減按10%的稅率徵收企業所得稅。目前,當下芯片的產業規劃是,中國芯片自給率要在2025年達到70%,在2030年製造出目前最先進的5納米芯片和7納米芯片,屆時或將緩解並逐步解決芯片產能和高端芯片製造難題。

2021全球半導體市場或增長8.4%

眾所周知,半導體芯片漲價背後體現的是行業景氣,漲價是表象,供需關係是核心。終端需求暴增、現有產能難以及時跟上是目前半導體行業最主要的矛盾。半導體市場的主要需求來源於5G大規模建設以及汽車行業的逐步復蘇,使半導體行業處於高景氣度。

2020年下半年以來,由於8英寸晶圓廠產能持續緊張,引發電源管理IC、功率半導體等供不應求而開啓調價潮,隨後芯片封測廠、汽車電子企業、芯片設計公司均紛紛做相應調價。受晶圓廠產能限制以及當前下遊需求旺盛,8英寸晶圓代工資源供不應求。以功率半導體市場為例,當前正迎來下遊手機快充、無線充電等產品的需求推動,加速了功率半導體供不應求的進程。

由此不難看出,最新一輪半導體企業掀起「調價潮」的原因都大同小異,即:由於上遊原材料以及封裝成本持續上漲,且產能緊張、採購週期延長,產品成本大幅增加,故提升產品價格來分攤成本壓力。有市場機構預計,2021年的半導體及相關產品價格漲幅可能接近20%,「急單」價格漲幅甚至達40%。

世界半導體貿易統計組織(WSTS)此前發佈預測,該機構預期2020年半導體業產值將增長5.1%,達到4330億美元,與2019年同比下滑12%至4120億美元相比有了明顯提升。WSTS還預計,2021年全球半導體市場將增長8.4%,達到4694億美元,有望創下歷史新高。受内存和光電子兩位數增長的推動,預計其他所有產品類别也將呈現正增長,預計2021年所有地區都將實現增長。WSTS預計,除了小部分光電和分立半導體之外,今年幾乎所有類别的半導體都有增長。另外,由於5G的普及,半導體和傳感器的需求高漲。WSTS預計2020年存儲芯片銷售額將增長12.2%至1190億美元,其次是傳感器(增長7.4%)和邏輯芯片(增長6.5%)。WSTS認為存儲芯片也是2021年增長最快的類别,預測明年將大幅增長13.3%。

「缺芯」焦慮蔓延至汽車行業

自2018年中美貿易摩擦逐漸升級到科技方面的遏制以後,「核心技術被卡脖子」的焦慮在公眾心里彌漫,其中以芯片最受矚目。

繼華為缺芯之後,最近汽車行業又傳出缺芯之困。如今,汽車製造早已告别「四把椅子+四個輪子+發動機」的時代,大多數汽車都至少需應用40多種芯片,而高端車型更是多達150種,只要有部分缺乏,就會影響生產。隨著下半年車市逐漸復蘇,特别是中國汽車尤其明顯,但芯片廠商已無產能應對汽車芯片爆增的需求,導致汽車芯片的供應停滞。

中國是汽車製造大國,從汽車產業規模看,約新車產量佔據全球汽車產量近30%的份額。然而,2019年全球汽車芯片市場規模約為475億美元,中國自主汽車芯片產業規模不到150億元,約佔全球的4.5%。自2020年12月初就傳出中國「南北大眾因缺芯而被迫停產」的消息,廣汽集團日前表示,因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導致全球經濟情勢受到波及,廣汽集團個别企業收到了供應商關於部分車型零部件供應將受到影響的預警信息,相關情況還在滾動確認中。同時,廣汽與本田合資公司廣汽本田亦表示,部分車型零部件供應收到預警信息。另外,不只中國,汽車芯片的短缺目前似乎已發展成為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因芯片短缺,包括福特、菲亞特克萊斯勒、豐田等車企在内的多家汽車巨頭都均宣佈將削減汽車產量。德國大眾在去年底就表示,將調整中國、北美和歐洲工廠的生產。

事實上,汽車行業芯片短缺從12月份下旬開始,對2021年一季度的生產造成很大影響。中汽協1月13日表示,汽車芯片短缺可能持續到二季度。而面對目前車用芯片供應短缺問題,廠商一方面加大生產速度,另一方面也祭出了汽車芯片漲價的招數。有業内分析認為,產能吃緊的情況短期得到緩解的可能性不大,2021年汽車芯片全產業鏈的漲價行情有望繼續維持較長時間。

行業高景氣度延續 半導體芯片等科技股領漲

半導體行業具有產業鏈長的特點,涉及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多個領域。隨著5G技術的發展,實現萬物互聯,可以支持8000億個設備同時在線,每個設備都需要半導體芯片,未來芯片需求巨大,這也意味著芯片產業設計、製造和封測等上下遊產業環節,都面臨巨大的發展需求。

近年來,嗅覺靈敏的投資人早已開始關注中國芯片、半導體產業機會,A股芯片板塊持續大熱的同時,該賽道的投融資熱潮也一浪高過一浪。據企查查數據顯示,近10年我國芯片半導體賽道共發生投融資事件3169起,總投融資金額超6025億元。2020年,芯片半導體行業共發生投融資事件458起,總金額高達1097.69億元。其中,最高融資金額被中芯國際拿下,合計198.5億元,由國家基金一期、國家大基金二期、上海集成電路和國家集成電路共同注資,皆為國資背景。而中芯國際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内地規模最大的高科技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

此外,中芯南方、安世半導體以及中興微電子等16家企業獲得總金額超過10億元的融資事件同樣矚目。整體來看,2020年芯片半導體賽道的投融資金額和數量均在過去10年中排第二位,整體呈穩健遞增趨勢。在業内看來,目前半導體板塊前有廣闊市場、後有政策紅利,在雙層利好之下,行業高景氣度將得到延續。

華西證券認為,國内半導體行業在大環境的驅動下,未來3~5年將迎來較好的發展機遇,持續看好國内半導體產能擴張帶來整體半導體設備行業空間的增長、看好國產半導體設備份額提升帶來國產半導體設備行業規模的擴大、看好龍頭公司收入規模持續擴大背景下盈利能力的提升。重點推薦半導體產業鏈核心標的,包括芯片設計、設備和材料、功率半導體、芯片製造、芯片封測等細分領域。

市場表現方面,1月14日,半導體芯片等科技股持續拉升。截止午間,博創科技(300548-CN)大漲20%,滬矽產業-U(688126-CN)漲15%,芯原股份(688521-CN)漲超13%,賽微電子(300456-CN)、芯源微(688037-CN)、芯朋微(688508-CN)、中微公司(688012-CN)漲超10%,中晶科技(003026-CN)、中瓷電子(003031-CN)、晶方科技(603005-CN)等漲10%漲停,寒武紀(688256-CN)、鼎龍股份(300054-CN)漲近10%,敏芯股份(688286-CN)、南大光電(300346-CN)、英唐智控(300131-CN)、科隆股份(300405-CN)等多股漲逾7%。

財華網所刊載內容之知識產權為財華網及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如有意願轉載,請發郵件至content@finet.com.hk,獲得書面確認及授權後,方可轉載。

更多精彩內容,請登陸
財華香港網 (//m.iteamtexas.com/)
財華智庫網(https://www.finet.com.cn)

現代電視 (https://www.fintv.hk)

相關文章

1月12日
券商發力滬指5年來首上3600 抱團股回歸茅台新高A股分化加劇
1月11日
A股放量跳水滬指跌超1% 機構抱團股大跌3600點壓力顯現
Baidu
map